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菜市场感受人间滋味

2024-08-22陈慧

光明少年 2024年7期
关键词:薄荷叶如皋凉粉

我对菜市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并非因为我仰仗它谋生,而是我与生俱来的馋。普通人一天只睡一场觉,饭倒少不得三餐。与其说人活一口气,不如说人活一口食。立在这世上,恐怕没有哪件事比吃更频繁了。

一个家,厨房是核心地带。怎么吃,在于人的口味。吃什么,自然得去菜市场。我喜欢逛菜市场,即使不买,光是转几个圈,也心满意足。如果有意气相投的人相伴一侧,不紧不慢地流连在各个菜摊前,那简直是一天中最大的享受。菜市场看上去闹哄哄的,但真正沉浸其间的人,总能透过鸡毛蒜皮乱飞的表象,触摸到内里那股活色生香的烟火气。

我虽在浙江梁弄的菜市场以摆摊为生,但尽兴地逛菜市场的次数寥寥可数。每次回老家江苏如皋,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陪爸妈去菜市场。被围墙大门规划出的室内菜市场千篇一律,没什么吸引力,自产自销云集的露天菜市场才有意思。老家菜市场花样多,内容丰富,不是蔬菜水果一统江山,几乎什么都有。

“香大芋,白大芋,煮了吃到我家去。”苏中平原长大的孩子,个个会说这个儿歌。芋头有好几个品种,唯香大芋是芋中精品。香、粉、细腻、不麻嘴。现挖的香大芋煮红烧肉、烧红烧鸡,如皋土话讲“打嘴不丢”。香大芋的脑头——主干上最大的那个,刨细丝,剁碎,掺点面粉,加几个鸡蛋,捏成小圆子下油锅炸,外脆内软,唇齿留香。

平原地区没有笋,有带笋字的瓜——笋瓜。这东西家家户户都种,皮实,易活,给它一个落脚的地方,土壤松一点、肥一点,它马上伸出触手贴地四处爬。开花啦,坐果啦,果实见风长,一天一个样。不能由着它长老了,在皮上掐一掐,冒水了,显出一个浅浅的指甲印,好!摘下来吧。笋瓜清炒,脆脆的,若有若无的甜香。若是切几片肥瘦相宜的猪肉提携一下,那就再好不过了。

洋荷有怪味。从中医的角度看,有怪味的植物自带药效,顺气,比如香椿、芫荽。洋荷用盐渍一渍,是清爽的佐粥小菜。去年回老家,多年的好朋友碰了个面,聚餐,吃了一道洋荷炒肉,香!

还有嫩萝卜缨子,焯水,凉拌,油盐调味,加一把磨碎的熟芝麻,就是一道地道的如皋小菜。

卖薄荷的老头自得地介绍:我的薄荷是新的。老薄荷开花,新薄荷不开花,这么个区别。老家那儿的薄荷叶子三角形,像猫耳朵。薄荷叶用来泡水喝,有润喉解暑之效。摊鸡蛋饼时把葱末换成薄荷叶,风味无限。还可以做薄荷面酱:一碗面糊糊,一勺熟油,搁些盐粒子,放点切细的薄荷叶子,上饭锅蒸。

端午前后,会有很多卖箬(ruò)子的老头老太太。这东西野生的,河港里多不胜数,出点力气,无本起利。西皋市场大门外,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半夜从乡下蹬着自行车赶到如皋城里来卖箬子,自行车的后座,挂着两只沉甸甸的、装满箬子的大竹筐。箬子可以煮米粥,粥汤绿莹莹,飘着粽子的清香。

肉渣是老肉联厂的好吃。大而厚的圆饼子,结结实实,不用锤子起子根本撬不动半分。压成肉渣的,其实是最不值钱的下脚料,肥皮、淋巴、碎肉、猪奶头,偶尔还翘着一撮长长的猪毛。但馋嘴的我越嚼越香,一点都不觉得恶心。

擀面是本事,一般人不会。和面、揉面、压面、切面,一个环节脱了节,面条就走了样。机器打面胜在速度,但不如手擀面劲道弹牙。不过现在愿意擀面条的人不多了,菜市场里买面条的摊位不断有人光顾。

西皋市场卖凉粉的商贩,每天下午要到一个叫“老虎灶”的地方冲凉粉。几十只褐色大口瓦盆排成两排,盆底一坨白色的蚕豆粉,商贩一手一茶壶滚烫的开水,一手一根三四十厘米长的圆木棍,倒水的同时不停搅动,盆中的蚕豆粉与开水充分融合,慢慢凝固。第二天早上,只要把瓦盆倒扣在桌上,拍一拍,就卸出一个盆状的凉粉墩子,刨成丝,论碗卖。

和妈妈一起逛菜市场时,妈妈总是一边走一边问:这个要吃吗?那个要吃吗?你想吃什么……尽管我自己也做妈妈了,但走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我似乎又回到了少时,重新变成了那个被妈妈悉心宠爱的孩子。人在亲情里,永远不慌张。

猜你喜欢

薄荷叶如皋凉粉
Hechi:A Land of Natural Endowment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COOL BEANS
来一碗凉粉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把世界带进如皋,把如皋带向世界”
楠溪江白凉粉
用薄荷叶就能自制空气清新剂,是真的吗?
美味佳肴
扶贫决战,在如皋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