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赛事宣传地方主流媒体如何发声

2024-08-21陈楠

新闻世界 2024年8期

【摘 要】金华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协办城市之一,承办了足球小组赛和藤球赛事。金华主流媒体突破种种障碍和制约,发挥视频媒介优势,紧扣本地元素,延伸信息广度,把握舆论方向,通过全矩阵发力、全平台共振,以及时捕捉赛场信息、独到视角、多样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亚运盛况。

【关键词】杭州亚运会;地方主流媒体;大型赛事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举国关注,举世瞩目。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作为协办城市主流媒体,面临媒体竞争、版权限制和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在宣传报道过程中,通过融合创新,持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出了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发出了地方主流媒体声音。本文以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报道亚运赛事的实践为例展开分析,以期为地方主流媒体报道大型赛事提供一些参考。

杭州第19届亚运会金华赛区承办足球小组赛(1/8淘汰赛)和藤球赛事,比赛时间从2023年9月19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藤球赛事全程在金华比赛,共产生6枚金牌。作为协办城市的地方主流媒体,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精心策划,持续推出系列有速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报道,切实展现“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媒体融合新作为。

一、地方主流媒体报道大型赛事的局限性

媒体宣传在大型赛事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大型赛事报道中,地方主流媒体却受到多种限制,面临着许多困难。

(一)视频版权受限,赛场核心内容缺乏

亚组委设置了亚运赛事转播权,只有获得了转播权的媒体才能采制赛事相关的视听素材。2023年9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关于杭州第19届亚运会版权保护的声明》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称总台)在中国内地及澳门地区拥有杭州亚运会独家全媒体权利及独家分许可权利。未经总台总经理室正式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在中国内地及澳门地区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移动通讯网、IPTV、互联网电视、移动媒体电视、各类应用软件及其他任何音视频转播技术或平台,以直播、延迟播出、点播、轮播、回看、下载或剧场院线播放、公共场所播放等任何方式,使用杭州亚运会音视频节目内容、广播电视信号或任何相关视听素材。”[1]虽然亚运赛事就在“家门口”举办,但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却不能将摄像机带至赛事现场进行拍摄,无法获取核心赛事画面。在报道中因为版权限制,也不能用央视的任何比赛画面,赛场核心内容缺乏,导致报道工作受到限制。

(二)报道选题单一,内容同质化严重

亚运赛事期间,媒体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赛事,由于赛事现场核心内容少,各媒体平台报道选题较为单一,以发布一些比赛日程和成绩的消息为主,深度报道和非赛事报道较少。媒体各平台报道赛事的形式相近,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新媒体客户端赛事内容主要靠本地传统报纸、电视内容或转载中央媒体赛事新闻为主。

二、地方主流媒体报道大型赛事的“破圈”点

(一)强化报道策划,打好亚运宣传主动战

所谓新闻报道策划,指的是新闻的编辑者为了促使报道的选题能够满足预期的传播状况与传播效果,而对新闻报道一系列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策划,同时在新闻被报道的过程中源源不断地接收吸纳社会上的反馈,同步修订更改先前的设计与策划。[2]做好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宣传报道的重要环节,也是新闻报道的指引。金华作为杭州亚运会协办城市之一,是首次承办亚运会赛事,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也是首次在本土报道亚运赛事。为了更好地做好亚运宣传,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精心组织,提前策划,新闻宣传营造了浓厚的亚运氛围。

1.强化组织领导

组建亚运宣传报道专班,下设新闻宣传组、技术保障组、新媒体传播组等10个工作组,强化策划、注重统筹,定期举行专班碰头会、盘点会,发挥好“中央厨房”作用,为一线采编人员提供强大后援支持。

2.精心策划宣传

2023年年初便开始布局谋划亚运相关专题专栏,开设“你好 亚运”“亚运有我”“金华亚运故事”“我为亚运代言”等十几个专题专栏,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的“金彩云”客户端设置“亚运频道”,在亚运会倒计时100天、倒计时30天、火炬传递、赛事报道等重要时间节点,均制定详细报道方案,通过提前策划,打好主动战。

3.充实宣传队伍

在亚运重要时间节点,配足宣传力量,组织150多名骨干人员参与亚运火炬传递金华站的报道,确保每个点位的精彩不缺失;亚运开闭幕式,派出记者赴杭州主会场现场采访,发回大量一线现场新闻,在新媒体客户端滚动更新,推出《开幕式现场,我也参与了这“一个亿的大项目”》《亚运会开幕式上唱主题曲的两个00后帅小伙是金华人》等报道。同时,记者当晚连夜写稿、编辑,次日报纸精彩呈现,推出《八婺同心共赴杭州亚运之约》《“婺韵芳菲”亮相亚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等深度报道。

