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究

2024-08-10玉杨阳

科教导刊 2024年21期

摘 要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家“双创”政策的普及和推广下,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也愈发多元化,在“大思政”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找出“病症”,通过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对症下药”,探究“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多措并举培育新时代好青年。

关键词 大思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1.012

Exploring the Practice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double innovation" policy, the scal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not expanded much, and the forms have become more diversified.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dentifies the "symptoms", and explor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y "targeting the problem", it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akes multiple measures to cultivate good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高职院校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这就意味着其不仅需要培养技术创新型的能工巧匠,还需要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国家鼓励实施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相关政策逐步落地,学校有关课程逐渐完善,孵化场地逐步建立,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环境得到有效提升,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规范化、系统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逐渐发展的同时,也从管理体系、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师资团队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由麦克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生毕业就业报告(2022)》显示,2022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1%,落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新时代,如何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协同发展、同频共振,不仅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体现,也是各个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内在需求。因此,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病症”,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对症下药”,探索在“大思政”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既适应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又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现实困囿

1.1 对“双创教育”理念理解不到位

在当前的双创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的思想观念显得相对滞后和有所偏离。他们大多依据上级文件的指导,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来安排教学工作,却未能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真谛及其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许多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是传授理论知识,学生不太可能真正投入创业实践,因此无须投入过多教学资源,而仅作为人才培养的补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或是强调商业模式的套用,或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竞赛计划书的撰写,而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思考显得不足。这种“重理论,轻实践”“重比赛,轻实战”的传统观念较为普遍。部分教师还片面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同起来,认为它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关联不大。显然,这种对创新创业内涵与定义的片面理解,导致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进而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甚至有的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未能真正将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落到实处。这种理念认知上的偏差,必然会阻碍教育方法的创新,削弱双创教育应有的作用。此外,高职院校在推进双创教育时,仍未完全摆脱精英教育的思维,主要关注那些已有创业意愿或正在创业的学生,过分追求他们在各类双创项目中的获奖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真正培养。这导致部分学生成了仅擅长参加竞赛的“机器”,其创业实践难以取得理想成果。而对于未参与双创竞赛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显得浅显和形式化,教育的深度和普及度不足,从而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1.2 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抓好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学识扎实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既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但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授课团队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宣传部、学工团队等兼职教师组成,整体呈现出师资人数不多、专业性不强的劣势。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对任课教师关于创新的知识体系、创业的实践水平等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注重实践和操作。然而现实中,一方面由于相关专业素养的缺乏导致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且授课教师多为行政教辅人员,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经验不足、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授课形式单一以及教学片面化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授课教师缺乏创业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只能进行理论讲授,对学生创业孵化、实战方面的指导005c826ce93bfad35a949841d6fbd296较少,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相关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缺乏,也没有构建出较为科学有效的师资管理体系和教师优化提升渠道,教师自主学习、主动提升和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观意愿不强。

1.3 育人目标定位不清

高职院校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要求,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当代大学生,从而不断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化人才支撑。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学+竞赛+孵化”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和增长经验,比赛成绩被认为是检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竞赛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的成长,同时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参赛实践中,部分教师、学生过于在意自身的成绩,以获奖为目的,以至于采用虚假包装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去提升项目层次,这样一方面违背了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给创新创业教育蒙上了阴影,背离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目标。

1.4 协同育人价值共识缺乏

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指标类的评定让大部分高职院校更倾向于在创新创业类比赛、学生创业数量规模、校级产业孵化等方面投入,而没有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过程和价值,特别是没有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在授课内容、教学形式、课程设置上将二者作为相对独立的两项工作,对二者协同育人的价值共识较为缺乏,没有充分意识到二者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育人内容的互补性,以及育人模式的相通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视程度较低。一方面,教师在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鲜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思政元素作为教学主线贯穿课程始终,帮助学生把准创新创业航向,同时也鲜少利用国家大政方针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精神培塑;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熟悉,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职业操守,但对创新创业学科重视不够,同时对理论知识把握不够、认识不深,无法将相关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综上,各种原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同向发展、协同育人价值匮乏、收效甚微。

