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改革问题及对策
2024-08-10刘嵬嵬
摘 要 学前教育专业需根据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师资队伍、教学质量评估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旨在探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从培养目标制订、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方法更新、教育情怀培养、师资队伍优化、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实践基地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以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师范专业认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创新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1.010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Refor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bstract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ne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er trai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However, the current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emphasizes theory over practice,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teaching staf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and practical base construction. The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rehensively sorting out aspects such as setting training objectives, arranging curriculum systems, updat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cultivating educational sentiments, optimizing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s, and ensuring practical bas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t further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preschool education; innovation cultivation
2018年1月,教育部全面启动了全国高等院校师范专业的认证工作。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是确保经过认证的师范专业能培养出知识、能力和素质都符合相应认证标准的合格毕业生。师范类专业认证能为高校师范类专业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高校师范类专业突破发展的瓶颈、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1]。我国专业认证制度建立较晚,学者们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国外的专业认证制度,事实上,结合我国教育实际进行相关研究才更具价值。
1 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保障。根据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师范类院校的核心目标[2]。近年来,教育部正逐步规范师范类专业国家统一认证工作体系,各高校对师范类专业的认证和教学水平提升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通过进一步重塑师范人才培养体系,能促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指出,师范类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3]。“学生中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专注于学生的成长、学习过程和成果[4],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并且通过学习获得更多情感上的体验,以及感受到更多成就感,以满足学生在学习上不同的需求和个性化要求。“产出导向”着眼于师范生的学习成果,以师范类毕业生的核心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对师范专业人才质量进行评估[5],将学生的学习效果置于重要位置,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和实际效果。“持续改进”理念是改进教师教学质量、推进师范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强大保障和动力源泉[6]。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措施,提高课程质量,优化学生培养,并实现良性循环。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在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不断地计划―实践―评价―反馈―改进―再计划,实现学生创新力的持续提升。
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改革面临的问题
2.1 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对师范类专业进行认证,可确保其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提升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笔者在对15所高校进行调研后发现,有三分之一的高职院校由于创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时间较短以及近三年扩招等现实原因,其专业建设质量特色薄弱,专业建设积淀不足;有两所高职院校虽经历了从中职到高职的升格过程,尽管专业存续,但并未真正构建现代化的高校教育理念;另有三所高职院校在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时,未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也未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直接沿袭其他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明确合理的培养目标,导致自己的专业与当地幼儿园的实际需求不符,无法与区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吻合。
2.2 课程体系不合理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指明了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目标和相关课程模块,旨在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证标准也对课程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完善教学体系,将专业实践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并对教学、实践等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7]。然而,一些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为了提高通过率而改变课程的学年顺序,违背了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另外,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课程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2.3 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待改进
由于教材更新缓慢、使用周期长、与新时代学前教育需求不一致,教学内容与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相脱节,旧教材的内容极大地妨碍了学生创新力的发展。教学方法不够多样,“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和谐、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同时,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
2.4 教育情怀与师德培养的缺乏
教师的失职行为通常包括:忽视学生的需求、不尊重学生、教学不负责任、违反职业道德,等等。当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师德意识教育和教育情怀培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部分院校虽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视为必修课,但授课过程中不重视师德师风培养,而这理应贯穿教育全过程。现阶段,幼儿教师就业初期的师德培养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所重视,高职院校在师德培养方面也应该加大力度。
2.5 教师队伍自我提升意识缺乏
《2023全国职业教育教师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与其他类型的教师相比,专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忠诚度、组织认同感和组织支持感等均处于劣势,其在工作的重压之下已身心俱疲,呈现出职业倦怠,更无额外精力去跨学科拓展知识储备,自我提升意识缺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专任教师应通过师范专业认证的契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修养,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
2.6 质量与监控体系不足
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优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监控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管理、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学生评价反馈等多方面。教学监控则是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它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定期评估,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监控体系侧重教学过程的监控,忽视了教学前的准备和教学后的知识内化。现代幼儿园保育教育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也应与时俱进[9]。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过程监控机制,通过听课、评课、学生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7 实践基地参差不齐
目前,学前教育实践基地尚存在诸多问题。有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幼儿园等机构合作共同建设实践基地,但因扩招学生数量不断攀升,面临学生多而实践基地不足的局面;尽管有些院校的实习基地在数量上达到标准,但并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指导实践基地的运营与管理,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基地体验和感受都不一样;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未能定期对实践基地进行质量评估,包括硬件设施、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等,未做到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提升,未能实现最佳的合作效果。因此,改善学前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质量不均衡的现象,能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实践学习环境。
3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思路