(二)捕捉现场热点,新闻产品“破圈”出彩

在赛事拍摄因版权等原因受限的情况下,记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观众席、赛场外,敏锐捕捉新闻热点。赛时19天共推出重点报道1700余篇(条),其中全网点击量破亿爆款视频1个,超百万的视频超10个,10万+以上的视频超30个。短视频《现场为中国台北队暖心加油,领队含泪感谢观众》,记录了亚运会男足小组赛中,中国台北队遗憾告负,但在离场时,现场观众们高喊“中国台北,加油!”“欢迎回家!”,为他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和鼓励,这一感人瞬间深深触动了中国台北足球领队,让他感动落泪,短视频也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感情,达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一天内全网点击量破亿,点赞量超100万,让金华成为率先拥有现象级爆款视频的协办城市。

同时,记者蹲点亚运分村,及时报道外国运动员动向,多次赴杭州主办城市采访,带回了金华籍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鲜活报道,创作了一系列短视频爆款。自亚运金华赛区开赛以来,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官方抖音号“无限金华”发布亚运相关内容40余条,总流量超3000万,其中100万+作品8条,《吉尔吉斯斯坦运动员逛古子城,上演教科书式砍价》点击量700万+,《亚运会男足小组赛现场,温岭铁杆球迷赶到金华看球赛》点击量260万+。在重要时间节点,新媒体客户端运用H5、长图等方式,策划制作了《点燃亚运激情,参与线上助力,一起为杭州亚运会加油!》新媒体产品,市民通过点击手机,就能为亚运助力,互动性强,超3万人线上助力;手绘长图《穿越古今 遇见亚运》,通过金华历史名人,线上推介金华火炬传递点位的特色,别具一格,网感十足,刷屏朋友圈;在新媒体客户端“亚运频道”,推出“萌萌三小只来了”系列专题,幽默有趣的短视频收获了一批亚运吉祥物的忠实粉丝。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负责运维的微信公众号“金华发布”,每日推送当日赛程,并实时推送赛况信息,让市民随时随地了解赛况。

(三)紧扣本地元素,跳出赛事宣传金华

在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他们不仅关注人物和事件本身,还注重寻找自己与它们之间的联系。[3]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在进行亚运相关报道时,紧扣本地元素,贴近受众,跳出亚运赛事进行宣传,讲好金华故事。

“金华发布”微信公众号策划新媒体作品《金华的十二时辰 每一秒都舍不得眨眼》,展现火炬传递金华站活动盛况,体现出了“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开放与活力相得益彰”的金华城市形象;亚运开幕式,恰逢秋分节气,“金华发布”微信公众号将节气与赛场结合,推出《在金华,每一个秋天和赛场,皆是收获》,以破浪、坚持、风景、登峰等为关键词,积极呈现亚运会中金华特色、金华风貌。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教育科技频道和公共频道,收集媒资库老影像资料,编辑“影像金华”系列短视频,通过“JHTV百姓零距离”视频号推送,其中《影像金华·城市记忆1990年》,通过老视频带市民回顾1990年亚运火炬在金华的传递盛况,引发共情共鸣,市民纷纷点赞跟评,点击量超80万,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为展现全民参与亚运的浓厚氛围,金华创新推出百场群众文艺文化活动、百场群众体育活动等迎亚运“五个一百”系列活动,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紧跟活动动态,跳出亚运宣传金华群众体育活动,金华日报、金华晚报开设“迎亚运‘五个一百’”专栏,连续报道群众文艺文化活动、群众体育赛事等内容,将亚运元素融入各项文体活动,为群众提供多元的亚运视角和轻松有趣的亚运体验。金华日报推出新闻综述《“五个一百”迎亚运 市民“观赛”变“参赛”》,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展现金华处处“亚运味”满城“文明风”,市民由“观赛”人群转变为“参赛”人群,展现金华城市形象的全方位提升,以及金华市民从追求物质富裕到精神富裕的蝶变。

