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泡酒,是养生还是伤身?
2024-08-23李化强
“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等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深入人心,民间常有在夏季用温热法养生的习俗。此时,或通过三伏贴,或通过艾灸,或通过服用有温补作用的中草药,均能达到夏季养阳的目的。中草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医学从古至今用以治病和保健的主要手段。然而,如附子、草乌、川乌等温补类中药炮制、煎煮或服用不当,易引发乌头碱中毒的危急重症;另外,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患者常使用含有川乌类或草乌类中成药,若因体质差异或过量服用,也可能导致乌头碱中毒。
“乌头”既是药名,也是种类
乌头是毛茛科乌头属草本植物,其药用部位是干燥母根,临床称“川乌”,加工后为“制川乌”;其子根也可作为药用,加工后临床称“附子”。草乌则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炮制加工后临床称“制草乌”。而一些在名称上与乌头无关的中药,如雪上一枝蒿,因同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与川乌、草乌的成分相似,功效也相近。
这些“乌头”,均具有抗炎镇痛、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但它们另有一共同点,往往令人闻之胆寒——均含有一类生物碱,名为乌头碱。纯乌头碱经口摄入0.2毫克,在胃肠道内被吸收,服药后10分钟即可发病,产生中毒症状,以服用后30分钟至1小时发病最常见;服用量若达2~4毫克,就有致死风险。研究表明,乌头碱的毒性比砒霜(三氧化二砷)强百倍。
乌头碱毒性如此之强,是不是不用最好?首先,临床含乌头碱的中药受国家《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管理,使用时需凭医生签名的正式处方开具。患者就医时,专业中医师也会秉持“有毒观念,无毒用药”的正确态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用量使用。如制川乌、制草乌的常用量为1.5~3克,附子的常用量为3~15克。其次,经合理、严格炮制的乌头类中药,毒性会减弱;乌头类中药入汤剂时要求先煎、久煎1~2小时,甚者3~4小时。经如上严格炮制、煎煮后,其毒性较原品的生物碱含量降低至1/200,且有效成分未被破坏。再次,专业中医师会将乌头类中药搭配白蜜、甘草、生姜、大枣、人参、大黄等药物配伍使用,既能提高其疗效,又能降低毒性。最后,为避免蓄积性中毒,专业中医师往往会通过医嘱,对需长期使用乌头类中药的患者进行间断使用、配伍减毒使用处理;此类患者也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避免产生药物性损害。
认识乌头,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积极学习合理用药,预防乌头碱中毒,对广大患者来说仍然至关重要。患者通常会以什么方式接触到乌头呢?临床上,多种祛风除湿止痛类中成药均含有乌头类中药,如治疗关节疼痛的风湿骨痛片、活血壮筋丸、通痹胶囊等;民间亦有百姓常取川乌、草乌、附子等乌头类中药炮制药酒、制作药膳以进补。但由于炮制不当,如取生品泡酒内服;或用法不当,如煎煮时间不足;或直接生用;或误服、冷服、过量服用;或因存在个体差异等因素,往往容易造成乌头碱中毒。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1/8ZFxJra4yt8Eu5k5JAsXEq.webp)
应注意,不可擅自加工含有乌头碱成分的中药,作食疗或其他用途;中药种类繁多,非专业人士难以辨别,因此不要擅自采摘相似或不知名的鲜品药草自行浸泡药酒;不购买和不饮用无标签标识的、不经合理炮制的、中药成分不明的泡制药酒;不盲目按照秘方、偏方制作药酒或药膳;即便患者曾遵医嘱使用过乌头类中药,再次使用该类药物时,也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严格掌握剂量,遵循医嘱用药,严防超量服用,严禁外药内服。
有些朋友可能会注意到自己常用的治疗腰腿疼的膏药贴中含有乌头类中药成分。长期使用这类膏药,会发生乌头碱中毒吗?通常来说,使用含乌头类中药的外用制剂发生中毒的病例十分罕见。但对于需长期外用的患者来说,应严格按照医嘱或药物说明书使用。尤应注意的是,有皮肤破溃、过敏或感染处禁止使用该类外用药。
接触过乌头,警惕这些症状
乌头碱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症状。多数患者首发症状为口周及面部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心悸等。严重中毒者可表现出昏迷、心律失常,以及循环、呼吸系统衰竭,甚至死亡。
神经系统症状:这类症状最早出现,轻度中毒患者表现为口周及面部的感觉异常和麻木,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晕、耳鸣、出汗;重度中毒患者可表现为全身发麻、肢体僵硬、烦躁、视物模糊、头痛、抽搐,甚至昏迷。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1/9Syhg7ozrmxY5oKV7kRbiR.webp)
心血管系统症状:胸闷、心悸极为常见。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和休克时,则可表现为面色苍白、肢端湿冷、大汗淋漓、口唇紫绀、体温下降及各种心律失常,造成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气促、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
当患者误服乌头类中药,或煎煮该类药物时长不够,出现以上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就近送至具有急救能力的医疗机构,避免延误最佳救治时机;神志仍清醒者,立即饮用大量温水或温盐水,然后用手或筷子等物品刺激咽喉,进行催吐,催吐过程中需防止误吸;保留服用过的汤药、药酒或发病后的呕吐物,以便医生快速明确病因。随后,经过及时、彻底的洗胃、导泻、抗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患者均可痊愈,后期随访,无后遗症发生。
责任编辑/陶宪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