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法国

2024-08-21潘敬国

党课参考 2024年13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苏俄政权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法国共产党从法国社会党中分离出来,并迅速发展。恰在此时,中国掀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7年初,蔡元培、吴玉章等成立北京华法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从1919年5月至1920年12月,前后有20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之一的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就是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诞生的。

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五四运动后,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的筹建呼之欲出。1920年,身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的张申府以北京大学教授的身份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任教。临行前,李大钊、陈独秀分别与张申府谈了关于在海外建立党组织的事,希望他到欧洲后继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到法国后,张申府随即开展建立党组织的工作。1921年初,他首先介绍刘清扬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又与刘清扬一起介绍旅法勤工俭学的周恩来入党。

张申府着手在法国建立党组织的同时,旅法勤工俭学的赵世炎、李立三等成立劳动学会,之后他们成立华工组合书记部,并创办《华工周刊》,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初,赵世炎收到陈独秀的来信,陈独秀在信中叮嘱他去找张申府。就这样,张申府、周恩来、刘清扬、赵世炎、陈公培等在法国巴黎成立了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北京、上海等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一道,共同发起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1922年,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在德国成立,张申府为书记,赵世炎为法国组书记。法国的巴黎、里昂等中国旅法勤工俭学学生聚集的城市均有了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就这样,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像火种一样在欧洲扩散开来。

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十分重要的活动就是成立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2年4月,赵世炎两次给国内去信,表示“欧洲方面决定成立一个‘青年团’”。同年6月,赵世炎、李富春、周恩来等人,代表旅法、旅德、旅比的中国进步学生,在法国巴黎郊区布伦森林集会,经过3天讨论后,正式宣告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不久后,得知国内已经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于是便在1922年10月召开大会,决定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月,经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正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2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郊外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在赵世炎主持下,该会议通过了由周恩来起草的章程,把“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要求入团的团员必须“对于共产主义已有信仰”。会上选出周恩来等5人来组成新的执行委员会。

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在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号的机关驻地创办了理论刊物《少年》,后改名为《赤光》。邓小平是该刊编辑部里最年轻的成员,负责刊物的刻写、印刷和装订。他每天在工厂上班,常常是来不及换下工装,就直接赶到编辑部,经常与周恩来一起工作。邓小平刻出来的蜡纸既清晰又美观,大家称他为“油印博士”。面对“国家主义派”的攻击和挑衅,邓小平连续撰写《请看反革命的青年党之大肆其捏造》等文章,并以“希贤”的名字在《赤光》上发表。他的文章短小、尖锐、“泼辣”,像一柄锋利的投枪,有很强的杀伤力。许多年后,邓小平仍忘不掉这段岁月。1974年,他率中国代表团赴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在法国停留时特意买了牛角面包,送给周恩来等曾经赴法勤工俭学的老战友们。

除了传播马克思主义,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还参与了实际斗争。1921年6月,针对北洋政府将中国印花税和滇渝铁路建筑权等卖给法国的出卖主权行径,赵世炎、周恩来等联合中国旅法学生会、华工团体和华侨团体组成拒款委员会,号召中法两国人民联合起来反对这一肮脏交易。

国共之间开始第一次合作时,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还积极参与其中。1923年3月,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巴黎举行常年大会,同意加入国民党或与国民党携手合作。此后,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全部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1924年,随着国共合作的发展,大革命蓬勃兴起,国内急需大批干部,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先是派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熊雄等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后来又选送聂荣臻、李富春、邓小平、周恩来等回国。1926年初,由于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陆续赴苏学习或回国,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活动逐渐随之结束。

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历史作用

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从创立到组织活动的结束,虽然历史短暂,但这个以旅法勤工俭学学生、华工为主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突出贡献,在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坚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反马克思主义,培养了一批思想坚定的共产党干部。正如周恩来所说的:“我从前所谓‘谈主义,我便心跳’,那是我方到欧洲后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时的心理,而现在我已得有坚决的信心了。”当他入党以后,就明确地表示:“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革命集中地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骨干力量。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团结了一大批旅法勤工俭学学生,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人,其中有不少人都是五四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有些人在国内已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比如,蔡和森到法国后“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赵世炎在工作之余,总会去出租屋的楼顶借着夕阳余晖尽量多看马克思主义著作,并自喻“黄昏之贼”。他们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都迅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

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外的一支生力军。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迅速在法国等国成立团的组织,并以此为依托,团结和指导一大批旅法勤工俭学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大革命开始后,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推动国共合作,坚持革命统一战线。当一个又一个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回国融入大革命的洪流中时,又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注入了无穷力量。

(摘编自《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