APP下载

奥帆中心的魅力

2024-08-28王溱

走向世界 2024年33期

迎面吹来的海风,有时柔和,有时凛冽,全看大海的“心情”。不过我并不在意。“和风拂面”,就面朝大海,深深呼吸那湿润的空气;“狂风劲吹”,就背离海面,在周围闲庭信步。奥帆中心有好多可看可去之处,即便来过多次,依旧会感到新奇、新鲜。

我喜欢沿着国际会议中心的高大墙体行走,宽大的屋檐可以遮阳,还有一种安全感、自豪感。这座现代化的宏伟建筑,从远处遥望,犹如一只舒展两翼的海鸥,稳稳地降落在大地。可以想象,当其展翅凌空飞起俯首鸟瞰之时,青岛的山、城、树、海、港、堤将会尽收眼底,那情那景是何等的壮美,又是何等的激动人心:能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该是多么的幸运、幸福啊!这座庞大的建筑,原本不在建设计划之内,是机遇让其在半年之内拔地而起。那年我偶然发现大导演张艺谋的身影闪现在奥帆中心,接着又看到一个巨大的“地球仪”荡漾在奥帆中心剧场旁的海域。不久, 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随之一场大气磅礴,令亿万观众瞩目的精彩文艺表演在奥帆中心闪亮登场。那些天,国际会议中心见证了成员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现在,国际会议中心已成为青岛一张“魅力”的名片,不仅经常举办一些国内外重要会议,还成为市民了解和感受“和平与友谊”的窗口。人们可以走进国际会议中心,一睹当年“上合峰会”的场面,观赏因会议而创作的精彩纷呈、秀气震撼的大型画作,还可以坐在宽大的宴会厅,近距离观看潮起潮落不断变化的大海美景。

在奥帆中心,凭栏相望桅杆如森林般的各种船只,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震撼。那一艘艘挂着不同国家旗帜的帆船,静静停靠在aNJrRM555GBQwVDLaXOTP//DMb3yfN5upQjxLXzixIk=港湾里,像是在养精蓄锐,又像是随时在等待着出征的号令。16年前,作为29届奥运会北京的伙伴城市,青岛承担了帆船帆板比赛。那场全球性的运动盛会落下帷幕后,赛场奥帆中心,始终没有间断过各种国际比赛。每年的国际帆船周·海洋节, 以“传承奥运、 扬帆青岛,活力海洋之都、 精彩宜人之城”为主题, 涵盖帆船赛事、 海洋休闲旅游、 文化展演、 帆船普及、 奥林匹克帆船文化和帆船与海洋产业交流等活动, 展现了“帆船之都”青岛的时尚与活力。 “亚帆联杯”青岛国际帆船赛、中国帆船城市超级联赛(青岛站)、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站)……一系列国际帆船赛事,都在青岛奥帆中心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每年那些来自世界各国的帆船运动员,会驾驶着自己心爱的帆船,扬帆浮山湾。香槟、花环、鲜花、彩带、锣鼓、乐队,此刻间去奥帆中心,会被热情友好的气氛感染,变得兴奋而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对着不同肤色的运动员高呼:加油!加油!比赛虽然只是一种形式,却彰显一种精神:面对自然,敢于探险,勇于发现。帆船运动本身是竞技,但也是娱乐,更是挑战。此外,海上巡游嘉年华、 公益体验活动等与民众相关的全民健身活动和研学游学活动和赛事,也经常出现在奥帆中心的海域里, 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和体育爱好者。毫不夸张地说,奥帆中心的海域,就是体育爱好者的舞台和“天堂”。

那一刻,我会想起郭川,这位被誉为“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 “中国航海第一人”的勇敢者,用生命诠释了“中国人也能在世界航海界占有一席之地”的英雄创举。他曾多次从奥帆中心扬帆出发,去征服大海,又多次从遥远的海洋凯旋,接受人们“狂热”的欢迎。虽然每一次离开亲人,离开家乡、离开喧闹的城市,都是生死安危的“未知数”,但他每一次都是信心满满、义无反顾。正如郭川出发之前所言:“这次的航行一定不会一帆风顺, 但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一定会平安回来。 ”奥帆中心不仅是帆船运动爱好者实现梦想,创造奇迹的舞台和赛场,也是所有人憧憬未来,努力拼搏的象征和坐标。在此行走的人都会遐思:或许下一个成功者就在身边,甚至不排除就是自己。

奥帆中心的美,是天造地设。大自然早就悄悄把这里打造成一个美“胚子”,却又“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地处浮山湾畔,背靠繁华的市区,地理位置极佳。“燕岛秋潮”——奥帆中心的一块重要板块。听听这个名字,就会有无限的想象。落潮后的海岸上,裸露出大片礁石,奇形怪状,像一个个“守护神”矗立在不同的海域。当秋风吹来,大潮涌起,惊涛海浪席卷着汹涌的海水拍打着堤岸,发出一阵阵“轰鸣”的声响,那些经过海蚀已“千锤百炼”的礁石却纹丝不动,挺胸傲视着不断咆哮的潮水,直至海浪“气喘吁吁”悄然退去。这里被称为“燕儿岛”,如同“琴岛”“麦岛”“灵山岛”“田横岛”“竹岔岛”“大公岛”“黄岛”“红岛”等一系列“岛”一样,都是青岛这块土地上的璀璨明珠。只是燕儿岛真正向市民敞开宽阔的胸怀、被市民们热情拥抱的时间,比起其他“岛”来说稍晚一些。但这就越发显得珍贵、珍稀、珍爱。

