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央苏区的纪律教育

2024-08-21路军陈嘉薇

党课参考 2024年9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了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由此,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这一时期,党在局部执政历史条件下,以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党建军原则为指导,将纪律教育融入政治教育、干部训练,巩固了党和军队的建设根基,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回顾和梳理这一时期的纪律教育实践经验,对于当前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为这一时期党的纪律教育提供了指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及时调整中心任务,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农民成为革命的主力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但大量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加入党的队伍中,使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党内出现。

1928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告全体同志书》就指出,要“强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发展党内政治的讨论,提高政治的水平线”,“加紧党内的政治教育,提高党的理论”。

1928年,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后来,随着形势发展和革命队伍扩大,大量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加入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加上当时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妨碍了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围绕部队中存在的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个人主义、盲动主义等党规军纪松懈问题,毛泽东在古田会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强调要“严格地执行纪律,废止对纪律的敷衍现象”。同时,为严明纪律教育,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杜绝部分党员对纪律教育敷衍塞责的现象,古田会议特别要求针对“三大纪律建设的理由”等制作教材开展纪律教育,方式包括组织训练班、上政治课等。

古田会议后,红四军内部采取包括纪律教育在内的种种措施,从而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保证党的团结与统一,保证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与凝聚力。中央苏区各级党组织也根据中央有关指示和古田会议精神,开展纪律教育、s015+FWdEVLCtrEb1vkYCvd+szpE8HMezhk7IRqoiXU=纪律整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当事者撰文《古田会议后的一个连队》,其中写道:“古田会议的决议在各部队逐渐贯彻……最根本的,是古田会议决议提高了全连官兵的觉悟程度。”这充分说明了古田会议决议对建设革命军队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将纪律教育融入政治教育、干部训练,为锻造一支“铁的红军”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红军素以纪律严明著称,一贯重视纪律教育。1930年3月21日,红四军司令部发布第三号训令——《整顿军风纪的训令》,强调:故于军纪风纪一层,自应严为遵守,岂容稍有松懈,致生不良影响于群众中,是以不嫌三令五申,务望各官兵一体遵照三条纪律六大注意,使红军精神及主旨深入于一般群众,则实革命之利。这凸显出我党我军纪律严明的显著特征。虽然中央苏区受敌人四面围困的情况影响,没有条件集中开展长时间的纪律教育,但各革命根据地、各部队、各院校仍因地制宜,将纪律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当时,抓军纪就是抓党纪,特别强调政治教育、纪律教育对党和红军建设的基础性作用。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全国政治工作会议指出,加紧军事政治的教育保证军事组织的纪律更加健全,提高军事技术,来扩大百万铁的红军,完成我们光荣的历史任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何长工在回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的训练工作时提到,进行政治教育的总的目的是巩固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使每个学员都懂得为党的事业英勇奋斗。为此,它的内容是以党的纲领、政策来教育全体学员,借以提高全军广大指战员的政治觉悟水平。

为开展好纪律教育,古田会议决议成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以及干部训练班的学习教材。一些红军部队,除了每天都进行一小时政治课,还通过读报、个别谈话等手段开展课外教育,并执行会报制度、建立干部研讨会、组织党支部学习教育等。

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教育手段,党和红军内存在的消极、敷衍、责任心差以及贪污腐化、官僚主义、军阀残余习气等不良现象逐步得到肃清,党和红军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

把纪律教育与防止惩办制度、推动自觉维护纪律相结合,推动党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党的纪律建设曾经历了一段曲折过程,出现了惩办主义错误。一些地方的党组织在执行纪律过程中,滥用组织手段,造成党内恐慌,给党的事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

随着中央苏区党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央苏区各级党组织在加强纪律建设、推进纪律教育过程中,提出既要严格执行纪律,又要防止惩办制度,把执行纪律同教育同志、推动党内同志自觉维护纪律结合起来。例如,闽西特委就提出,执行党的纪律要站在教育同志观点上不可专以惩办制度。

1930年10月13日,赣西南特委召开会议讨论组织问题,有同志指出,党的纪律,一定要执行教育,一定要使同志了解而自动的执行。也有同志指出,纪律问题不仅是处罚,一定要有教育的意义……

这些都反映出逐步成长、日趋壮大的各级党组织,开始更加注重运用教育手段推动党内同志提高觉悟、自觉维护纪律。

正如多年后,在延安整风期间,党中央各部委和延安的一些机关、学校开展的审查干部工作,便是党为巩固组织和保持队伍纯洁而实行的有效举措。但在审查干部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出现了一批冤假错案。为此,党中央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

毛泽东同志主动承担责任,多次向受到伤害的同志脱帽鞠躬、赔礼道歉。事后,毛泽东同志指出: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作者单位分别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