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教学要做到“四个讲”

2024-08-21左权

党课参考 2024年9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教学的重中之重。开展理论教学,教员要在体系化上、规范性上、学理化上、说服力上下功夫,做到“讲全”“讲准”“讲深”“讲透”,推动党员干部持之以恒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讲全”:体系化上下功夫

教员要整体把握理论教学的内容。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教员不能只讲跟自身研究相关的问题,对其他内容随意取舍、任意剪裁;也不能为了吸引人眼球而哗众取宠,只讲学员感兴趣的话题;更不能“走过场”,忽略或省略重要内容。一方面,教员要全面系统地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原创性贡献,把“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作为有机统一整体,突出系统性、整体性、贯通性;要深刻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突出理论的严密逻辑和科学体系。另一方面,教员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放在党的创新理论整个科学体系中去阐释,避免理论教学碎片化、片面化。

“讲准”:在规范性上下功夫

教员讲授的内容要准确无误。教员不能片面追求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导致教学内容跑题;也不能先入为主、牵强附会,单纯以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来自由发挥,对教学内容进行任意解读。教员要“讲准”,就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所有的教材、课件、讲义、讲稿等教学资料,凡是涉及重要观点和重大论断的,教员都要一一进行查证,确保各种提法和规范表述都与党中央对标对表。教员要加强理论辨析和思想引导,在大是大非和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净化“噪音”“杂音”,澄清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和荒谬逻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而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

“讲深”:在学理化上下功夫

在对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解读时,教员必须避免从文本到文本、从现象到现象、从论述到论述,照抄照搬专家观点等做法,要讲出“所以然”。科研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教员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宽阔的知识视野、严谨的科学思维、强大的学术构建能力和突出的表达能力,那么理论教学就难以有穿透力、震撼力、说服力,做不到“讲深”。因此,教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紧跟理论热点和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夯实学术理论功底;深刻领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努力拓宽研究视野,把理论教学建立在深入钻研、细致备课的基础上。同时,教员要站在知与行、中与外、古与今相结合的高度,深刻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讲授过程中始终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层次分明。

“讲透”:在说服力上下功夫

教员要善于运用哲学分析、维度参照、视野对比等方法,围绕主题主线,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中重要意义、实践要求等研究深、阐释透;要深刻揭示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让学员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他们真正感悟到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逻辑力量、信仰力量和实践伟力,切实增强他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学员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面对涉及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教员要进行深入的学理阐释、理论思辨、逻辑推演,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引导、解疑释惑,解开学员思想疙瘩。教员还要围绕党之大计,多结合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任务新要求,多联系学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在提高学员思想理论水平的同时,提高他们观察时势、推动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的科学思维能力。

(摘编自《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