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心两线四提升:供需适配视域下精准学业辅导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08-10徐妍

科教导刊 2024年21期

摘 要 学业辅导是准确把握学生需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精准学业辅导模式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对当前学生学业辅导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紧抓“线上”“线下”两条主线,从帮扶精度、辅学维度、教学深度和联动广度上实现“四维”提升,进而形成“一心两线四提升”的精准学业辅导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对学业辅导的迫切需求,实现辅学模式精准化、靶向化、实效化。

关键词 供需适配;学业辅导;精准;学业发展中心;聚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1.007

One Heart, Two Lines, and Four Improvement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ecision Academic Counseling Models in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 Adaptation

Abstract Academic tutor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ir growth and success. Building a precise academic tutoring model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provides new ideas for inno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pply and demand adaptabil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tudent academic counseling, proposes a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focusing on the two main lines of "online" and "offline", and achieving a "four-dimensional" improvement in assistance accuracy, auxiliary learning dimensions, teaching depth, and linkage breadth, thereby forming a precise academic counseling model of "one heart, two lines, and four improvements",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urgent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academic counseling, and achieve the precision, targeting, and effectiveness of auxiliary learning models.

Keywords supply and demand adaptation; academic tutoring; precision; academic development center; focusing

学习与发展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低、学习信心不足等问题愈发普遍,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扰。本文基于供需适配视角对精准学业辅导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提升学业辅导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业困难、激发动力、提升自我,做好新时代育人工作。

1 高校学业辅导现状

自清华大学于2009年成立“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起,全国多所高校成立学业指导中心等学业辅导组织,通过专业化的指导、咨询和支持服务等形式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学业辅导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当前学生学业发展中心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业辅导体系精准度和覆盖率不高。当前学业辅导多集中在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中,对于成绩适中或者较好的学生没有提供相关学业辅导,无法精准满足所有学生的关注点和需求。二是学业辅导形式单一“无味”。很多高校虽然开始开展学业辅导,但是多为教师课后答疑和一对多小班教学的形式,仍处于“被迫”“被动”完成任务,没有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维度变化辅学形式,实现学业辅导的“量身定做”。三是学业辅导质量缺乏考核与反馈。当前学业辅导缺乏考核机制,很多学生“报喜不报忧”,忽略了回顾与反思的环节,让学业辅导的质量和提升效果无从考核与评估。四是学业辅导主体沟通与联动不足,学业辅导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仅仅停留在校级层面的基础课程帮扶中,缺乏院校两级组织的建立与配合,辅导讲师与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多重角色缺乏联动。

2 供需适配理论下精准学业指导的新内涵

供需适配性理论源于经济学,最早由斯蒂芬·德沃鲁和沙琳·库克在《需要和权利资格:转型期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的新视角》[1]一书中提出,探究社会服务是否满足了社会需求,在关注服务与需求之间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可及性、相关性、质量性和相适性四项评价标准[2]。我们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将供需适配性理论同“精准辅学”相耦合,通过相关性、可及性、质量性和相适性的分析与实践,对精准辅学模式予以创新与实践。

2.1 相关性维度

基于“学”与“教”“生”与“师”的供需关系,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基于学业辅导实际和学生迫切需求发力。当前学业辅导不仅需要在组织建立、制度保障等“硬设施”上下功夫,还要在学生紧迫需要改进和提升的“软设施”需求上做文章,根据年级采取不同的学业辅导方式,多维度增强学业辅导的相关性,通过“硬”“软”并施,有效提升学业辅导的供给能力和质量。

2.2 可及性维度

面对当前辅学情况单一的现状,整合院校两级资源,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改革调整,不断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多维度辅学。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提升学业辅导的实效性。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不断拓宽和加深学业辅导的内容;对于学习成绩欠缺的学生,注重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中等成绩的学生,不断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辅导,让学业辅导的可及性有效提升。

2.3 质量性维度

学业辅导不仅停留于形式,还需要加强考核与评估,促进教学,提升教育质量。学业辅导应聚焦于教师能力与教学效果,了解被帮扶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业完成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通过双向考查与评价,让学生在学业辅导过程中树立学习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2.4 相适性维度

在传统的学业辅导过程中,教师往往作为教学主体来决定学业辅导的形式和内容。推动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对于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至关重要。面对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优等生同样需要高层次的辅学等问题,通过相适性分析,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切入点,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着力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落脚点,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精准辅学模式。

3 “一心两线四提升”精准学业辅导模式的构建

搭建“供需相适”的精准学业辅导平台需要基于供需适配理论,通过线上线下“双阵地”,从帮扶精度、辅学维度、教学深度、联动广度“四个维度”形成“一心两线四提升”精准学业辅导模式。

