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音乐类节目的创新创优

2024-08-21何美丽

新闻世界 2024年8期

【摘 要】本文聚焦音乐节目领域,以多年获奖作品为例,试图揭示音乐节目创新的核心要素,旨在深入探讨广播音乐节目的创新创优路径,为创作者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广播文艺作品;创新创优;音乐节目

广播节目的创新创优分为三类:新闻作品创优、文艺作品创优和播音主持作品创优,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文艺作品的创新创优。广播文艺作品创优包括广播剧(含单本剧、连续剧、儿童剧、微剧)、音乐节目、文学节目、戏曲节目、长篇连播节目、综艺节目、少儿节目及其他(含原创歌曲和广告等),广播文艺作品的创新对于提升广播节目品质、满足听众需求至关重要。本文以音乐节目为例,深度分析多年获奖作品,旨在揭示广播文艺作品创新的关键路径和要素。

音乐节目主要包括音乐专题、音乐板块、音乐欣赏、音乐人物以及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音乐节目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和形式的进步,更是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表达。在选题方面,创作者需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选择能够贴近当代社会、触动人心的音乐主题。这种对文化的深度挖掘能够使音乐节目在情感共鸣上更为丰富,同时也为传播文化价值和思想观念提供独特的平台。

一、创作理念

音乐节目的创优应当紧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音乐节目应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引导听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笔者在2019年创作的《好人之城 铜陵》获得安徽广播电视奖广播文艺类一等奖,这是一篇音乐专题,它表达了那些年铜陵持续放大“好人”品牌效应,着力反映好人之城的努力——走进铜陵,不管是繁华的商业大街,还是古老悠长的小巷;不管是华灯璀璨的城市,还是景美人和的乡村,好人精神融入铜陵的每一个角落,绘就出最温暖、最厚重、最感人的铜陵底色。为此,节目汇集了三首由本地音乐人以身边好人与道德模范为原型创作的接地气、有温度、有高度的歌曲。

(二)强调正面价值引导

创作者应当注重选择歌曲主题,反映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国家繁荣等方面的内容,避免歌曲中出现负面、消极的元素,确保音乐节目的整体氛围积极向上、正面向善。获得安徽广播电视奖广播文艺类一等奖的《好人之城 铜陵》里面的《好人铜官》这首歌,再现了铜都大地上好人精神的感人情怀。在铜陵的街头巷尾,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看到以身边好人与道德模范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宣传作品,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如好人长廊、好人广场、好人公园,或者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有道德模范主题宣传片、宣传画,好人精神已融入城市的血脉。

(三)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创作者应当深入了解人民生活,关注人民的日常所思所感,以此为创作灵感,使音乐节目更具亲和力。通过反映民间百态、创造人物形象,打造更具生活气息和共鸣力的音乐节目。

例如笔者在2016年创作的《小城大爱》获得安徽广播电视奖广播文艺类一等奖,节目主要介绍的两首歌《爱在凝聚》和《我想带你去铜陵》反映不同时期的铜陵。《爱在凝聚》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2016年7月,铜陵遭受强降雨袭击,瓢泼的暴雨浇过铜都人民的头顶,罕见的洪水冲刷着江河湖泊的堤坝,枫沙湖、陈瑶湖、白荡湖、菜子湖水位暴涨,全线告急!城市险情不断,抢险不停。全市上下投入抗洪抢险、保卫家园的战斗中,这首歌由本地80后创作型歌手钱君作曲并演唱。

2016年5月,微信朋友圈一首歌《我想带你去铜陵》刷屏,一个月全网的点击量高达100多万次。这首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浪漫的歌曲一时间炙手可热,并卷起了一股“铜陵风暴”。《我想带你去铜陵》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点击率,是因为歌曲里涵盖了我们对铜陵的所有记忆,触动了所有铜陵人的心弦:天井湖、滨江公园、凤凰山、大通古镇、笔架山、螺蛳山、老洲……每一句歌词都随着旋律烙印进了人们的心底,不仅增强了铜陵人的归属感,同时也激起了外地人对铜陵的神往之情。这首歌由本地90后创作型歌手吴尘作词作曲并演唱。

(四)塑造时代英雄和先进典型

音乐节目可以通过歌颂时代英雄和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社会对先进事迹的关注和学习。通过歌曲表达对先进个体的崇敬之情,推动社会向着崇尚正直勇敢、真善美的方向发展。获得安徽广播电视奖广播文艺类一等奖的《好人之城 铜陵》里的《好人谣》这首歌,提到了很多当地的好人事迹,像方海鹰、俞茂亚、胡晨……这一个个普通名字的背后有着一段段温暖人心的故事。他们平凡地生活在我们周围,但在危难时刻、大义面前,他们又显得那么不平凡,用音乐的方式来歌颂这些好人事迹,便于流传,也便于弘扬正能量。

(五)传递正向能量和社会责任

创作者在音乐节目中要注重传递正能量,激发听众积极向上的情感,使节目成为社会精神力量的源泉。如获得安徽广播电视奖广播一等奖的《小城大爱》里的《爱在凝聚》这首歌,当时传遍每处险情之地,发布后两小时内点击量突破三万余次,它给我们鼓劲,为我们打气,激励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应对险情。

二、创作原则

音乐节目的创优应当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作者在音乐创作中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原创,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一)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在音乐创作中巧妙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但不限于古典音乐旋律、传统乐器、经典文学意象等,使音乐作品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由笔者主创的《大通情》获得2022年安徽广播电视优秀文艺作品二等奖。这期作品用不同歌手的歌曲展现大通的人文风情,通过对比的手法还原大通的古和今,两首歌曲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韵味,共同展现了一座蜚名中外的江岸重镇。里面的第一首歌曲《我家在大通》是一首中国风流行音乐,它既有现代元素,也有传统元素。就拿编曲来说,既有现代流行的电子鼓、电贝斯等各种电声乐器,也有中国的竹笛、琵琶、古筝等乐器,有些特殊的地方采用了弦乐。整首曲子中还加入了京剧,凸显中国风。

