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双减”政策 优化作业设计

2024-08-26吴福华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6期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逐渐向纵深推进,教师应减少学生学习压力,提高作业质量,进行有效的作业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分析“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学科作业的重要性,总结出“根据学情设计分层作业;结合社会实践,提升学科综合能力;对作业量进行把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等策略,以期高质量推进“双减”政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落实。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一、基于“双减”政策要求,优化作业布置

“双减”政策的颁布,鲜明地指向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优化作业布置,减轻学生课余负担;要求通过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防止过重的作业负担造成的心理压力。基于“双减”政策要求的作业布置顺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学习需要,有助于促进学生达到学业质量要求,实现全面发展。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作业管理及优化布置,是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的必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第一,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作业是衡量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它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长久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并不匹配,反而成为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合理优化课程作业,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中真正获得知识。

第二,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合理设计课程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树立法律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最终培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直接反映着教学动态,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了解具体学情,根据学情来调整教学计划。同时,学生通过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向教师请教,从而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高质量作业设计路径

1.根据学情设计分层作业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科关键能力为导向,设计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事实上,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为了贯彻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实际学情设计分层作业。

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为此,教师要设计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让作业匹配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走进社会生活”一课,教师可以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具体而言,选择题是必做题,要求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进行分类。判断题是必做题,主要是针对社会的实践过程展开分析,要学生做到准确判断。问答题是选做题,主要是一些生活案例的材料分析,旨在让学生发现道德与法治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信息收集题也是选做题,可以借助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生活案例,学生通过完成信息收集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上述分层作业,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选择。这样,既保证了作业科学、合理、有效,又保障了道德与法治作业布置的减负增效,还激发了学生内生的学习动力。

2.结合社会实践,提升学科综合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作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这种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将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行动,从中培养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将书面知识内化为学科素养。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找到道德与法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进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以八年级下册“理解权利义务”一课为例,教师在布置常规书面作业的同时,还可以设计富有社会实践性的作业任务。这些任务要求学生以月份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并通过文字、视频、照片等手段记录自己在个人或团队交往中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一段时间后,学生将在课堂上分享这些实践经历和感受,从而加深对权利义务观念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感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性。实践作业的反馈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回顾课本知识,还能够加强记忆,反过来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书本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3.对作业量进行把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注重对作业量的精准把控。众所周知,过量的作业不仅无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反而可能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为此,教师要做到科学、合理地规划作业总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破碎化处理的策略,将庞大的知识体系分解成若干个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块”,将作业与这些“小块”高度匹配,再布置给学生完成。这样做不仅减少了作业所占用的时间,也减轻了学生对于过量作业产生的心理压力。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来控制作业量。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个性化、创新化的作业布置,从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和进步。相较于过去那种“题海战术”式的作业布置方式,现在的教师更加注重作业的“质”而非“量”。很多教师明白,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双减”政策精神的指导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设计与管理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教师们通过精心把控作业量,成功扭转了传统作业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沉重感和无力感。这种变革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思考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优化需要符合“双减”政策精神,教师要依据教材、校情、学情,强调作业的生活属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黄玉玲.“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创新设计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0):81-83.

[2]侯新旺,白复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现状、问题及应对[J].中小学班主任,2022(06):8-10.

[3]金利.依托教材栏目,促作业优化创新——“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基于教材栏目设计作业的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10):72-73.

[4]朱智伟.以“减”弘道 以“增”驭术——“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例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2):64-66.

[5]张巧丹.浅论“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的设计模式[J].求知导刊,2022(3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