3.1 “一心”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根本,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学业辅导中,同样应以学生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什么样的辅学方式适合什么样的群体,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如何进行学习评价等。通过关注学生的体验,从而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2 “两线”共促

当前混合式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中的常态化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外界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场所。学业辅导也应逐渐由单一形式向线上线下多元模式转变,在做好线下辅学的同时,积极通过线上渠道,通过网上“一对一”辅学帮助一些碍于情面不愿参加线下辅学的学生。此外,我们也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公众号等平台作为辅学的教学阵地,对于“大学物理”“大学数学”等覆盖面较广的公共课程,结合课程学习进度,通过每周按时推送,让学生接触到优质的辅学信息和辅导。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不仅借助网络和科技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还增强了学业辅导在时间上和进度上的灵活性。

3.3 “四维”提升

3.3.1 聚焦成长规律,提升帮扶精度

大学生每个阶段的成长都有一定的特征和规律。面对刚从“忙碌焦虑”的高中步入“舒适自由”大学的新生,学业辅导应更注重适应性教育和认知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适应学习节奏;大二阶段,则需要在认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能力提升,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进入教师课题组或者参加学科竞赛,不断攀登学业高峰;大三阶段,学生更多地开始接触专业课,院级学业辅导组织应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方向,明晰发展路径,做好学涯及生涯规划;进入大四后,则是学生大学生活的关键一年,学业辅导中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后稳步进入职场。因此,我们应聚焦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业问题。

3.3.2 聚焦辅学模式,提升辅学维度

面对当前辅学形式单一,且多针对成绩较差学生开展的现实情况。我们应不断聚焦精准辅学模式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升精准学业辅导的维度,通过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开展单独辅导、团体培训、专业讲座、特殊项目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精准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3]。针对学习成绩较好,有保研诉求的学生,开展“手把手教你上岸985”“教授有约茶话会”“学科竞赛知道多”等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辅学活动;面对成绩在中游的学生,通过“一对多”辅导、“一对一”答疑,使其不断向优等生“加速度”;面对成绩在及格线挣扎的学生,开展“21天教你轻松搞定四六级”“期末培教”“答疑志愿团”等刚需性学业辅导,鼓励学生重树信心,由“低分求过”向“高分稳过”转变。最终,形成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学习指导、咨询和支持。

3.3.3 聚焦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深度

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决定性因素。学业辅导中,不乏“朋辈讲师”,讲师的遴选也应通过学业水平的遴选和面试选拔的考核,以保证讲师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我们在讲师上岗前也应邀请相关教师针对《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高校教师必备科目对其进行培训,专业教师帮助讲师做好学情分析。这样才能在辅学过程中,“知全局,尽精微”,提升讲师的专业性,不仅帮助他人,同时也提升其自我输出的能力。此外,学校应明确讲师的职责和目标,以帮扶成效考评讲师,增加“金牌讲师”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讲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针对专业课等科目的学业辅导,我们也应推进院级辅学机构建设,充分实现专业化辅学,为大学生成长加油、助力。通过聚焦辅导教师的“专业性”,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不断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深度。

3.3.4 聚焦协同育人,提升联动广度

在“三全育人”视角下构建高校学业指导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4]。因此,建立专业教师、班导师、辅导员、学生干部四维协同精准育人新体系是增强精准辅学的有效途径。“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我们不能仅仅把学风建设当作辅导员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院乃至全校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工作中,应从学生、班级的学习状况、学习习惯、学业帮扶等多维度出发,充分调动专任教师、班导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统一思想,鼓励更多专任教师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答疑、学业困难帮扶和学业辅导;利用班导师开展科研能力培养和学业规划导航;抓稳辅导员思想引领的使命与航向,做好学困生思想关照,了解学生情况,畅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抓牢抓实学风建设;通过学生干部开展基础串讲、框架梳理、小班辅导等教辅活动,并结合具体实际不断优化辅学方式和路径。通过聚焦协同育人的“联动性”,多方发力,准确把握精准辅学的“策略”与“良方”,形成专业教师、班导师、辅导员、学生干部四维协同的精准育人新体系。

4 结语

供需适配性理论下构建的“一心两线四提升”的高校学业指导体系从“师”与“生”“辅”与“学”的供需适配性出发,对于不同学习阶段、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了更加精准化、专业化的学习指导、咨询和支持。通过学校统筹,院系配合和实施,逐步实现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学业定位,促进学生学业稳步提升,精准帮扶学困生,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红梅.“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21):145-147.

[2] 沙琳.需要和权利资格:转型期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的新视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 刘枫,李刁.高校大学生学习发展中心创新发展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9):79-81.

[4] 耿睿,詹逸思.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体系构建研究——以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为研究案例[J].江苏高教,2012(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