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耗,你也中招了?
2024-08-22张妍琳
跳出人际关系的漩涡
踏入初中后,我曾陷入人际关系的漩涡。记得有次参加同学们的午餐聚会,我小心翼翼地提出观点,换来的却是礼貌而不失尴尬的微笑以及迅速转移的话题。那一刻,我感觉被无形的墙隔绝在外,孤独与自我怀疑悄然滋生。
夜晚,我躺在床上,脑海里反复回放着白天的细节,分析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为何感觉与大家格格不入。内耗使我疲惫不堪,开始逃避和同学们互动。一个午后,我在图书馆偶遇同班同学,我们俩因同一本书打开了话匣子,从书中人物聊到各自的梦想。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连接无需刻意追求,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就人际关系而言,用真心寻找共鸣比任何技巧都重要。
王义淼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四中初中部
负面情绪会拖垮身体
我曾有过一段“黑暗的时光”。四年级下学期,我一向平稳的成绩变得跌宕起伏,甚至一度在及格线边缘徘徊,接二连三的打击令我对考试焦虑不安。上课时听不进去,下课后为没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后悔。当无数负面情绪袭来,我开始暴饮暴食,体重上涨。站在镜子前,我看着憔悴的自己,决定开始改变。后来我积极调整心态,复盘考试得失,制定饮食计划,终于在期末递上了满意的答卷。打败精神内耗,我迎来了崭新的自己。朋友,不必恐惧“精神内耗”,接受它,努力做出改变,美好会向我们奔赴而来。
陈允钊
山东省济南市南山实验小学焦秀娟老师指导
转移注意力,提升“免疫力”
精神内耗有时会不经意间侵入我的生活。我曾为七年级的期末检测惊惶不安,有一种跌入无底洞般的失重感。即使课业任务繁重忙到凌晨,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睡。我不止一次思考过:如果没考好,怎样面对父母和自己。这样的想法严重影响了我的课堂效率,我用意志力强撑着不走神。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我开始转移注意力对抗内耗,专注于此刻正在做的事情。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课堂效率也提高了,真令人愉悦。
陈诗意
成都市天府实验学校北区分校(原成都高新新源学校)
用“正念”面对烦恼
校园生活中,我时常会感到精神疲惫和内耗。一次小测试中,我被部分试题难住,便开始在心中狠狠地自我批判,对成绩忧心忡忡。明明老师还未批阅试卷,我却已经提前为可能的失利伤神。在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中,我临场发挥时出现了失误,顿感手足无措,开始语无伦次。比赛结束后,又忍不住回想那个被评委点评的尴尬时刻,无法从比赛中感受到乐趣。幸运的是,我及时觉察到了“内耗”,用“正念”面对烦恼:不惦记过往,也不预设将来,给予自己正面的期许和鼓舞。
赵若溪
黑龙江省鹤岗市东方红乡中心小学王婷婷老师指导
我们需要宣泄的出口
有段时间,只要独处,我耳边总会回响父母的要求和责备。这让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成绩大幅下滑。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精神内耗”,就去公园散心、爬到山顶诉苦、找理解我的人大哭一场。做完这些,我感觉如释重负。父母也意识到他们的做法不当,主动向我做了解释,我感觉自己又“活”了过来。生活中的种种琐事都可能让我们陷入“精神内耗”,只要不一味沉浸在消极情绪中,尝试摆脱它,我们就能满血复活。
罗思菡
清华附中天府学校何方村老师指导
不被外界评价左右情绪
我会因成绩不理想而自责,担心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形象;会因和朋友闹矛盾而烦恼,不知如何解决。精神内耗让我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后来,我尝试与家人和朋友增进交流才走出困境,重拾自信。那段经历虽痛苦,却让我学会如何面对和处理内心的困扰。
丁家玉
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小学赵燕楠老师指导
精力在哪儿,收获就在哪儿
我和内耗是“老朋友”,这学期月考前,我们又“见面”了。中考取消“小三科”(历史、地理、生物)后,我便把这些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科目抛之脑后。月考前,我得知要考小三科,觉得天要塌了。其他同学靠它们提高总成绩,可我只在没有这三科时才能考好。我知道得赶紧恶补,但看书、写练习册就像看天书,一个字都看不进去,果不其然考砸了。“刚过了及格线怎么跟爸妈交代”“回家就告诉他们还是等他们问”“没准他们根本想不起来问,可做错事就该认错”……最后我选择了坦白。
从前我完全不知道这是内耗,直到有一天朋友对我说:“想这么多你不累吗?”我才知道这是一种负面情绪。我想对陷入内耗的同学们说,内耗不会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应该把精力放在实际努力上,这样才能越来越好。
侯婧雯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