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统领抓治理幸福之花别样红

2024-08-21余小平

党课参考 2024年13期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基层治理工作的最大法宝。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茶坪村通过构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1+3”工作体系(以“党建+”为引擎,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以乡村治理为支撑、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奏响了乡村振兴“最强音”,先后被评为“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村”。

为推进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夯实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茶坪村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建强一套班子,吸纳年轻人才到村任职,目前村“两委”成员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5人,平均年龄39岁。二是攥紧“一双拳头”,建立“联活动、联产业、联帮扶”三联机制,抓实“三会一课”、量化积分评定、无职党员“轮值参事”三项制度,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三是严明一项铁规,与全村党员干部“约法三章”,在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促进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同时,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在茶坪村推进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过程中,群众越来越愿意跟着我们干事创业谋发展。

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中心。在产业发展之初,茶坪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谈想法,征求村里乡贤能人的意见建议,经过多次沟通、反复研讨,最终在党员和群众代表的见证下确定了以熟脆李为主,梨子、西瓜、蓝莓等为辅的产业发展思路。目前,茶坪村有标准化果园1个,发动全村村民栽植青脆李800亩、脆红李300亩、翠冠梨600亩、火龙果10亩、蓝莓50亩,葱40亩、莲藕20亩;有鱼池、虾塘100亩,养殖蚯蚓20亩。

同时,我们与群众签订利益联结机制,制定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后续产业管护机制,培养村里的“土专家”,组建了以党员为主的管护服务队伍,对集体产业进行统管统治。村集体产业由合作社统一销售,销售收益按照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中的有关比例进行分配,一部分归属村集体,一部分分红给村民。村民自管的产业可以选择交由合作社按保底价格回收,再根据销售额中超出保底价格的部分进行利益返点。

起初,村里回收果子的销售工作遇到了困难,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如发往市场、供给企业进行加工等,最后发现在网上进行销售的效益是最好的。为此,茶坪村“两委”成员自学电商技能,每当到了果子成熟的季节,便通过直播销售将果子发往全国各地,最终使果子供不应求。现在,茶坪村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村民通过分红和利益返点,每户每年能够增收两万多元。

坚持以乡村治理为支撑。正所谓“一支竹篙难渡海,众人划桨开大船”,村“两委”和党员的作用再大,也抵不过群众的力量。茶坪村通过“院落主题日”活动把群众凝聚起来,是万州区在开展基层治理中的一个创新举措。茶坪村把村民小组和传统院落结合起来,以网格化形式划分了12个院落,建立“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院落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每个院落安排1名村干部进行联系,选定1名院落长和两名院落代表,成立院落治理委员会,完善院落公约,搭建“百姓议事厅”,开展“院落主题日”活动。每个院落每月开展党的理论及政策讲一讲、发展思路理一理、公益事业议一议、矛盾纠纷解一解、环境卫生比一比、文明乡风抓一抓、邻里相互帮一帮、群众诉求办一办、身体健康问一问、传统佳节及生日过一过“十个一”活动,持续推动治理重心向院落下移,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

“院落主题日”活动几乎将村内的大小事务都统筹了起来,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解都是通过大家一起议事定下来的,现在院子里基本上都是“群众说了算”。同时,茶坪村积极推广“乡村夜话”“技能讲堂”“耕读讲堂”,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拉近党员干部与村民的距离,让干群对话更加温暖。如今,村民不仅心气顺了,还有了主人翁意识,干什么事都顺顺当当。

此外,茶坪村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在村内建立法律服务中心,每月邀请法官、警官、检察官、律师“三官一律”到村里进行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等,现在大家都能做到讲法、守法、用法。茶坪村还将德治融入日常,在重要节点开展相关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季度开展“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评选,让身边的“好人”成名人,让“好人”成带头人,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在村情陈列馆中,茶坪村的乡贤一一上榜。譬如,从茶坪村走出去的刘诗白在1990年捐资了长滩镇第一条村公路,还有程国富、陈大清、魏忠、熊国宝等人,都纷纷出资安装路灯、天然气管道,硬化院坝及人行道。这些造福桑梓的行为,都很好地激励着大家为全村事业添砖加瓦。

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茶坪村党支部坚持开展“六一”关爱行动,陪村里的留守儿童做游戏,给他们送礼物,同他们一起过节,这样的活动已经在茶坪村连续开展了7年。茶坪村常年有40多名留守儿童,除此之外,还有300余名65岁以上的老人,约占常住人口的65%。为此,茶坪村修建了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安排年轻的党员干部在农家书屋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教他们读书看报;针对空巢老人,茶坪村以院落为单元,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为空巢老人过生日,每周上门走访看望、拉家常、解决矛盾纠纷,做到有事随叫随到。这样既能让外出务工的村民放心,更能让常年在家的群众安心,用真心换真情。

巩固成果离不开制度建设。茶坪村制定了村和院落两级的议事协商章程,既防止出现“议而不决”的情况,又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议事协商格局。同时,茶坪村里的大事、要事都坚持“四议两公开”,把一碗水端平。现在村里的大事小情,党组织一“吆喝”,党员就带头上,群众就踊跃干。

为更好地服务村里的群众,茶坪村推行民事代办,每户家庭都有1名村级服务代办员上门为村民办事,用我们的“多跑腿”“勤服务”,换取群众的“少折腾”“少烦心”。茶坪村还整合党员力量,组建电商服务、政策宣传、农业生产、民政社保、居家养老、法律援助等多元化、全方位的“专业服务队”,全面细致深入开展服务。同时,茶坪村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壮大服务队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茶坪村的“积分制”。茶坪村制定了村里的积分管理办法,把爱党爱国、遵纪守法、乡村建设、人居环境、移风易俗等7大类32小类纳入积分内容,将村民的志愿服务进行量化。村民只要参与志愿服务,如孝老爱亲、整治环境等,就会获得积分,凭积分可以在茶坪村的“积分超市”兑换粮、油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1分基本上能换取价值1元的物资。这种人性化的“积分制”深受村民欢迎,大家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涨,今年,党员群众已经累计积分7300余分。现在,“卫生定时打扫、畜禽定点饲养”“勤洗、勤扫、勤捡”“阳沟院坝一码平、柴火粮菜一展齐、鞋子帕子一条线”已成为这里的“风景”,这些“小积分”搭建起了全村村民的“连心桥”。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茶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