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数据要素
2024-08-12郭清鉴
7月26日上午,以“数创新质生产力 智领强省新征程”为主题的2024山东数字强省宣传月活动在济南启动。活动现场发布了数字强省建设系列成果,青岛市多个案例受到通报表扬
此前,数据天然是资源。如今,数据可以变成资产。
2023年8月,财政部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数据资源会计处理适用准则及列示和披露要求,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增设报表子项目。这意味着,企业能够将数据作为核心的标的物,推动形成新一轮的资产化创新。
近日,民生银行青岛分行围绕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产业链数据资产为地铁金控公司批复首笔数据资产授信额度6000万元并顺利完成首笔贷款提用。青岛地铁也成为国内轨道交通行业中率先完成数据资本化的企业。
目前,青岛市71家企业启动数据资源入表工作,其中16家企业完成首批数据资源入表,总金额超8000万元。
全国首个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全国轨道交通行业首个数据资本化案例、全国港口行业首个干散货作业数据资产入表实践案例、全省率先出台数据要素领域财政支持政策……随着越来越多的好案例涌现,青岛聚焦数据“资源化、资产化、产业化”,推动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创新应用,创新形成“以公共数据运营撬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模式。
要素
当你拿起手机,通过手机APP,输入你想查询的关键词,就诞生了一个数据。而这个关键词就是数据要素之一。
这些信息被存储在云端,逐渐构成一座巨大的数据仓库。运营APP的人,会将每一笔交易、每一个互动环节都数据化,不仅是为了记录,更是为了积累和挖掘。
在生产车间,企业经营者则希望知道零件从“出生”一直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因为这些数据有助于帮助企业在未来改进生产、制造、研发、维修等环节的工艺,从而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对企业的供应链、生产制造、流通以及最终消费者触达做精细化管理,最核心的就是数据要素。
除了个人和企业数据,还有一种是公共数据,国家机关、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公共服务都会产生数据。比如人口统计、各种经济数据、公立医院的病例数据、地铁客流量数据、民政的结婚离婚数据等等。
中国是首个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国家,以数据要素为动力源,激发经济新动能。数据正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
早在2021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青岛市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比较早地开展了公共数据运营的探索。
2022年,为了规范公共数据运营工作,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牵头制定《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试点突破攻坚方案》,确定“1346”发展思路。即聚焦一个数字经济发展总目标,建设以公共数据运营主体为核心的一级市场,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二级市场,以产品服务为核心的三级市场,从制度、技术、市场、安全四维发力,实施人才队伍固本强基、制度规范一体支撑、平台服务全域联动、数据资源融合赋能、重点场景集群示范、产业生态多元发展六大工程。
此后,青岛市制定《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试点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公共数据运营中涉及的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和关键流程。出台《青岛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以政府规章形式全面规范数据的收集、汇聚、共享、开放、利用和安全管理。出台《青岛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产业化发展目标任务。
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其中对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等作出具体部署。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环节,正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
价值
平均每度电降低成本支出约0.07元,运营成本节约率9.8%,每年可为集团56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节约充电费用160余万元,预计全市推广后每年可节约充电成本970余万元……这是真情巴士集团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展“数据要素×绿色低碳”行动,将公交车辆运营、国家电网波峰波谷时段等公共数据与“特来电实时充电状态”等社会数据深度融合,打造的充电精益化数据产品“青益充”带来的效益账。
“下一步,我们将开发储能容量预估算法,进一步推进企业降本增效,在公交垂域大模型实践应用、基于AI人工智能的客流统计分析、公交智能排班作业等领域,不断形成新的数据产品,面向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推广使用。立足公交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把需求牵引和产品供给结合起来,把产品自给与成果输出结合起来,不断地把数字成果变成数据产品,努力闯出一条数字化转型、智慧化运营、绿色化发展的新路径,为青岛市数据产业发展贡献真情力量。”真情巴士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相逢俊表示。
“青益充”,只是青岛市数据要素改革实践中的一个案例。
“高水平的数据要素配置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治理。”2024年青岛市第一批“数据双企”认证的“数商”企业之一,青岛城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彬彬告诉记者,数据治理的本质是通过制定战略框架、政策标准和数据管理及流转流程等方式,实现数据从采集、加工、存储到共享、应用等各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城运控股集团每天生成的有效数据量可达500G,如何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效价值同时做到安全合规,数据治理是重要的手段和保障。
让数据从资源到要素,并逐步成为核心。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治理,从无序变为有序,成为具备潜在利用价值的资源,然后通过确权等环节成为能够流通的资产,最后是运用于生产,直接产生价值,成为生产要素。
青岛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率先打通数据资产合规、登记、评估等关键环节,在数据资源入表、数据资产增信、质押融资和作价入股等方面实现突破。青岛在企业数据资产化方面正在取得不断突破,比如:全市71家企业启动数据资源入表工作,16家企业已完成入表,总金额超8000万元;青岛农商银行以“BIM建筑信息模型数据资产”质押方式,向青岛北岸集团成功发放首笔贷款200万元;真情巴士集团凭借“车智网机务管理及公交服务数据资产”,获得齐鲁银行发放的首笔“数信贷”700万元;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内16家金融机构联合打造数据资产授信产品—“檬豆贷”,已服务企业超100家,授信额度超5.2亿元。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化方面,青岛印发《青岛市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选择财税金融、交通运输、信用服务、医疗健康4个试点领域,青岛市卫生健康委、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在城阳区、胶州市、平度市等地开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公共数据资产盘活模式。
