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机制下“管—服—导”三位一体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究
2024-08-10孙龙志
摘 要 随着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研究生跨专业录取越来越普遍,复杂的研究生生源导致的研究生之间的专业能力、年龄、学习经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高校在研究生培养管理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文章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立足于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培养的教育理念,提出了“管理—服务—引导”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探索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促进卓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管理;教育理念;综合素质;卓越研究生;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1.002
Explo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ervice Guidance" Trinity 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under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Mechanism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the number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the cross disciplinary admiss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The complex source of graduate students leads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ge, learning managers, and other aspects among graduate students.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graduate training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of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cademic innovation ability,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full participation, full attention, and all-round cultivation, it proposes a three in one 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management service guidance", explores the improve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graduate education.
Keywords graduate training managemen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comprehensive quality; outstanding graduate students; training system
研究生群体是我国学历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因此,创新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构建科学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研究生[1],是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三全育人”理念是立德树人视域下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2],能够实现研究生管理工作与育人工作的协同发展,为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机制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1 当前研究生培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参与度不足,实践育人有待进一步提升
研究生虽然自主时间相对较多,但投入科研项目的时间却占了大多数。所以,大部分学生对学院里的思政教育活动兴趣不是很大,很少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集体荣誉感也有所欠缺。在党建工作和学科竞赛中,研究生群体参与度不高。在研究生群体中,尤其是以博士生为主的阶层[3]年龄最大、思想更加成熟,已经逐步树立起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集体凝聚力在教育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明显不足。这些因素都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提出了不小的考验。同时,在研究生各类考核指标中,对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考核占大部分,且导师更注重研究生科研成果的产出,因此研究生群体参与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积极性低,难以形成系统的实践育人体系[4]。
1.2 学生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当前研究生招生选拔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考核依据,缺少对创新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5],许多学生的考研动机仅为更好地就业或逃避就业,虽然成绩较好,但实践动手能力欠缺,甚至科研工作动力不足,对科研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研究生求学阶段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训练产生消极影响,极大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由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很多学生学术交流意识和能力不足,创新思维不够活跃,科研成果创新性不够,缺少自身的独立见解。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存在一定的功利性,难以产出较好的科研成果,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难以提升。
1.3 心理健康问题形势日益严峻
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逐渐增多,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生培养存在着严格的学制规定和学术要求,由于短期内需要完成大量的学术任务,容易给研究生带来巨大的学业压力,尤其对于博士生,导师希望博士生能够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这需要时间的积累,而博士生希望尽早毕业,减轻生活压力,这两者形成了一定的矛盾。研究生往往在科研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遇到困难或研究结果不如预期时,可能会产生自我质疑和自我怀疑,影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目前国内研究生的平均资助并不高,学生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是奖助学金,研究生之间竞争激烈,争取研究项目、发表优质论文、获得奖学金等都是他们面临的挑战,这种竞争压力也会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研究生毕业后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在面对职业规划和就业选择时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迷茫。
大部分研究生心理健康咨询意识不足,自我疏导能力有限,难以及时寻求心理健康咨询的支持和帮助。同时,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关注欠缺,很难及时对研究生产生的心理危机进行预防和干预,甚至存在学生与导师关系冲突而导致研究生心理危机的事件[6]。
在研究生培养期间产生的以上问题都制约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 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对策分析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发展,研究生教育追求卓越的要求逐步提高,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也应改革创新。如何解决优化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搭建形成“管理—服务—引导”三位一体的研究生管理、服务、引导体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形成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创新育人的长效机制,是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探索和路径。
2.1 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服务组织
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的思政引领作用,把研究生思政教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构建以辅导员为主导的“辅导员—研究生会—年级会—班长”管理服务机制,高度重视学生组织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提升学生组织的自我价值认同感,在学生干部评优、学生奖助学金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逐步提升学生参与学生干部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以党建引领促科研发展,开展“科研探索之路”系列品牌活动,分享与挖掘科技发展、国家强盛与研究生从事的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动力,引导研究生定期开展“我与导师在一起”“新生篮球赛”等系列文体活动,提升研究生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
在博士生管理上,针对博士生对学校认同感低、管理松散、毕业年限不一致的问题,建立博士学生会,实行“年级贯通一体化”纵向管理,面向整体博士研究生开展思政管理教育工作,提升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强化实践,提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2.2 构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服务学生科研交流与创新能力提升
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能够促进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合作,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构建以学术年会和学术沙龙为主的学术交流平台。学术沙龙主要围绕研究生在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开展日常性的研究、研讨,产生创新思维、研究思路的碰撞,产生更多的创新思路。按照每2周一期、每期有固定主题,或定期邀请领域内相关专家,能对学生的困难、疑惑及科研创新点进行帮助和启发。学术年会主要为研究生提供研究成果报告和分享的平台,年会每学期1次或每年1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介绍最新研究动态,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提升学生学术影响。
在学术会议、研讨会或研究生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中,研究生有机会与来自不同研究领域和背景的同行进行交流,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想法。这种相互学习和合作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思维能力。促进研究生的学术思辨和创新能力,通过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研究生可以接触到前沿的学术研究动态和思想,了解不同学术观点和方法,并学习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和创新性地研究问题。这种学术思辨和创新能力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和科研能力至关重要。扩展了研究生的学术网络和人际关系。通过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研究生可以结识来自各地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建立学术合作关系和人际网络。这些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为研究生提供学术资源和机会,还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学术发展和职业发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了研究生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通过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发表演讲、展示研究成果或获得学术荣誉,研究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这对于他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很有帮助,例如申请奖学金、参与学术项目或求职时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成就。
2.3 落实导师责任制,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全过程教育与引导机制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负责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进行指导、辅导和评审。落实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可以确保导师充分履行学术指导的职责,帮助研究生在学术上取得进展和成果。导师与学生交流密切,对学生较为熟悉,可以方便地开展心理健康全过程教育与引导机制,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关怀和支持。
在研究生招生复试阶段,引入心理健康评测,由心理健康专家形成较为科学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为后续研究生培养提供针对性的参考。同时提供导师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导师培训和经验交流,通过分享成功经验、专业培训等方式,帮助导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导师的指导和引导能力。建立良好的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机制,使学生能够便捷地向导师反映自己的学业和心理问题。导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与学生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关系。导师围绕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解答研究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惑,防治心理疾病等。同时,导师应与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形成联动机制,在发现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引导其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服务,或向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高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通过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将学生的心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导师和辅导员,根据需要进行心理引导和介入。
导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定期与学生讨论研究进展、解答疑问,并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和参与学术活动。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也负责为研究生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帮助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为研究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3 结语
“管理—服务—引导”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深入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重点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学术创新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意识与心理健康意识提升等方面入手,通过组建学生自我管理服务机构,构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有效引导研究生心理健康等手段,探索形成研究生管理、服务、引导体系,深入优化研究生管理途径,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能够形成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学习的正反馈机制,是研究生管理的管理服务创新;依托组织机构和交流平台开展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全方位引导体系创新。该体系的实施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俊,曾伟.中国研究生管理研究现状与反思:2000~2010[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58-63.
[2] 蔡志刚.“三全育人”视域下开放大学思政教育质量提升路径刍探[J].成才之路,2024(5):5-8.
[3] 卫善春,张逸阳,沈小丹,等.基于“学科平台化”的博士生网状管理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231-232.
[4] 安哲锋,齐书宇,李敏.研究生学业支持服务工作之现状与思考——基于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实践[J].北京教育(德育),2014(Z1):58-60.
[5] 袁梦迪.管理视角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J].商业文化,2021(24):84-85.
[6] 张永然,许晶晶.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导师的应对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