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学汉字 追根溯源探文化
2024-08-26束晨晨
[摘要] 汉字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明,汉字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从汉字文化的角度出发,开展识字教学,既符合汉字的文化属性,又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情景剧微课识字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形式。在“美妙的汉字”系列微课中,通过图源识字、摆汉字造型、吟唱《汉字谣》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探究汉字文化的起源和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他们了解汉字的独特之处,认识每个汉字背后的奥秘,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关键词] 情景剧微课;识字教学;汉字文化
“汉字难学”是困扰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多年的问题,汉字数量多,音、形、义不易分辨,传统灌输式识字教学往往枯燥而且低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一学段学生提出明确的识字要求,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为此,我们需要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汉字字词。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如何克服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困难,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微课”包含了微小、碎片化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一次只学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的认知习惯。情景剧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形式。两者的创造性结合,开创了识字教学新模式。由此,“美妙的汉字”情景剧应运而生,下面将分析其内涵,探讨实施策略。5b5a1afaad74b60adcd779fd98e59da6
一、遵循汉字构字规律,凸显汉字文化的价值
遵循汉字构字规律的识字教学,既能提高识字教学速度,又能保证识字教学质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教学要想由难变易,就要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材编写等多个方面,做更多的协调工作。
其一,遵循汉字特点和规律,理解识字内涵。遵循汉字构字规律,就是在汉字的原生语境中识字,就是顺应古人造字时的原始思维模式,挖掘汉字内在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在“美妙的汉字”情景剧微课中,我们从追溯字源入手,学生通过摆汉字造型,切身理解“休”“从”“众”这几个会意字的含义和演变过程。这样,不仅建立了学生与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还建立了学生与汉字书面语之间的联系。
其二,识字开发智力编码,提高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大脑需要同时处理汉字的音码和义码。识字其实是一种思维活动,观察汉字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聆听汉字字音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识记字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其三,重视汉字文化内涵,润泽学生心田。识字既是接受汉字文化的过程,也是运用汉字文化的过程。情景剧微课中“仓颉造字”这一部分通过再现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旨在让学生明白,汉字最初是表示事物的一种符号,有了文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传承和发展。这样,识字教学不仅教会了学生字音、字义,还润泽了学生的心田。
二、改进识字教学策略,彰显教与学的共生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出示一幅充满童趣的画,让学生找一找图上画了什么。学生找到了“彩云红日”“山石小鹿”“渔夫打鱼”等景象。接着,教师提问:“如果一幅画代表一个字,想想你能在图里找到几个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本课中的象形字,并告诉学生,其实最初的汉字,就是这些既像画又像字的符号,我们把它们称为象形字。通过看图识字,学生对汉字产生初步的兴趣,开始有了自主探索汉字的意愿。之后,借助我校“金陵微课”识字平台,学生在课前开展自主预习,他们通过观看本课生字的微课视频,掌握本课生字的基础知识。
在微课讲授的环节中,教师变革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做到寓教于乐,让汉字在课堂上“活”起来。
1.呈现内容趣味化
低年段学生由于心理认知的特点,他们很难识别和区分样子相似的汉字,因此在辨别汉字中的“形近字”和“同音字”方面存在困难。很多学生天生喜欢玩游戏,于是笔者利用微课教学设计了一些课堂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区分同音字、多音字或形近字。在微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摆汉字造型”,让学生在“人”字上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通过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组成新的汉字。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儿歌和亲身参与的游戏中,领悟到汉字的奥妙,也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样,学生自然就会记住这些汉字了。
2.呈现形式故事化
低年段学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形象思维较为突出。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原本抽象的汉字“活”起来,有助于达到更好的识字教学效果。例如,情景剧微课“仓颉造字”部分,笔者展示形象的汉字演变过程图片,让学生知道汉字的由来。学生观看图片后明白,汉字不是本来就有的,是仓颉受到猎人根据脚印判断猎物方向的启发,想到用符号代表一种事物,从此发明创造了汉字。在微课中,学生们通过聆听一个个关于汉字的故事,浸润着汉字的文化内涵,感受着汉字的无穷魅力和奥妙,为后面的识字教学做好
准备。
3.教学设计层次化
识字教学中知识的生长点、形成过程,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连接点等高阶目标,要靠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细致挖掘才可实现。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而微课这种教学资源可以随时、随地播放,满足了个体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案例中,学生在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奥秘,领悟祖国语言的神奇之后,再伴随着轻柔的音乐一起吟唱《汉字谣》,感受汉字的音律美。“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学生一边吟唱,一边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内心激荡着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在心中播下一颗颗文化自信的种子。
三、设计丰富的识字活动,提升学生识字能力
(一)“三位一体”识汉字
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统一,识字活动需要对音、形、义三者进行比较分析,这属于思维活动。因此,汉字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在“美妙的汉字”微课“看图识字”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汉字的音、形、义,以及汉字文化内涵等方面比较多个汉字的异同,帮助学生快速认识一个字群,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字的习惯,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辨别能力。
(二)结合语境识汉字
阅读是识字的目的,也是识字的有效路径,识字和阅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关注汉字的音形义,还要把汉字放在具体的、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字词含义。比如,二年级上册识字1《场景歌》中,词组里面有许多量词,本课识字教学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搞清楚这些量词在不同词语中的用法。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微课视频,将量词放到具体语境中,让学生读词语,看视频,感受四种不同的风景——海滩风景、山村田园、公园风景和少先队员活动的场面。这样,通过具体的情境和语境,学生认识汉字,积累词语,初步感悟不同量词的表达方式。通过持续、有效地练习,学生逐渐养成了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整个过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汉字,积累词语,提升语感。
(三)走进生活识汉字
仅在课堂中学习识字,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迁移能力,从课堂识字走向生活识字。为此,教师要在课堂中教给学生有效并且实用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使用这些识字方法识汉字、用汉字。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最终达到提高识字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青”这一字群时,教师制作识字转盘,通过转动部首转盘,让学生直观感受“青”和不同部首组合成不同的字,从而感悟这些形近字的字义区别,加深对这一字群中不同汉字的印象。之后,再出示“青”字家族的整体内4e7b70991360da92731e894b276661c37b38c95132d7c58d0a3dd3e8321a6c76容:青(青蛙)、清(清水)、晴(晴天)、请(请问)、蜻(蜻蜓)、情(友情),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形声字的异同。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总结出方法: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字形字义之间的区别总结成儿歌,引导学生拍手读一读,这样会记得更加深刻。经过这一系列过程,学生逐渐认识并掌握形声字的特点,并学会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他们在课后就会利用身边的语言环境来主动识字。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学生通过情景剧微课的识字方法,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汉字文化。这种创新的识字教学方式,不仅让汉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引入汉字文化和情景剧微课的形式一定要适度,如果引入过多、过难,就会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结果反而会事倍功半。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专项课题“上书坊行走:涵育小学生德性生长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QNZX/2023/01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郑礼立.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李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4.
[3]高克贵.试论微课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亚太教育,2016(33):30.
[4]张江源.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