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路径
2024-08-10许海岚詹慧芳
摘 要 本研究基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探讨了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针对传统外语教育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引入全景式外语教育理念,将语言学习与多维度知识相融合。研究过程着重于构建动态化课程体系、实施交互式教学方法,以及强化沉浸式实践体验等方面。研究结论表明,这些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对提升国家整体外语教育水平和人才国际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文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外语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1.014
The Connotation and Path of Cultivating Composite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for compound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deepening globaliz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ethods, it is proposed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panoramic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tegrating language learning with multidimensional knowledge. The research process focuses on building a dynamic curriculum system, implement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enhancing immersive practical experiences.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se innovative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methods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site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with a global perspective and strategic thinking,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country.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composite applied talents; foreign language talent cultivation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外语能力已成为连接世界、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键桥梁。随着新文科理念的提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外语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升级。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社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因此,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成为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不仅要求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还需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灵活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的思维品质。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出既精通外语又具备广泛适应性和高度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通过剖析当前外语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明确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而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出发,探索构建符合时代需求、具有前瞻性的外语人才培养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外语教育的创新发展,也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1 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内涵
1.1 语言能力:跨文化交流的基石
语言能力无疑是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开展跨文化交流的基石。这种能力远不止于对外语词汇和语法的简单掌握,它更强调在真实语境中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优秀的外语人才应该能够准确、流利地运用外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同时还需要对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保持敏感和适应[1]。
为了培养这种高级语言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实际交际场景的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锻炼语言技能。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准确性是语言交流的基础,而得体性则关系到交流的效果和效率。通过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和提供恰当的交际策略,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表现。
1.2 跨学科知识:拓宽视野的必由之路
在全球化浪潮中,单一的外语知识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工作需求。因此,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不仅包括文学、历史、文化等传统人文学科的知识,还应涵盖经济、政治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内容。跨学科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多个角度审视和理解问题[2]。例如,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了解目标语国家的经济模式和政治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该国语言和文化背后的社会现象。这种深入理解对于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避免误解和冲突,提高交流的效率和效果。
为了实现这种跨学科学习,教师应打破学科壁垒,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学习。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组织跨学科研讨会、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的知识平台,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性。
1.3 实践能力: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
对于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来说,实践能力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关键。这种实践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而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如建立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组织社会调研等方式实现。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外语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锻炼他们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通过参与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4 创新能力:应对未来挑战的武器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来说,创新能力同样至关重要。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上,还体现在对新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3]。通过引入创新教育理念、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竞赛等,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动态,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同时,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竞赛等,学生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2 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路径
2.1 全景式外语教育理念:拓宽视野,深化理解
在全球化浪潮中,单纯的语言技能已不足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人才的需求。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深入的文化理解、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经济分析能力。因此,引入全景式外语教育理念成为外语教育的必然趋势。全景式外语教育理念强调将语言学习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中,与文化、经济、政治等多维度知识紧密结合。这种理念打破了传统外语教育仅关注语言技能的局限,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4]。
基于全景式外语教育理念,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外语课程。例如,“外语与国际政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外交政策以及国际关系的动态变化;“外语与跨文化经济交流”课程则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济模式、商业惯例,以及跨国公司的运营策略。这些跨学科课程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深化他们对语言背后社会文化现象的理解。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引入国际新闻、外交政策等真实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全球事务的宏观认知,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提高他们运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动态化课程体系:适应时代变化,满足个性需求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静态的课程体系已无法满足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构建动态化课程体系成为外语教育的迫切任务。
动态化课程体系的核心在于其灵活性和时效性。首先,教师应定期审视和更新课程内容,及时引入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动态[5]。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外语教育领域也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教育者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效率和质量。其次,动态化课程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课程选择。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可以设立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模块,如文学、语言学、翻译学、国际商务等。这些选修课程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发展方向,还能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动态化课程体系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他们应密切关注学术研究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发展路径。
2.3 交互式教学方法:激发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然而,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实施交互式教学方法成为外语教育的改革方向。交互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与教师、同伴以及学习内容之间的深度互动。通过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与教师和同伴进行深度交流和合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可以围绕某个真实问题或挑战进行团队合作。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并展示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翻转课堂则是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与内化过程颠倒过来。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完成知识获取,而在课堂上则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等方式深化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度,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6]。实施交互式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和观念。他们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和发展方向。
2.4 沉浸式实践体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国际竞争力
对于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来说,真实的语言环境是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强化沉浸式实践体验,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为了实现沉浸式实践体验,教师可以与海外的大学、企业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设立海外实习基地。这样,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国际环境中锻炼语言技能、了解异国文化并积累工作经验。通过实习,他们不仅能够提高语言水平,还能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短期的国际交流项目如文化考察、学术交流等。这些项目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校内,教师也可以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践教学,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语言实践和跨文化交流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实践教学方案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和发展方向。
3 结论
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明确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内涵和探索其培养路径,我们可以为外语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未来,我们应继续关注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金秋.“一带一路”建设对高素质复合型外语国际人才培养的启示[J].校园英语,2023(39):49-51.
[2] 赫美萍.“2+2”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4(1):212-215.
[3] 修伟,王雪梅.外语类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规划70年:路径与动因[J].当代外语研究,2023(2):124-134,158.
[4] 孙卓敏.“外语+专业”教学模式下跨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究[J].科教文汇,2023(23):82-84.
[5] 叶慧君,李娜.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40年:理念与实践[J].当代外语研究,2023(5):124-132.
[6] 韩丽伟.应用型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3,31(2):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