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开创 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2024-08-21司明宇金紫薇

党课参考 2024年13期

本课对象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时间

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本课目的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刻把握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领会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全面把握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实践路径,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论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为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一、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动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立德树人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近年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先后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高度重视并整体推进学生思政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系统、科学、深刻地回答了事关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切实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思政课建设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主体责任持续压实。从党中央层面看,《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等指导性文件印发,并将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巡察。从省部级层面看,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批制度文件和规划方案,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建设、“大思政课”建设等,遴选建设48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含培育单位);各省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或出席思政课工作会议和听、讲、调研思政课成为常态,各级财政加大投入,解决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的编制岗位、教师津贴、经费项目等突出问题。从学校层面看,思政课建设成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的重要评估指标;高校普遍成立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书记、校长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听课讲课,培养思政课教师。总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思想引领、政治把关、人员构成、组织实施、评价考核等多个环节与党中央的原则、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思政课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同步推进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有力保障了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和功能发挥。

(二)思政课建设理念不断升华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思政课建设的理念直接决定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立足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过程和全方位,不断创新思政课建设理念,“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大思政”“课程思政”等体现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理念不断得到巩固和拓展,推动形成了合力办好思政课的工作格局。一是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进行整体规划、分层设计和系统推进,推动形成总目标一致、各学段分目标各有侧重的一体化目标体系以及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二是协同推进学科发展与思政课程建设,以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和思政课教育教学需求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成果服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和支撑思政课教育教学。三是坚持课堂教学和日常教学相结合,着力推进主渠道与主阵地一体化建设,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体系,积极拓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渠道,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四是系统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善用“社会大课堂”,制定实施《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凝聚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力量,合力推进思政课建设。

(三)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群众,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克服新时代新征程上种种困难和挑战的根本思想保证,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聚焦铸魂育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系统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一是创新课程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在全国高校普遍开设,全力推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二是创新教材体系。在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及时融入原有教材内容体系的同时,编写出版并在全国统一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供了重要载体和遵循。三是创新教学体系。增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分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系列教学辅导用书;开展联学联讲联研活动,遴选发布思政“金课”;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教学经验做法;广泛运用网络直播等手段,探索思政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活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得益彰的思政教育生态。

(四)思政课教学方法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学方法,推动形成了系统化、综合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为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提供强大势能。针对当代学生的鲜明特点,思政课建设实现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共同发力,“实体课堂”与“仿真课堂”有机结合,一系列新颖的技术手段融入思政课堂,思政课的呈现方式愈发多样,既包括线下“实体课堂”,又包括“慕课”“云课”以及互动体验式的“虚拟仿真课”等。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因材施教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教学方法“一省一策”“一校一策”“一生一策”的探索取得重要进展,各地涌现了诸如问题链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影像教学法等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式教学方法。这切实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针对性。

(五)思政课教师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进一步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并通过立体化、多渠道和全方位的举措推动教师队伍规模、结构和质量显著提升。一是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增至14.5万人,专职教师超过11万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师生比总体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同时,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明显优化、层次结构更加科学。二是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更加健全。近年来,通过思政课集体备课会、骨干教师研修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等,思政课教师培训实现常态化、全覆盖;各地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有力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与育人水平。此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蓬勃发展,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三是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国家关键领域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为思政课师资培养提供了后续力量。这些举措有力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显著增强了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的底气和信心。

(六)思政课保障机制不断健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保障机制不断健全,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随着思政课战略地位的全方位凸显,学校思政课的顶层设计不断得到加强,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一是有了更坚实的组织保障。各级地方党委关于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不断压实,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带头抓好思政课、领导班子成员讲好思政课、职能部门支持好思政课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二是深入推进思政课标准化建设。思政课建设标准更加明晰化、规范化,如课程设置、学分要求、教材使用、班级规模等不断规范化,为思政课高质量有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形成了导向明确、系统完善的综合性评价体系。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建立起校领导、教学督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维度综合教学评价工作体系,将教学评价结果作为思政课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的基本依据,引导思政课教师专心于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增强教书育人的成效。

