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理论宣传短视频吸引更多“青年粉”

2024-08-21徐海

新闻世界 2024年8期

【摘 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对于青年群体来说,理论修养是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善作善成的关键素养。本文分析了理论短视频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困境,并以《安徽日报》“00后说理”微信公众号的作品为例,提供了探索经验与创新举措,以期进一步推动党的理论宣传向新发展、往青年群体的心里走。

【关键词】青年;理论宣传;短视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互联网时代,推动理论宣传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必须加快媒体融合的脚步,推动理论宣传主力军全面挺进主阵地,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强化理论宣传的“最大增量”。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对于青年群体来说,理论修养是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善作善成的关键素养。青年群体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传播对象,青年群体的接受程度反映出理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一、短视频对青年群体的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10.44亿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人,更是短视频平台最活跃的用户群体之一。短视频深受青年群体欢迎,它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相较传统媒体,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短视频的内容与表达符合青年群体的阅读口味。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喜欢时长较短、活泼有趣的内容。短视频在信息获取和消费习惯上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一条精炼又精彩的短视频,可以在几十秒或几分钟内,在圈层中迅速传播。

当今,人人都是自媒体,一部手机,一条网线就可以出镜出声。制作和传播的低门槛让更多的青年群体能够参与到短视频的创作和分享中来,使短视频作品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

短视频的互动性和社交性提升了青年群体的传播体验。青年群体既希望拥有独立的个人空间,也需要通过社交满足情感需求。如今,大多数短视频平台提供互动功能,受众可以点赞、评论、转发,与创作者和其他受众进行多向互动和交流,分享观看心得。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即时交流与互动,可以提升青年群体观看视频时的体验感,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增强归属感。

因此,短视频平台成为青年群体放松娱乐、接收信息、表达观点、展现自我、倾诉情感的重要平台,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生活习惯、认知模式、思维方式、社会心理和道德行为。

利用短视频这一传播方式,青年群体获取理论知识更为方便。通过长期耳濡目染,青年群体在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社会热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并逐渐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引导青年群体关注社会问题,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如今,短视频这种深入浅出的解析方式、生动有趣的呈现形式,成为青年群体获取理论知识、了解社会热点的重要途径。因此,对理论宣传短视频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青年的信息接受方式,还能为理论传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理论短视频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困境

目前,对青年理论宣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主流媒体也积极参与到理论宣传短视频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之中。然而,现实情况是,年轻人对“独特性”“个性化”的追求使得理论短视频在创作与传播领域存在一些阻碍。

厚重理论需要轻快表达。理论是厚重的,而短视频的表达则是轻快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凝结着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宝贵经验,厚重且凝练。短视频时代,阅读“碎片化”“跳跃式”已成为青年网民普遍的阅读习惯,两至三分钟的短视频很难完整概括理论从诞生到发展的全过程,导致青年群体的理论学习不完整、不系统,推出活泼通俗又有深度的系列理论宣讲短视频是现实选择。

话语转换讲究无缝衔接。互联网带来传播方式的巨变,把传统的理论文章从“纸端”迁移到“网端”“屏端”,话语系统的转换需要更加“丝滑”。理论或许是抽象的,但在呈现效果上既需要和用户的日常生活、青年人集中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把理论指导内化为行动指南,又要加入视觉化、可感知的传播元素,娓娓道来,入脑入心,这对于理论传播是一种挑战。

思想盛宴期待双向奔赴。传统的理论传播方式呈现单向性特征,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年轻人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开始对理论内容的生产与交流产生了更为主动的参与性。置身于新媒体环境下,理论宣传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开放性、多元性,实现与青年双向互动、交流交融,是探索取得传播效果最大化的重要课题。

三、“00后说理”的探索经验

2023年10月,《安徽日报》推出了面向青年的理论短视频公众号“00后说理”,以小切口讲述大主题,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让更多青年成为理论宣传短视频作品的阅读者、传播者、创作者,探索出一条向青年群体进行理论传播的视频化之路。

(一)打造优质内容,坚持思想引领

短视频主打一个“短”字,这就要求理论短视频时长不能过长,但又必须准确阐述党的创新理论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因此,短视频要把准理论创新的方位方向方法,注重讲清楚理论的事实对象和价值对象,精准传播党的思想,确保不走音、不变声、不跑调。流量时代,内容依旧为王。理论宣传工作者既需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强烈的新闻敏感,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把握理论精髓,精心打造脚本。只有让内容“活”起来,才能让传播“火”起来。“00后说理”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宣传阐释,在保持“原味”、留存“真味”的基础上,把握理论精髓,使党的创新理论与青年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以青年视角讲述理论,把理论讲深、讲透、讲实,提升党的创新理论面向青年群体传播的到达率、知晓率。

(二)中位切入主题,丰富思想内涵

理论宣传短视频在选题创意上,主题既不能过于宏大,也不能过于细微;既要向上延展到顶层设计,也要向下感知人民群众的生活日常,因此,要注重“中位切入”。“00后说理”注重体现党的创新理论的知识含金量、思想正能量,选题策划具有代入感,既接天线又接地气,让青年对党的创新理论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00后说理”第十一期《新质生产力超乎想象的力量》中,合肥工业大学学生针对2024年全国两会热词“新质生产力”,结合自身学业,以独特的视角进行阐释,道出了“新质生产力”是一种“超乎想象的力量”,表达了莘莘学子的工业报国之志。因此,理论宣传短视频创作要保证足够的内容含金量和能量密度,善于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讲活党的创新理论,讲深理论内涵,使党的理论真正融入生活、春风化雨。