“情人坝”,浪漫而温馨的称呼,奥帆中心的另一“魅力”之处。当年一位获得奖牌的帆船运动员在这里与心上人定下了“终身大事”,于是这条原本普通的防波堤便披上了美丽的面纱,成为了“爱与情”的象征。走上情人坝,放眼望去,像一条巨龙安卧在宽阔的大海上。顶端的灯塔犹如龙头,末端的建筑像是龙尾,把陆地和大海相隔开来。坝上靠海的一侧是高耸的旗帜阵,上面悬挂着30多个国家的旗帜,与奥帆中心火炬码头的旗阵遥相呼应,蔚为壮观。走在旗下,听着风铃的声响,举头望着蓝天白云,几只鸽子鸣叫而去,顿感世间是如此的安详、和美,生活是如此的和谐、幸福。

夏日是情人坝最热闹的时刻。伴随着大海的涛声,人声鼎沸、笑语连绵、欢歌阵阵,一幅绝佳的“夜生活”图画。如今这里已成为外地客人必来打卡的“网红”之地。咖啡、美酒、音乐、歌声,在海浪声中显得格外有激情。民间小乐队会弹着吉他、吹着萨克斯、拉着手风琴深情表演,情侣们会手牵着手,依偎在铁栏杆旁,迎着海面上缓缓吹来的带着咸味的清凉之风,一边喃喃细语,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

间或,还会出现几只“不速之客”。但不必紧张,这些“见过世面”的流浪猫,并不是来“乞讨”的。它们并不缺吃缺喝,更多的是喜欢凑热闹,蹭“热度”、看光景,活出个不一样的“猫样”来。各种花色的猫咪,结伴而来,成群而去,难说它们不是情侣,也难说它们不喜欢这种充满欢乐的场面。动物是有灵性的,懂得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忧愁。每次我都会随着猫咪走出好一段路。作为爱猫者,我期盼它们安全无恙,更愿意看它们无忧无虑的样子。

夜晚让奥帆中心更美丽。浮山湾畔高楼鳞次栉比,天黑之时透过灯光和镜头,会出现各种画面。这种现代化的灯光秀,无疑成了吸引人们纷至沓来的亮点。灯火辉煌时看碧波粼粼的海面,像被涂上了五颜六色的颜料,感觉跳进去,就会变成“彩色”身体。此时停泊在港湾里的游艇变得更漂亮。白色的船身在不断变化的灯光照耀下,一会儿赤橙黄绿,一会儿青蓝紫,眼花缭乱、美轮美奂。幻觉也会油然而生:这是现实的生活,真实的场景吗?

在奥帆中心所在的浮山湾打造“灯光秀”,如其说是一个创举,倒不如说是锦上添花。青岛的老市区在西部中山路一带,当年那里是市民和外地游客必去之地。繁华的商业街,景色优美的栈桥,以及行政机关所在地,这一切都让老市区有意无意的建立起了自己的“华美”。上世纪90年代,一声改革的春雷炸响,青岛的政治中心东移。于是出现了长长的宽宽的“香港中路”,继而矗立起一片片高楼大厦,接着第29届奥运会帆船帆板赛场圈定在浮山湾畔。一系列大手笔的操作,让东部华丽转身,很快成为青岛的“新区”。而这个新区的出现不但代替了原来老市区的“繁盛”,更在其基础上大上了一层楼,变得更为繁荣、华丽、耀眼,充满了活力与魅力。灯光秀安排在这里,在吸引了大批市民与游客的同时,更像是在向世人宣告,一个崭新的不一样的青岛灿烂炳焕。

望着眼前靓丽的景色,让我常扪心自问,假如16年前没有那次盛会以及后来的国际重要会议,这里会成为青岛的新地标,会让市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感吗?

机遇能把“秘密盒子”打开。奥帆中心原本就是一块宝藏,但长期被“忽略”。谁能想得到这里曾是一片荒野之地,谁又能想得到这里曾是摆满了各种机械、钢板、零件的大型造船厂?当年作家苏雪林来青岛游览了不少名胜古迹,也曾到过燕儿岛,尽管对这里有所“赞美”,但也仅是提到了种这里植了不少荷花而已。当年坐落在青岛的山东大学植物系,在燕儿岛有试验场,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供教学用。试想,什么样的地方适合做试验场?一定是人烟稀少的偏僻之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燕儿岛,虽然被列为“青岛十景”之一,虽被文人们描写的犹如“世外桃源”,但事实是除了“慕名而来”者,绝少有人,包括当地的青岛人涉足此地。燕儿岛在一定的时期里,可以说“徒有其名”,只是出现在个别人的笔尖上,深藏在少数人记忆里。更不要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度成为仓库,“神秘”的面纱更是让人看不清其真实的面目。上世纪中叶,一个叫作“北海船厂”的大型企业搬至此处,环绕一圈的厂房大墙,把这里直接掩藏得“密不透风”。燕儿岛真的成了“神秘之岛”。

要感谢时代,感谢那些慧眼识珠的专家、学者,更要感激那些尊重科学、尊重实际的决策者们。是他们的知识、智慧、魄力和眼光,让这块“封藏”了几十年的风水宝地,拨云见日、尽显魅力、造福于民。第29届奥运会帆船帆板赛场的勘选,让这里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更成为青岛这片土地的亮点,进而成为国家的荣耀。当然还要感谢造船厂的领导和职工,当年他们顾全大局,“让”出了这片“黄金”之地,从而成就了青岛又一个响亮的新地标。如今每天来奥帆中心的游人络绎不绝,人们欣赏着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丽的景色,同时感受着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繁荣与辉煌,怎能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