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
2024-08-21双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为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时强调“道不可坐论,理不能空谈”,要求各级干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奋发有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否则,理想再丰满,蓝图再美好,也只会是“空中楼阁”。
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是一种哲学思想,本质上是要达成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从“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到“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我们党始终强调知行结合,反对坐而论道。
西汉哲学家扬雄在《法言》中谈道: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之,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扬雄认为,读书学习之后的成效,可分为四等,最上等是在读书学习之后,能见诸行动,“读而能行为之上”。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A3G5E0vA1pRwp/kLM+enPg==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书上的词句。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正是立足于中国革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提出和发展了“思想建党”“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建党建军思想,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成功实践。
在知与行的关系中,知是基础和前提,行是重点和关键。讨论、思辨是必要的,但如果一味空谈而不付诸实践行动,就失去了讨论的目的。对于今天的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坚持知行合一,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最重要的就是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学归学、做归做,不善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本领;有的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唱功”比“做功”好,谈起来头头是道,一旦去落实就一筹莫展……这些现象皆为“务虚”,都是学用脱节、空对空的表现,如不纠正,势必影响求真务实之风,妨碍政策的落实落地。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