引用中国古典音乐的旋律或采用古典文学的诗词作为歌词,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另一首《大通天下》的词作很有诗意,一水天脉通万里,一扇烟雨承古今。古刹钟声起,白壁青石衣,一顶油伞清雅若澜溪。对于歌词的描写,创作者李小渔表示倾注了很多想法,通过对地理地貌的描写,描述了和悦洲的历史和今天。

(二)传承革命文化精神

歌曲可以以革命历史、英雄事迹等为题材,传承革命文化精神,通过歌曲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由安徽音乐广播李莹、彭振民等主创的作品《四大里程碑的音乐记忆》通过歌曲串联建党、建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大历史节点,展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以及安徽在百年党史中的历史地位。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落脚点,吹响了奋进的号角。此作品获得2022年安徽广播电视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

塑造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形象,通过音乐表达对革命历史的深刻理解,唤起听众对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热爱与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又立丰碑! 四大里程碑见证百年大党的历史辉煌!《四大里程碑的音乐记忆》节目主创人员用音乐串联起这四大历史节点,加以马毛姐、大包干带头人韩国云孙女、省艺术学院声乐教授和省五四青年奖获得者、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的动情讲述,深刻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性贡献,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歌词中融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由笔者主创获得2019年安徽广播电视奖广播文艺类一等奖的《好人之城 铜陵》,汇集了三首由本地音乐人以身边好人与道德模范为原型创作的接地气、有温度、有高度的歌曲,百人合唱团共同演唱,其中的《好人谣》《好人铜官》《我身边的好人》几首歌曲都是用音乐的方式来歌颂好人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更便于流传。

(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创作者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赋予传统元素新的内涵,使之符合当代审美和听众的口味。2022年10月之初,安徽广播电视台“急先锋工作室”筹划打造创意视频《你好十年》,借由歌曲形式,通过丰富的视听内容,记录和讲述“非凡十年”以来安徽的巨大变革,以及新时代下各地接续奋斗的生动故事。《你好十年》不拘泥于传统新闻报道思路,以“歌曲”和“视频”为重要着力点,实现多种媒介资源的有效整合,带给网友新颖别致的观看体验。歌词创作中,通过多个维度呈现十年来安徽的发展,讲述“国之重器”落子安徽、各地抢抓“科技创新”机遇、体现了一个个普通安徽人的奋进脚步、拼搏身影;视频呈现中,涵盖了安徽全省16个地市的发展故事,并采用技术手段融合了几十段视频,凸显全省在科技创新、产业、农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轨迹。

《你好十年》在音乐编曲、表达手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注入新的艺术表达手段,使作品更具现代感和吸引力。此作品获得2022年安徽广播电视优秀文艺作品音乐节目一等奖。

(五)坚持原创和创新

坚持原创是音乐创作的基本原则,通过原创作品展现创作者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表达。例如《声动十年:我们的歌》是一档构思巧妙、精心策划、饱含深情的音乐专题节目。这档音乐专题以合肥市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实践为主题,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音乐事业的新成就、新特点,音乐工作者的新体验、新感受。多首朝气蓬勃、情感真挚的新时代音乐作品通过巧妙地整合呈现给听众。作品获得2022年安徽省广播电视优秀文艺作品音乐节目一等奖。

鼓励创新,不拘泥于传统形式,敢于尝试新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的音乐作品。该节目在创意阶段,通过互联网与听众互动,收集广大群众对新时代歌曲的评论和经历用于创作。节目播出后深受好评,体现了新时代广播音乐节目在分享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等方面的作用。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前夕,音乐专题《声动十年:我们的歌》节目与听众分享了新时代十年以来“声入人心”的好歌佳作,展现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音乐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六)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在歌曲的编曲、演唱风格等方面,体现中国特色,展现独具魅力的中国风格和气派,强调对中国传统审美的理解,使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特色,让听众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氛围。例如安徽音乐广播的汤昆、鲁艳、贺凯文、陈夕等人创作的音乐节目《九华山上寻歌声》,该作品获得2022年安徽广播电视优秀文艺作品音乐节目一等奖。

九华民歌是安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朝流传至今的九华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集体创作的,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九华山上寻歌声》深度挖掘了九华民歌素材,歌颂了九华山大自然风光和劳动人民欢乐的劳动场景,作品采用的歌曲曲风明亮、旋律优美,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九华山上寻歌声》通过记者深入基层的大量采访,对九华民歌深度挖掘,采访九华民歌传承人、了解九华民歌的发展、对生活的反映、民歌手对生活的理解、九华民歌的传承和创新等。

通过以上创作要点,音乐节目能够更好地体现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创新中焕发出中国特色的艺术魅力,为广播文艺作品的创新创优贡献独特而深刻的文化价值。

三、结语

在创作音乐节目过程中,不仅要探寻好音乐、好歌曲,还要展现歌曲背后的故事,借助音乐的力量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能量。节目要进行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风格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作品脱颖而出。音乐节目展现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多的是体现其文化内涵,以文化为魂,提升广播文艺的文化品格、文化意识,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以文化为依托,打造文化标志,坚守文化真谛。[2]

未来,广播文艺作品的创作者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不同领域作品的创新经验,不断挖掘新的创作可能性,为广播节目的发展注入更多创意和活力。

注释:

[1]赵淑杰.习近平关于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探析[J].探求,2022(03):21-28.

[2]胡妙德.广播文艺创新创优应以文化为魂[J].中国广播,2012(01):44-47.

(作者单位:铜陵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