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 用之有度
2024-08-22马永春
00后的中小学生是真正的互联网一代,充分享受了电子产品带来的诸多便利,比如可以轻松地与同伴随时保持联系,分享生活;利用各种在线课程提供的海量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方式;通过搜索引擎能够快速查找资料等。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在这个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
但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或困惑?周末和同学约了一起出去玩,结果人手一部电子产品,身处人群却犹如社交孤岛;明明学习任务很重,却忍不住想先放松一下,玩手机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快乐,放下游戏却感到深深的空虚和自责;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已经高度发展的现在,生而为人,我们还有什么是不能被取代的……
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立电子产品使用公约,从使用场合、时间、范围、安全等角度给自己一个限定,可以让我们平衡电子产品带来的便利与风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社交关系,成为电子产品的理性使用者。
设定使用范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懂得获得信息不等于学习本身,“外挂”大脑会让真正的大脑变懒。培养创造性的思考能力,需要对电子产品的使用范围有限制,比如不用搜题软件代替自主思考,多给自己一点解决难题的时间和勇气,你会收获学习的快乐。
学会抵御电子产品诱惑,培养自制力。游戏、短视频等的设计有快速反馈和奖励机制,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能够带来短暂的愉悦感,沉迷其中容易上瘾。你可以培养阅读、运动等多种爱好,在体验真实的成长过程中,获得更为深层的心理满足。
限制使用时间,保持良好作息,增加同伴活动。电子屏幕的蓝光容易引发睡眠障碍,每天临睡前1—2小时要远离屏幕;白天也需要在规划好学习、户外活动的基础上有限度地使用电子产品。在阳光下与同伴挥洒汗水带来的亲密感与归属感会让我们更快乐。
保护隐私,不浏览危险网站,警惕网络安全。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曾遭遇过网络欺凌,校园贷、色情内容、网络诈骗等风险层出不穷,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向父母、老师求助,获得保护。可以邀请父母作为“家庭公约”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全家人一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时代文化特征,我们要以开放、欣赏、好奇的态度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会接纳、选择与判断。未来已来,做电子产品的理性使用者。
作者马永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综合教育研培部心理健康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