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把好事办好、 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2024-08-21何成学

党课参考 2024年9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带头走好群众路线,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人民至上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体现在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实事上,体现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是一个政党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为之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从“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到“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我们党以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生无小事,一点一滴、一桩一件都连着民心民意。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利民之事,努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用心就是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把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来谋划工作,不能坐在办公室“拍脑袋”决策,只有迈开双腿走下去、敞开身心沉下去,才能看得真切、感受深切,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党员干部要用心观察群众的生活境况,用心倾听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聚焦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民生项目清单,把每一件事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用情就是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做事。对群众有没有感情,是不是带着深厚感情开展工作,这些都是衡量工作实际成效的标准。有些地方和部门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并没有取得应有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推进工作时习惯于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对群众感情淡漠、态度生硬,难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党员干部要增强群众观念、厚植为民情怀,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揪心事,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用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从而使各项工作更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用力就是要竭尽全力做好事,千方百计做成事。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往往牵涉各种利益和矛盾,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党员干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聚焦急难愁盼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勇于涉险滩、破难题,对于当下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列出时间表、路线图,久久为功、持续用力,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

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诚心诚意为民解忧,尽心尽力为民谋福,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摘编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