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进阶的小学数学几何教学

2024-08-26陈梅华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6期

[摘要]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打造数学学习新环境,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基于思维进阶的角度,探讨并优化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策略,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思维进阶;小学数学;几何教学;有效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作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价值旨归。为此,教师要突破固有教学思维的束缚,在课堂上融入创新教学理念,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多元化发展,保持数学教学与时俱进。下面,笔者将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尝试打造有益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调动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变化、层级跃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让教学活动、教学语言、教学环节等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如此就可以维持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聚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两种特殊的几何图形,相比先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图形更加复杂,还关联先前学过的线与角、平行与垂直等知识,因此是本册教材中的一大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只会讲解关于这两种图形的基础性质和有关计算公式,再让学生背诵记忆即可。因为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开展教学,以图形的实物来激趣,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两种图形,拉近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觉得图形几何的学习并不枯燥。

具体到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动图、微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引入,播放生活当中与平行四边形、梯形有关的物品视频资料。原来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有很多——小区门口的电动门、小商店门口的推拉门、绘图用的缩放支架等,生活中的梯形也有很多——簸箕侧面、足球球门侧面、大坝等。学生仔细观看这些素材,各种各样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有的学生踊跃发言,补充汇报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这两种图形。可以说,整个新课引入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全班学生积极投身课堂学习之中。

接下来,教师以形象思维为抓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本课内容。A同学经过仔细观察学校的折叠门的活动情况,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比较容易出现变化。B同学在对生活中的梯子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梯子的稳定性比较高,人踩着上下都不会出现偏移,安全性比较高。此时,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比较刚刚大家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具有相反的性质,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较高,而梯形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形象思维是指通过对感官印象的处理和组合,产生新的想法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作为引子,充分运用多媒体素材,让学生调动感官印象和生活经验,更好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两种几何图形,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二、数形结合教学,培养逻辑思维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很多小学生也感到数学知识抽象难懂。事实上,数学知识点存在一定的逻辑性,学生只要能把握其中的逻辑规律,就能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接触的数学知识逐渐增多,部分学生会感到数学学习越来越困难,因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就显得格外重要。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Io+lIc22d0RjaA4L9qxXCg==剂良方”。如前所述,教师已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此为基础,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指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有了数形结合的加持,学生可以弥补自身思维存在的不足,通过将抽象的概念、定理转化为形象的图形或者熟悉的算式,直观地理解本课学习中的难点,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是前述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基础上的跃迁,本单元不仅要求学生认识图形的特征,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图形面积公式进行面积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就可以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带入教学。教师并没有完全依靠电子白板这一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而是以数形结合方式,引导学生在事先分发好的方格纸上进行实际操作,画一画、数一数、加一加。因为学生代数方面的知识积累更多,所以他们很快就得出了方格纸上不同平行四边形所占大小的汇总情况,进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产生初步的、一手的认识。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操作,通过平移进行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积极发现二者的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与理路。

可以说,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门槛,让学生对原本相对抽象、复杂的图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有一个事先的铺垫。而这个铺垫恰恰源自他们切身的实操,因而让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形成了初步的理解。这些理解可能是零散的、片段式的,甚至可能是部分有误的,但是有了这些理解,学生就有了逻辑思考的过程,在后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乃至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学生已生成的逻辑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充当了“跳板”,有助于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终达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坚持以形助教,鼓励学生以数解形,如此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注重实践教学,锻炼抽象思维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对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教师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在课堂上打造联系实际的数学教学环境,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多维素质。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抽象思维。

经过之前的数学知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行动中开展自主学习,这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作用突出。对于小学生来讲,应用实验教学法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融入实践教学,指导学生手脑并用,可以使学生具身学习数学知识点,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并在教学中以此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抽象思维的锻炼。

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该部分知识点展开分析,圆柱与圆锥二者之间存在某些层面的联系,教师使用剪刀、胶水、卡片等一系列的工具,与学生共同制作圆柱体,在操作过程中要应用到很多数学概念,而只有熟知这些概念并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才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个性。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弥补学生的学习弱项,在正确的引导下补齐学生的学习短板,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如此就能使学生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保持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以一系列策略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条件,打造高品质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赵万兴.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3(48):78-82.

[2]姜其东.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24):133-135.

[3]耿艳.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5):123-124.

[4]李青峰.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思考[J].新课程,2022(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