1.5 融入专业课程程度不够

在国家大力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乘着改革的春风,也朝着规模化、深层次、影响广的方向发展。在课程建设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较为重视,但受到现有教学条件的制约,如教学软硬件设施配备不全、缺乏实践场所、孵化基地等“双创”平台,在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问题。首先,融合形式单一、方式生硬、内容单薄。在“双创”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鲜少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融入专业知识及专业特点进行讲授;同时,在专业课程教育上,多数教师采用理论灌输的教学方法单纯讲解创新创业相关案例,未体现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功能,使得这类课程在质量上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其次,缺乏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立足本校学生实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针对学生参与兴趣、方案可行性等问题制订短期融合方案,另外,在评价机制上,主要采用考试成绩、创业人数、薪资报酬等传统方式,很少对满意度、专业度进行跟踪评估。

2 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内在关联

推动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发展赋予高职院校的时代使命,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和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强的价值塑造和精神感召力,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导向、厚植家国情怀、磨炼坚韧品格。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起到“旗帜”的作用为大学生指明航向,也可以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引导方向进行把关。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的理论知识、核心素养、基本技能等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与实施中,拓展和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者共同促进、相互补充,探索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不仅能推动各自学科的充分发展,也能解决高职院校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现实困境。

2.1 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锚定方向

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确立理想和信仰,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素养,用专业所长回馈社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奉献青春和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提升其思想觉悟和增强其心理素质,这些要素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尤其重要。在实际创新与现实创业中,学生缺乏丰富的经验和坚定的意志,可能会遇到诸多困难,能否保持耐心、坚定决心、勇毅前行,关系到创新创业成功与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红色革命精神等思政元素涵养学生情怀、厚植学生品德,引导学生将优秀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困难与挫折。

2.2 创新创业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不断创新、勇于挑战,尤其是在“大思政”课理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课堂,而是要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文化活动和学科竞赛等各个领域,将思政元素渗透并嵌入创新创业教育中,不断拓展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这不仅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还要融入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如将生态文明理念、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政策等融入学校创新创业实践,实现二者的有效联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3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首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确创业的价值、目的以及意义,从而正确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价值导向,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个人理想信念、助推中国梦实现等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晰奋斗目标,从而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个人的力量。其次,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品质的培育和工匠精神的传承。高职院校既要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意识、责任意识,也要着重培养大学生心怀祖国、情系社会、关心群众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这也是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大思政”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辩证看待和分析问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保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3.2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融合

找准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点,着力解决“融什么”“融哪里”“怎么融”的“三融”难题,构建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课程设置格局。一方面,注重整体科学规划,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创新创业要素,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设计,把核心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堂。例如,在讲授“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大思政”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始终,以理论+实践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内驱力,让学生“敢闯会创”,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例如,在讲授“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时,充分融入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治教育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助力国家发展的奉献精神。

3.3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

第一,选优配齐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注重整合学校和社会的优质资源。在校内,选聘一批既是思政教育专业,又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组成课程团队;在校外,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选聘具有创业经验的杰出代表加入师资团队。第二,强化团队教师的管理和培训,通过集体备课、外出交流、沙龙研讨等多种形式,提升团队的研究视野、丰富教学内容、磨炼教学技巧,促进教育融合高质量发展。第三,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主动对接项目和竞赛,深入企业学习、模仿创新创业案例,提升实战能力。

3.4 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第二课堂”,课程形式灵活、内容开放,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个性化培养和实践主战场的重要作用,是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其次,要积极回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创新创业课堂的开展途径。例如,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艺术设计竞赛、红色文创比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举办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邀请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劳模工匠、历届创新创业竞赛获奖选手等讲述个人成长故事,通过充分挖掘典型人物的先进事例,在校园内营造一种“敢闯会创”的文化氛围。再次,全方位、多形式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坚持立德与树人相统一,注重能力养成与品德塑造相结合,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丽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融合的可行性初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3):29-31.

[2] 张琳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3,9(3):116-119.

[3] 赵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囿与增效路径[J].职教通讯,2023(3):61-67.

[4] 刘嫔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4):48-52.

[5] 翁灏.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2):152-155.

[6] 徐纯正.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92-94.

[7] 王云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0):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