(三)运用生动表达,提升阅读体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视频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面对活跃的青年群体,理论短视频必须要用青年视角、青年话语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青年群体中去,打造内涵丰富、形象生动、有声有色的短视频,让青年用户得到理论的熏陶,增强理论短视频作品的感染力、吸引力。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抓住故事中的典型场景和细节,增加故事鲜活度,增强作品吸引力,从而引起年轻人的关注。“00后说理”第八期作品《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安庆师范大学的几名学生通过话剧演绎的形式,带领阅读者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重现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的故事,让青年朋友真切感悟革命先烈宁死不屈的精神,激发青年人的情感共鸣,让时代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在传播手段上,“00后说理”根据青年用户的特点,注重营造体验氛围,提升理论短视频在青年群体中的存在感。“00后说理”第四期《有责任有担当 青春才会闪光》,采用安徽财经大学学生与老师对话的方式,增加沉浸氛围,以一问一答式的解说为视频增色,讲出理念,讲好故事,解疑答惑,帮助青年朋友树立远大理想。

(四)激活高校资源,激发创作热情

短视频时代,用户不仅是受众,也是视频作品的创作者。青年群体饱含创新创造的激情,是理论宣传的生力军。安徽日报理论部组织全省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00后说理’微信公众号创作座谈会”,围绕青年群体关注的社会热点、如何增强传播力等进行研讨交流,旨在激活高校资源,激发青年群体创作热情。理论部根据学校特点与实际需求,与师生共同进行选题策划、脚本设计,引导青年学子成为理论宣传短视频的生产者、创作者,让广大青年在学习、实践、生活中拍摄记录更多反映时代进步的真实故事,并积极主动投身理论宣传短视频传播。比如,在“00后说理”第六期《青年人一定要补足精神之钙》和第九期《无奋斗 不青春》中,两位主讲人展示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青年人自己的奋斗故事,分享所学所悟。两期作品具有思想性、传播性,赢得广大青年真心点赞、乐于分享,引导青年朋友找到“心之所向”。

四、启示与创新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理论传播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理论宣传在面向青年群体时,应紧跟创新步伐、把握时代脉搏、丰富表达方式,展现无限生机活力,致力于输出青春气质、塑造青春形态、助力青年成长。

(一)找准理论“触点”,引爆青春“燃点”

青年群体受过良好的教育,懂理,更讲理。回顾历史,很多科学理论都由青年人创立和宣传。所以,青年人并不排斥理论,只是排斥一味说教。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想走近青年群体,就必须关切青年的困惑与需求,深入青年的日常,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生活状态,有针对性地廓清迷雾,要把“我向你讲道理”转为“我帮你解难题”,让青年群体觉得理论真“甜”、理论真有用。

(二)创新说理模式,提升青春气质

要将理论短视频锁定在“青春”面孔上,那么栏目的调性必须更加青春化,用心用情用力讲好青春故事。在表达上,可将理论短视频从单一的主讲人阐述模式扩展至青年朋友喜闻乐见的“纪录片+ ”“访谈+”“电影+” “话剧+”“座谈+”等模式,摆脱套路框架的束缚,丰富作品类型,增强价值引领,用新话语、新表达、新理念启迪青年一代。

(三)强化科技赋能,扮靓青春颜值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短视频作品的创新提供更多可能。通过科技赋能,可以让理论短视频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突破时空的局限,进一步提升短视频的传播效果,让整个产品更有趣味、更有新意、更有意义。理论短视频的制作应充分运用新兴技术,打破传统剪辑方法,大胆使用AI、AR、VR、XR等新技术手段,强化视频视觉化包装,提升画面感染力和冲击力,提供炫酷的视听感受,打造出更加符合青年审美的视听产品。

(四)拓展更多主体,共谱青春旋律

现阶段,很多青年理论短视频中的主讲人仍是在校大学生,理论宣传的主体与受众还相对有限。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00后大学生将离开学校、进入社会,逐渐成为扛起社会责任大旗的关键力量。随着他们广泛并深入地接触社会,将会面临更多选择和挑战,更加需要理论方面的指导。所以,必须要在“广”上做文章,将理论宣传的范围从高校扩展至社会各个领域,倾听更多青年群体的声音。青年理论宣传不仅要继续巩固高校宣传阵地,还要走进科研院所、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持续深入基层,接触更多青年群体,与他们一起交流,分享他们对于科研攻关、创新创业、服务基层等领域的思考与探索,并解决他们在就业择业、职场发展、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成长困惑。

(五)打造宣传矩阵,释放青春动能

酒香也怕巷子深,理论宣传只有广泛地“被看见”,才谈得上传播有质效。理论短视频要想拥有更多“青年粉”,除了做好短视频本身,还需要在产品播出时,选好平台,用好渠道,精准把握时机,既需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自身的新媒体矩阵进行同步宣发,也要与各地方融媒体中心牵手结对,在策划选题、脚本设计、拍摄剪辑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互动交流,进一步增强短视频作品的传播质效,让理论宣传焕发青春活力。

五、结语

青春正当时,理论入人心。在媒体融合时代,理论宣传需创新出彩。对于党的理论知识,青年群体正在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感知和思考转变。理论短视频,让党的理论更加有趣有味,引导青年让青春的“小我”主动融入社会的“大我”,让青春的“小声音”汇聚成思想的“大力量”。

参考文献:

[1]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3/0828/c1004-40065362.html.

[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40.

[3]欧阳金雨.省级党报理论短视频创作探索与思考[J].青年记者,2023(13).

[4]夏磊.新闻短视频中视觉效果优化策略[J].青年记者,2022(22).

[5]陆峰.坚持主流媒体定位,打造融合传播矩阵[J].新闻战线,2021(05).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理论部)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