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部“失灵”,警惕犯病之“忌”

2024-08-23谢衡辉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8期
关键词:阳明胃发际外邪

面瘫与偏用一侧肌肉有关吗?

有些朋友观察到,周围性面瘫多单侧发病,便担心自己总用一侧肌肉咀嚼食物会增加患病的概率。从临床观察来看,该病与患者本身因面部表情肌使用习惯形成的双侧肌肉差别迥异,也与患者左右两侧的视力差异及咀嚼习惯无明显关系。中医认为,这是因为“风邪无常处”。少数人会在病愈数年后再度发作,可出现于原发病侧或另一侧面部。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多发的周围神经疾病,患者往往一夜之间发现自己一侧面部“失灵”,肉眼可见五官歪斜。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往往与风邪、寒邪等外邪及心火、肝火等内因有关。

周围性面瘫患者经治疗后,多数情况下都能恢复如常。但也有很多人会存在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不全的后遗症,如不能蹙额纹(如抬眉、皱眉)、眼睑闭合不全、不能鼓腮、口角运动差(如影响进食、说话)等,还有人产生面肌不自主抽动、面肌联带运动(如无意识的面部抽搐,或微笑时一侧嘴角向上,一侧向下)等并发症。之所以会出现这类情况,多与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所犯的一些“忌讳”有关。

面瘫不光是脸“病”,保养胃气不可缺

周围性面瘫虽然症状表现在面部,却不止累及面部。从发病原因来看,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过长时间加班、熬夜、饮食不节、情绪波动的经历,导致身体疲劳、失于稳定。

中医素来有“虚邪伤人”的理念,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身体疲劳,正气已虚,不能充实经络的状态下,则会引起“络脉空虚”。这时,外界风邪侵入体表,则出现面部不遂、肌肤不仁的情况。如果疲劳的同时还存在着急、愤怒等内火加重的情况,则会使人体防范外邪的能力进一步下降,使风寒邪气更易长驱直入,甚至深入脏腑。

外邪一旦侵入人体,需要人体正气逐渐充实起来,才能驱邪外出。在这个过程中,有节律的静养、休息能保证气血的充盈。从传统中医学的经筋理论来看,面瘫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经筋病,称为“卒口僻”。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面瘫本身就是足阳明胃经气血受到外邪侵袭而损耗的外在反映,因此,保养脾胃之气,对这一疾病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患者往往就是因为不重视这一点,面瘫后依然食饮失节、起居无常,致使身体处于疲劳的状态,病情迟迟不得好转,甚至发生后遗症。须知,面瘫一病,关乎全身,保证安静休养,使脾胃中气正常运转,是养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保证充足的休息,应该做到:

1.有规律地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睡眠。

2.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和聚会,尽可能静养。

3.避免过度的运动锻炼,避免疲劳。

眼睛恢复很关键,电子产品要慎用

在休息静养的时候,要减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面瘫患者的眼睛不能很好地闭合,结膜持续暴露在外,容易引起损伤。而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一则刺激眼球,会加重结膜的损伤;二则会造成整个面部肌肉的紧张,妨碍气血充盈于面部络脉,进而影响神经的恢复。

《黄帝内经》里说“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又说“肝气通于目”,而肝主藏血,过度使用眼睛,除了会消耗肝血,也会消耗全身气血,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面瘫恢复过程中降低电子产品频率的患者,恢复速度要快于患病后依旧频繁、持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患者。一般来说,患病后每天的视屏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

聊天太多伤中气,养好肺脾很关键

过多的聊天易于损耗肺脾之气,也不符合静养的原则。面部络脉气血的充盈有赖于人体肺脾之气的充足,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清气升腾至面部。说话太多,会使面部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神经的放松,也会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阻碍面部得到气血的滋养。这一点,对平素中气偏弱患者的影响尤其明显。

面瘫也应该忌口,厚味发物宜回避

很多患者认为,面瘫只是局部神经的问题,不属于全身性疾病,不需要忌口。殊不知,这同样会妨碍病情的好转。患上面瘫,要避免摄入肥甘厚味、煎炸等易于上火、生湿的食物,避免摄入虾、蟹等发物,以清淡、有营养的饮食为主。

保证脾胃的正常升降,对疾病的恢复更有利。此外,吸烟、饮酒会影响神经功能,在整个疾病恢复期内都是应该禁止的。

不起肝火不伤心,情绪稳定很重要

口眼歪斜的症状极不美观,易引发患者的焦虑情绪。多数面瘫患者很难保持心态平和,但这种心态并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面部除了有足阳明胃经分布,还有足少阳胆经。中医认为胆属少阳,易于生风生火。情绪不稳定,焦急多怒,容易造成心火不降,胆经风火壅塞,使经络气血失和,进而影响面部功能的恢复。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态对于面瘫的恢复也是很重要的。

针灸按摩要有度,过量刺激反有害

热爱中医的读者都知道,针灸是治疗面瘫的有效手段。但很多患者为了好得快一些,要求每天进行针灸治疗;有些患者在针灸时要求医生多扎些穴位,平时还自己重按、长按面部穴位;还有些患者会在非正规养生机构接受“三无膏药”治疗。

其实,这些行为看似在“积极求医”,实则对病情恢复不利。并不是针灸治疗的频率越高越好,也非穴位扎得越多越好。

根据病情轻重,每间隔2~5天针灸一次,即可起到较好的疗效。针灸穴位是通过疏通经络气血,激发面部神经的自我恢复能力。在两次针灸之间的休息阶段,神经会开始自愈,有肉眼可见面部的恢复。但过于频繁、较重的刺激,会使神经无暇“休养”,造成不必要的气血亏损,反倒影响其自我恢复能力,甚至有可能引发面肌抽动等并发症。

责任编辑/陶宪凝

面瘫按摩操

梳理五经祛风邪:双手并拢,左右手指相接,两手中指指端点按在前发际线中点,以指代梳,向后经过百会穴、风府穴梳理至后项窝,往复36遍;然后按揉风府穴和风池穴各36次;再将两手指分开,以指代梳,分别梳理两边头皮,涵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区域,由前发际梳至后发际,使头皮有温热感。共约5分钟。

扫抹前额理太阳:以两手食指中节桡侧面置于前额,从中线分开向两边轻柔地扫抹至太阳穴,上缘沿前发际线,下缘沿印堂穴、眉弓,反复进行至前额温热且有松解感,再轻柔地按摩太阳穴36次。共约5分钟。

引颊缓筋气血和:两手中指指端以轻手法分别按揉鼻旁两侧迎香穴36次,随后由迎香穴沿颧骨下缘缓推至耳前,反复进行36遍;再以两手中指指端按揉口角地仓穴36次,由地仓穴沿下颌缓推至耳前,反复进行36遍;随后将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并拢,摩揉耳前的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36次。

松解颈肩经络通:用两手指端从左右风池穴向下缓推至肩井穴,反复进行36遍。

注意:本套按摩操每天可做1~2遍,手法力度宜柔和,避免生硬。

猜你喜欢

阳明胃发际外邪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和中学时光一起逝去的,是发际线
口中异味治疗之管见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
一学就会的养颜按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