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专融全”的“五育”融合何以可能?

2024-08-11

中国德育 2024年14期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新时代回答;“五育”融合则是相应的教育样态与路径,成为回应“培养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培养人”的关键。“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治理、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系统变革都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育人目标来展开,不仅课程架构要体现“五育”一个都不能少,还要“以专融全”。

“以专融全”是“五育”融合的重要方式。所谓“以专融全”即力图发挥各项具体教育活动的全面育人功能,让原本认为是“专门”的德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活动通过实践化和统领性“专家思维”,依照人类实践结构,全息式发挥“五育”功能。这种思路和做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释放教育潜能,切实减负,提质增效。

“以专融全”并不要求教育者在各领域平均用力,都成为行家,更不是互相替代,或取消各项专门活动,关键是要有“五育”融合的理念与眼光,立足专深的本职工作和独特载体,胸怀全人形象,坚持素养导向,抓住各育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精心设计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因势利导,让学习者(包括教师、家长等)“用健全身心,以明智方式,做恰当事情,生美妙情思,担复兴大任,过幸福生活”。这是实践的结构与要求,具有全息式特征,亦即所有实践活动都应当有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追求,而各项“专门”教育活动则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指导,实现全面发展的增值。

“以专融全”要依托“专家思维”并拓展至“全面育人思维”。各领域都有其独特的规则或规律,这些规则规律就是做事的规程,而规则规律要转化为学生的素养离不开具体情境及在变式中的探究。当教育者胸怀善意担当、明智判断、身心健康、和谐美妙、踏实付出等“五育”要素,带领学生发现和创设情境问题,在探究中感悟规则、掌握规则、灵活运用规则,为人们衣食住行、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个体发展以至国家安全、文化传承、环境生态等大小问题寻求改善之策并身体力行时,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五育”融合就在多样的“专门”而专业的教育场景中自然地实现着。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本刊特约评论员:鞠玉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