3.1 构建明确的培养目标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专业质量外部保障机制,能判定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对培养目标有严格要求。首先,它强调培养目标的明确性和具体性。在师范专业认证过程中,学校需清晰阐述人才培养目标,包括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职业成就等,这有助于确保师范专业的教学、人才培养方向能同行业需求紧密相连,培养具有高适应性和竞争力的优秀教育人才。其次,它注重培养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学校除设定培养目标外,还需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以确保培养目标能在教学中有效落实,并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来量化与评估。这有助于提升师范专业的教育质量和效果,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最后,它强调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社会和教育环境不断变化,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也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认证体系鼓励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培养目标,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职业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师资条件,依托学前教育专业的独特优势和特色,结合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聚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熟悉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保教能力、幼儿班级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3.2 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要实现培养目标,需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首先,要调整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可在设计课程时安排科目交叉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其次,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通过采取理论课程与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等方式,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竞赛活动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激发其专业实践创新的内驱力,使其从“被动创新”向“主动创新”转变,促进其创新意识 [10]。最后,需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时、学分比例,并引入教师教育选修课程,以提升教师教育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3.3 创新教学方法及内容
幼儿教师作为儿童的启蒙教育者,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会影响未来一代人的思维方式、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11]。在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既要保持原有知识体系的特征,又要注入创新元素,赋予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特征。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体验接近真实的场景,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要学会运用智能技术,为学生的成长和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将智能技术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是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创新力的内在需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智能技术来搜集、筛选、整合和分享教育资源。
3.4 注重教育情怀的培养
教育情怀的培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育情怀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需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师风教育,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之明白作为未来教育者应具备的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教育教学过程,亲身接触儿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感受教育的乐趣和挑战,加深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投入;向学生展示教育行业内优秀教师的事迹和经验,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追求专业卓越。总之,教师要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其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培养其关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
3.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基石和先决条件。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不仅要制订严格的教师招聘标准,确保招聘的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注重考查应聘者的教育情怀和师德师风;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参与各类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提高其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求;通过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师徒制等途径,为年轻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辅助他们快速成长,以保证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习、实训、工作坊等形式,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上述措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构建一个稳定、高效、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3.6 完善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完善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完善质量标准须做到:进一步明确质量标准指标、对接行业需求和定期评估与更新。完善监控体系需做到:建立多维度监控机制、定期教学检查、关注学生反馈与调查、监控实践环节以及分析数据等。总之,完善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需从多方面入手,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通过明确质量标准、对接行业需求、定期评估与更新以及建立多维度监控机制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3.7 做好实践基地保障
实践基地建设是确保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师范专业认证标准规定了学前教育实践基地必须达标,这反映了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实践基地的重视程度。做好实践基地的保障工作,可从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设施维护与更新、强化人员管理与监控、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完善福利保障制度、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等方面着手。学校要为实践基地制订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与权限,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定顺利开展;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定期对实践基地的安全设施和消防设备进行维护与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此外,还要为实践基地配备数量充足的灭火器、疏散通道和安全标识,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顺利逃生;加强对实践基地周边安全风险的评估,采取相应的安保措施,例如安装围墙、电子警示设备等,提高基地的整体安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梳理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反思与改革,通过明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教育情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检体系、做好实践基地保障等方式途径,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认证是一个重要手段,能促进旧有师范教育体系的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构建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认证过程中强调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以保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并满足国家对于合格教师的需求标准。师范专业认证是确保教师培养质量的关键措施,有助于推动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国民教育水平。通过这一制度,可有效监督和引导师范教育机构遵循教育教学规范,同时鼓励这些机构追求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万山.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的意义与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7):25-28.
[2] 武月红,曹婧.浅谈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4):24-25.
[3] 张玲.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情怀的培养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63-64.
[4] 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7-10-26).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8/content_5238018.htm.
[6] 刘露,曹雯雯.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的问题表征与优化策略[J].林区教学,2022(8):54-55.
[7] 朱承运,周艳玲.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财富时代,2021(6):103-104.
[8] 张莹莹.谈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2020(4):77-78.
[9] 裴培.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15-17.
[10] 戚淑鑫,张茂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与路径[J].天中学刊,2023(2):147-148.
[11] 段元花.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家教世界,2021(2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