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2024-08-10吴勇杨璐武琳

科教导刊 2024年21期

摘 要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就业难”“史上最难就业季”屡被提及。文章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成因,提出从强化专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进专业课程设置和更新教学内容、加强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强化与家长的沟通四个方面解决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匹配度;毕业生就业;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1.049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Finance Major Graduate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ssue of employment for college graduates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with "difficult employment" and "the most difficult employment season in history" repeatedly mentioned.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finance graduates, and proposes four path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finance graduates: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awareness and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mprov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updating teaching content, strengthening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financial students, and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Keyword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tching; graduate employment; applied undergraduate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和重视。南京晓庄学院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地方普通高校,金融等商科专业受到学校“师范热”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近年来招生和就业都遇到了一些困难。为此,商学院金融等专业的教师和学校心理健康研究院相关的教师联合通过调研、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对金融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当前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解决路径,以期发现有效措施提升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匹配度。

1 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1 金融专业学生就业意向集中度高

在对金融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意向毕业后的去向非常集中。其中,在校生的毕业意向中,占据前两位的为攻读研究生和到银行就业,合计占比超过80%。在实际访谈中发现,有不少学生既想考研又想应聘银行。在毕业生就业意向中,到银行就业持续占据第一位,并遥遥领先。在对近几年毕业生的统计调查中发现,金融专业学生考研率较高,但是实际录取率不高。近几年,在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季初次就业落实率中,银行持续占据高位。

1.2 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匹配度较低

近几年,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匹配度波动比较大,特别是近两年就业的专业匹配度就出现前一年在70%,下一年直降到低于60%的情况。虽然金融专业学生就业意向中,银行占据第一位,但是实际就业数据明显低于就业意向水平。在对2023年毕业季初次就业的调查中发现,已经正式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中,实际到银行就业的学生不足40%。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金融专业毕业生选择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个人兴趣。近年来伴随“考公热”“考编热”和“师范热”,部分学生放弃所学专业参加公务员、事业编制和教师编的考试。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反映,金融专业毕业生报考教师编的热潮已经明显褪去,“考公热”和“考编热”仍在持续。同时,当前大学生在择业时不愿意过多受制于所学专业,会更多依个人兴趣去选择职业。也有部分毕业生直言想到证券、基金等专业相关机构就业,但是由于不符合招聘要求,或者竞争过于激烈,没有能够求职成功,因此只能选择新媒体等风口行业。

2 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现象的成因分析

2.1 部分学生专业认知不足

受“师范热”影响,2019年高考招生金融专业的第一志愿录取率明显下降,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第一志愿填报学校师范类专业未能录取的情况下,第二志愿录取进入金融等商科专业。入校后,部分学生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转入相关师范类专业。没有申请转出的学生中,一部分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开始出现动摇,有参加教师编制考试的意向。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在强化专业学习到金融行业就业和跨专业考教师编制之间反复徘徊,甚至有学生大三下学期还在犹豫是进入金融行业还是考教师编制,直接反映在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成绩飘忽不定。在这一情况影响下,部分学生对专业认知、行业认知明显不足,在面临就业时无所适从,在犹豫之间错过了不少好机会,即使参加金融行业招聘,也由于专业认知和应聘准备等方面不足导致未能成功。这也成了金融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下降,以及就业的专业匹配度较低、波动比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部分学生就业观念不合理

部分毕业生对就业薪酬等预期过高,或者对就业单位、岗位的选择范围过于狭窄,造成了初次就业成功率下降。在实践中,部分学生看到了各类媒体上金融行业较高的平均薪酬,盲目认为初次就业要有高起点,要求达到甚至高于媒体上的金融行业平均薪酬的标准。结果由于预期和现实相差过大,导致实际就业困难。还有不少学生对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认知不足,紧盯几大银行的柜员岗位。相关岗位竞争较大,且在转型提质的趋势下部分银行降低了银行柜员岗位的招聘规模。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就业难度明显增加。

2.3 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部分毕业生对专业认知有偏差,且对金融行业缺乏了解,不清楚金融行业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场景、需要的工作能力,以各种渠道得到的片面信息进行判断,甚至出现随大流的情况。一方面,造成了就业过程中的“扎堆”现象,就业难度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对一些信息的盲目跟随,不了解应聘单位和岗位的实际需求,造成了自身与应聘岗位需求不匹配,降低了求职成功率,也打击了自己的求职积极性。