生态
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共享、开放和授权运营。
在数据共享方面,青岛连续四年每年推出12个政务服务“一件事”和12项城市运行“一个场景”重点改革事项(简称“双12”改革),多年来已累计打造96个服务民生的标杆应用,形成“双12”民生服务品牌。紧紧围绕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确保“政务服务一件事”充分体现“一个入口、一个流程、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网集成、一事联办”,“城市运行一个场景”体现“全数据共享、全场景整合、全业务协同、全方位互联、全系统接入、全行业统筹”,涵盖“人才、交通、医疗、养老、环境、助残、助农、惠企”等多个方面。
“2022年8月,经过多方评估,青岛市政府授权国有平台公司华通集团下属的青岛华通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华通智研院)进行公共数据运营试点。”王朝静告诉记者,青岛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授权的是数据治理,而不是具体应用场景。这种模式,以市场化手段带动社会主体挖掘应用场景、开发数据产品,形成公共数据价值化的商业闭环,非常适合招引数商,聚合生态。
目前,华通智研院已上线运行公共数据运营平台2.0版,构建集供数、治数和用数于一体的“1+1+N”(1个一体化大数据平台+1个公共数据运营平台+N个场景应用)公共数据运营体系,致力打造产融、海洋、医疗、交通、养老和乡村振兴等六大公共数据运营专区。
为了更好地挖掘数据资产的价值,华通智研院以公共数据运营和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为载体,已推动全国60多家企业形成数据资源入表案例,拓展企业数据在降本、增效、提质和增值过程中的应用场景,释放数据资产潜在价值。
今年6月,青岛、湖州、潍坊、包头等10个城市数据资产登记评价机构组建数据资产价值服务中心,组成城市联合体,实现数据资产互联、互通、互认,既提高数据资产登记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也打破地域壁垒,促进数据资产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和交易。
在数据流通交易方面,青岛也进行了较早布局。“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围绕影视、文旅、工业、卫星遥感等重点领域建设特色专区,上架351个数据产品,场内累计数据交易额7684.83万元,在全国率先实现数据交易金融监管闭环和全流程线上平台业务闭环。纳入交易平台的交易产品分为数据产品、数据服务、数据工具三大类46个子类,涵盖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数据模型、数据算法、数据分析、数据资源、数据安全、行业应用等各个方面。”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乔熹告诉记者,5月24日,在国家数据局推动下,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上海数据交易所等24家数据交易机构联合发布《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倡议》,力求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数据需求“一地提出,全国响应”、数据交易“一套标准,全国共通”、参与主体“一地注册,全国互信”,共同提高数据流通和交易效率,降低合规流通和交易成本,推动构建统一开放、活跃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
此外,青岛还建成了全国首个海洋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已上线数据产品49个,数据交易额突破1704万元。
按照“一园多区、全域打造”的建设思路,青岛在城阳区建成全省首个数据要素产业园,集聚数商超过80家,数据要素流通规模突破1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青岛出台数据要素领域财政支持政策,从鼓励数据开发利用和培育数据流通交易市场的角度,将对获得国家级“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流通交易额排名前十的企业按照规定进行奖补。青岛正在推动数据立法,进一步规范数据流通交易、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保护各方权益。
样本
“青岛企业真的强手如林,我们参与招标的项目,不少都是惜败。走出去后,相比河北、河南、湖南等地,发现青岛信息化建设还是非常先进的。”李维东告诉记者,青岛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城市云脑”的概念,并成立了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打造了一体化大数据平台。而李维东作为华高数字的战略规划部负责人,曾参与了《数据产品价值评估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
7月初,华高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河北省承德高新区智慧城市项目,投标报价:9678.276041万元。这种招投标项目在华高数字并不少见,大多也都过亿。
类似的“数商”“数厂”,在青岛还有很多。
数据要素并不是单一地赋能“+”,而是能够发挥“乘数效应”。这意味着数据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通过与不同要素结合,作用于不同主体,发挥协同、复用和融合作用。青岛首批“数据要素×”典型应用案例和创新应用场景已经征集到242个。其中,“全球高分辨海洋环境预报数据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跨境信用数字服务赋能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等7个案例和场景已入选全省“数据要素×”典型案例集。
在青岛市数据要素供需对接会、全国公共数据运营大会等大型活动上,青岛凭借富集的数据资源基础、完善的数据基础设施、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开放的市场发展生态吸引包括拜耳、阿斯利康、百度、阿里、腾讯等70余家国内外企业前来青岛洽谈,在医疗、交通、教育、化工等领域促成一批数据合作签约事项。“以数招商”一时成为新名词和热词。
目前,青岛市融合汇聚高质量公共数据总量超过2200亿条,包括1.3万个可共享数据集、27万路视频监控资源、420余个AI算法资源和18万个物联感知设备数据,在电子公文、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领域已基本形成了“数满质高”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资源池。除了卡奥斯、柠檬豆作为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了海量工业数据外,赛轮集团的“橡链云”平台汇聚的全国橡胶行业数据,占行业总量的30%以上;国实科技集团汇聚的全球高质量海洋数据,占全国的比重约为25%。目前,青岛已在工业制造、海洋、交通、医疗、服装、橡胶等15个领域打造数据集130余个。
数据要素市场化方面,青岛仍然处在探索阶段,但无疑有了自己的样本。对此,青岛市大数据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任保东建议,一是市场需求侧,要培育数据市场,深化数据创新,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以数据赋能各行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市场供给侧,要制定专项政策,不断完善数据产业发展推动体系,鼓励数据企业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以数据驱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青岛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要求,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加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强化数据资源供给和产业政策引导,推动‘数据要素×’纵深成果的培育和挖掘,向国家和省输出一批数据要素改革样板,打造具有较高辨识度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样板。”王朝静表示,将来,人们在谈起数据要素时,希望青岛成为辨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