(四)做好外宣推送,放大亚运宣传声量

外宣工作是利用“大网”“大报”“大台”“大端”等平台,扩大新闻宣传影响力,地方主流媒体在大型赛事中做好外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亚运赛事报道中,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借助亚运热度,提升宣传格局,扩大宣传视角,上送亚运主题外宣稿200余篇(条),刊播平台包括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网、中国体育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之声、人民日报客户端、潮新闻客户端等。其中,“亚运倒计时100天·我给亚运写封信”活动在央视直播连线25分钟,国家藤球队走进金华校园在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赛事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新闻特写:相约亚运 相会中秋》,经济日报整版报道《体育经济激发开放新活力》,浙江日报刊发《体育用品出口创5年新高 义乌“亚运经济”火了》,浙江卫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国风雅韵尽享亚运 夜游金华婺州古城 感受传统非遗》等报道,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金华举办亚运的风采,金华的城市形象、美誉度和影响力极大提升。

举办“迎亚运 跟着藤球打卡金华”系列活动,以亚运会金华赛区比赛项目藤球为切入点,结合金华城市经典地标、风景名胜、非遗项目、体育运动等特色元素,通过9场直播,展示金华的人文底蕴和城市之美,反映金华全民健身积极面貌,营造全民迎亚运的浓厚氛围。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让市民体验藤球运动,增进市民对藤球运动的了解,并科普亚运知识,线上阅读量超100万,相关报道被学习强国、央视频、杭州亚运会官网转发。

(五)延续报道热度,做好亚运总结宣传

亚运会圆满闭幕,但亚运带来的热度还在持续释放,地方主流媒体应乘胜追击,持续推出亚运会回顾总结和经验启示等报道,延续亚运报道热度,展示亚运带来的新变化。

亚运闭幕后,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将报道重心转移到关注金华办赛前后的精彩故事和感人瞬间,体现城市精心办赛的温度。金华日报刊发《金风玉露八婺景 此地依依亚运情——写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金华赛区落幕之际》报道,按时间顺序,以大事记的方式回顾金华分赛区从筹办到举办正赛的点点滴滴,让人回味无穷。“金华新闻联播”栏目策划推出《新闻特色:亚运会的难忘瞬间》,通过对亚运会志愿者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回访,回看亚运期间发生的暖心故事;播出《各参赛代表团陆续离金 全流程志愿服务暖心护航》报道,聚焦参赛代表团离金时与志愿者们依依惜别的场景,通过代表团的感谢,反映志愿者周到细致的服务,彰显出金华城市的温度。同时,积极分析总结亚运带来的经验启示,金华日报策划推出“我市协办杭州亚运会启示”系列综述报道,从积累办赛经验、展示金华文化、推进群众体育、全面共享成果等方面,分析总结金华协办亚运会获得的经验启示,让未来举办大型赛事有章可循。此外,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乘着亚运热度,关注报道亚运会后金华体育事业的发展变化。金华新闻联播栏目新开设“办好一个会 提升一座城”专栏,展现亚运带给市民的获得感。如专栏推出《乘亚运东风 我市多项场馆惠民活动上线》《亚运带来全民健身热潮》等报道,关注亚运体育设施面向公众开放,坚持惠民定价,满足民众文体需求,带热全民健身。“金华百姓零距离”栏目播出《亚运带来“体育经济”热 我市企业开足马力赶订单》《“体育+科技”融合 助力文体产业“越玩越大”》等报道,聚焦亚运激发体育经济的巨大潜力,金华体育用品企业订单量持续增长。通过做好亚运“后半篇文章”,将亚运带给金华的新变化一一呈现,记录亚运给本地带来的深远影响。

三、结语

地方主流媒体在大型赛事报道中,应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因素,提高影响力和传播力。首先,要做足赛前准备,强化前期策划,不打无准备之仗。其次,地方主流媒体要有捕捉热点的能力,通过打造爆款新闻产品实现“破圈”传播。同时,立足本地元素,充分激发自身优势,使地方主流媒体在大型赛事报道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媒体竞争中保持自身亮点和优势。最后,地方主流媒体在大型赛事报道中,需要借助外宣,跳出本地宣传本地,多运用H5、长图、短视频等创新报道方式,丰富新闻内容产品,扩宽发布范围,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传播力。

注释:

[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关于杭州第19届亚运会版权保护的声明.2022-1-18,https://news.cnr.cn/native/gd/20230921/t20230921_526428611.shtml.

[2]王道勇.新闻报道策划优化策略探究[J].采写编,2023(03):47-49.

[3]冯然,曾晓慧.全媒体时代区域媒体对大型赛事报道的实践与思考——以四川观察对北京冬奥会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22(09):11-14.

(作者单位: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