有部分毕业生自我认知不足,不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甚至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和擅长做什么。从而在面临就业时,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出现无所适从,盲目随大流的情况。个别学生对就业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面临就业时有恐惧感,甚至由此产生了不就业的想法,加之受到“最难就业季”“金融行业压力大”等信息影响,出现困惑、焦虑的情况,甚至抱着“毕业即失业”的心理去对待就业。

2.4 学生应聘能力和技巧存在不足

金融专业毕业生意向到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就业的比例较高。这类机构的招聘往往经过简历初筛、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对学生的应聘能力和技巧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在面试环节如何把握机会、有效展示,对应聘成功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学生在准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求职意识和自我营销能力,提高自己的简历写作、面试技巧。实践中,不少学生在大四阶段临时突击,甚至是临时花费较高成本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来提升自己的应聘能力和技巧。

3 解决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路径

3.1 强化专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霍兰德的理论强调了人格类型与职业兴趣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强大动力,并且能够提高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1]。因此,要在现有新生入学专业宣讲和专业导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阶段开设专业导读类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学生了解金融行业发展、行业就业的工作内容和场景提供帮助。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金融职业发展和与之相配匹配的能力要求,从而有效找到自己的未来职业定位,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倾向、兴趣、资源及限制,早日制订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围绕职业规划来确定自己的学习重点与专业发展方向,有侧重地培养相关能力,为毕业后顺利步入职场奠定基础。针对有些特别迷茫的学生,通过专任教师和心理教师与学生的深度沟通,帮助学生构建人生的意义,增加对金融专业的专业认同感。围绕金融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通过社团活动、校内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丰富其就业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确立个人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引入行业专家共同开展就业指导以及专业技能讲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

3.2 改进专业课程设置和更新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与金融行业的发展特性结合起来[3]。金融行业发展速度快,除了传统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以外,信托、租赁及各种非标金融不断发展,这些金融领域的人才需求很旺盛,但是其工作场景、工作内容与现有高校教学内容不一致,学生在面对这些工作岗位时,一方面,不知这些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也不知这些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不敢应聘;另一方面,由于对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认知不足,无法有效进行求职知识、能力方面的准备,导致求职过程困难重重。因此,高校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与相关领域机构的深层次合作,根据金融行业实践发展和高等教育规律,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加强相关领域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行业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场景,强化对相关金融机构的认知,为应聘这些企业提前做好准备。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强化线上、线下行业实践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行业实践的机会以积累就业实践经验。

3.3 加强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

专任教师和心理教师合作与相关学生进行深度沟通,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针对部分学生由于对金融行业和专业认知不足造成的就业信心不足的情况,首先由专任教师进行专业疏导,引导学生加强对行业发展的认知,分析专业就业的领域,结合学生专业学习情况给予就业心理引导。其次,通过行业专家的讲座、就业指导加强学生对行业、岗位的认知。通过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两方面的引导,解决学生由于行业认知和专业认知造成的就业信息不足的问题。最后,由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信心。针对有些心理特别迷茫、缺乏明确方向的学生,要强化专任教师和心理教师与学生的深度沟通,帮助学生构建人生的意义,增强其对金融专业的专业认同感,找到能够发挥自己优势和能力的职业,并按该职业对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建立起自己在学校期间的知识和能力学习计划,做好从事该职业的各项准备。同时通过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使得学生在不断学习中逐步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强化自己的各项能力,提升信心。

3.4 强化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引导学生

家长对专业的认知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而家长很有可能对专业及专业的就业前景认知存在偏差,继而影响了学生对专业及专业就业的判断。因此,要加强高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一方面为学生家长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和行业发展提供窗口;另一方面也了解学生家庭对学生未来发展、就业的看法和设想。在此基础上,学校和学生家长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认知,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好相关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高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共同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4 结论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既是一个高校人才培养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高校可以从强化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进专业课程设置和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和学生家长共同引导学生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 Savickas M L.Career construction:A developmental theory of vocational behavior[C]//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2:149-205.

[2] 蒋玉洁,张宇熙,孙楚婷.后疫情时代金融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3,44(2):111-115.

[3] 刘月.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2(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