二、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

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事关党的奋斗目标顺利推进,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推进思政课建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把握;要立足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来考量。具体来说,我们要从变局、全局、大局三重维度深刻领会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

(一)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理解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第四次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趋激烈和复杂,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大变局,新时代思政课要引导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把握国际大势,在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世界之变中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我们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各种社会思潮,直面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坚决抵制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筑牢学校这个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要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增强改革创新本领,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思政课是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政治性是其根本特征,只有把思政教育的基础打好了,才能保证教育不走样、不走偏,确保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二)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理解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谋全局就是要谋全面、谋整体,就是要用普遍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单一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观点和方法,通盘考虑和统筹谋划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思政课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政治任务。思政课所承载的重要功能,决定了其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因此,办好思政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作用的关键。只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才能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汇聚起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理解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迈进,这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思政课,要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致力于“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为青少年讲好思政课,对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政课是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广大学生学习理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核心课程,具有极强的价值塑造力和精神感召力,能够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培育起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成长为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实践路径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多元社会思潮在各类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如何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增强对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重大实践经验的阐释力、引领力、说服力,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得共识,成为思政课建设中必须研究解决的一大问题。此外,思政课教材不够鲜活、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升等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我们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以理服人、以文化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以建设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教材为基础、以加强课堂教学建设管理为关键、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切实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一)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仅是对党领导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重要遵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在各级各类思政课全面系统地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全面深刻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科学回答。要将思政课堂建成学习研究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阵地,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运用到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内容中。要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根据各级各类思政课的具体要求,系统精准做好课程体系设计,按照思政课的学科专业要求和不同学段的具体实际,设置相对稳定的必修课程,开设有特色的高水平专题选修课,适应和符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

(二)全面把握和系统阐释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内容体系

我们要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引领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不断建强马克思主义学科,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伟大的实践成就是最好的思政课教材,要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讲好新时代故事。在思政课教学中,要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新成就、新成果,用翔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丰富的场景来充实思政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以革命文化培育思政课红色底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思政课活力。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春奋斗砥砺同行;要进一步揭示革命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当代价值,不断激发学生青春斗志;要坚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学生成长成才,不断点燃学生积极向上的青春激情和活力。

(三)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是指思政课建设要注重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作用。一方面,要发挥教师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目标设定、内容整合、方法创新、评价落实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打破思政课空间界限,积极开展教学风格、教学语言、教学工具、教学载体的研究与创新,善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善用“大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善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开展网络教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入心入脑。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在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中引导学生懂政理、明学理、通事理。此外,要把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抓紧抓好,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从学生成长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育人的机制体制;要坚持大中小学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制度;要不断扩大优质课程资源供给,坚持资源互相开放、彼此共享;要共建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要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走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走近人民群众,更好了解国情民情,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

(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推进思政课建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将政治强、情怀深作为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的重要要求,将思维新、视野广作为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的关键,将自律严、人格正作为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的约束要求,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以高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要通过师德教育、学风建设、业务技能培训、社会实践活动等,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培养和激励相结合,全面落实各项政策保障,不断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评价体系是衡量思政课教学总体质量的标尺,同时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依据。思政课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健全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机制,围绕教师在一线参与教学和教学研究、围绕教师如何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困惑来确定评价内容和标准,真正将思政课教师从“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问题中解放出来。

(五)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

党的全面领导是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根本保证。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引导学生真正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的深刻内涵。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各方面。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定期研究部署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统筹各种力量及时加以解决。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广泛营造加强思政课建设的良好氛围,汇聚起推进思政课建设的行动合力。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在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改革评价机制、落实保障制度等各个环节不断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学校的党组织书记、校长要确保每学期都有固定时间给学生上思政课,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治理实践讲好思政课,为丰富和拓展思政课建设的内容和方法作表率;学校的各级领导要以多种方式为思政课建设助力赋能,用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大表彰等活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讨论题:

1.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