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校准” 让“三会一课”不跑偏
2024-08-21成敏
近日,有读者在中共重庆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留言,想知道如何让“三会一课”取得实效。为此,我们选编了中共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成敏撰写的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会一课”是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的主要途径。新形势下,如何让“三会一课”取得实效?可以通过校准认识“偏差”、校准创新“误差”、校准机制“温差”,推动“三会一课”长效化。
校准认识“偏差”,让“三会一课”在作用发挥上“不跑偏”。“三会一课”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生活制度,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因此,各级党组织在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时,要突出“党味”。各级党组织要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作为“三会一课”的根本内容,把好关口,确保“三会”开得实、党课讲得好。“三会一课”要让党员进一步加深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创新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让其在“补钙”“充电”中牢记初心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校准创新“误差”,让“三会一课”在内容形式上“不跑偏”。各级党组织要紧跟新时代新要求,探索新方法新举措,让“三会一课”生动起来。“三会一课”要贴合党员实际,根据党员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等特点,按需授课、分类讲课,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讲什么”。各级党组织要创新讲授方式,引导党员从“课桌后”走向“讲台前”,变“念文件”为“趣味学”、变党支部书记唱的“独角戏”为党员讲的“群英汇”,让党员有更多的参与感。同时,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党员想听的热点、想解的难题,拟定切合实际需要的“三会一课”主题,提升“三会一课”的针对性,让党员听得津津有味,学有所获。
校准机制“温差”,让“三会一课”在结果运用上“不跑偏”。各级党组织要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党员参加“三会一课”情况的督促、检查,不仅要听其言观其行,而且要观其行察其效。对无故不参加“三会一课”的党员,各级党组织要经常拉出来“晒一晒”,让其“红脸出汗”,并以此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依据,进而不断提升“三会一课”质效。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将“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党组织书记年终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并积极探索建立“三会一课”的智能考评制度,以此真正提高考核评价的导向性、科学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