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胎妊娠孕妇并发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08-09张春联张琳赵国翠肖继贤

大医生 2024年13期

【摘要】目的 探讨单胎妊娠孕妇并发子痫前期(PE)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临沧市人民医院进行产检的98例单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妇是否发生PE分为发生PE组(30例)与未发生PE组(68例)。比较两组孕妇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单胎妊娠孕妇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孕妇的孕周、分娩孕周、孕产次、不良孕产史、合并高脂血症、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PE家族史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PE组孕妇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占比高于未发生PE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低于未发生PE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PI)水平高于未发生PE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血清PLGF降低和UTPI升高均是影响单胎妊娠孕妇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血清PLGF降低和UTPI升高均是单胎妊娠孕妇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密切关注。

【关键词】单胎妊娠;子痫前期;胎盘生长因子;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3.0109.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3.036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产科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孕妇在怀孕前血压正常,但在妊娠20周之后出现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等症状,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引发宫内窘迫、早产等问题,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因此,积极寻找PE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PE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是母体、胎盘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发生与胎盘滋养细胞分泌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2-3]。滋养细胞分泌功能障碍可导致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等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异常,妊娠早期即可检测血清PLGF水平,而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PI)则是反映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之一[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单胎妊娠孕妇并发PE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临沧市人民医院产检的98例单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妇是否发生PE分为发生PE组(30例)与未发生PE组(68例)。发生PE组孕妇年龄24~32岁,平均年龄(27.32±3.16)岁;BMI 22~28 kg/m2,平均BMI(25.11±2.15)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大专及以上22例。未发生PE组孕妇年龄24~32岁,平均年龄(26.98±3.26)岁;BMI 22~28 kg/m2,平均BMI(24.98±2.32)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大专及以上52例。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临沧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发生PE组孕妇符合PE的诊断标准[5];⑵均为单胎妊娠。排除标准:⑴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⑵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⑶合并恶性肿瘤者;⑷有精神病史、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⑸合并贫血、胎膜早破等并发症者;⑹妊娠期服用抗生素或其他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药物者;⑺有高血压史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孕妇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包括孕周、分娩孕周、孕产次(初产妇、经产妇)、不良孕产史(女性流产、子宫内胚胎停育、畸形和死胎等不良孕产史)、合并疾病(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肾病)、PE家族史、血清PLGF和UTPI水平。采集发生PE组孕妇入院时及未发生PE组孕妇孕检时空腹肘静脉血3 mL,采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0 cm),取血清。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广西艾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桂械注准20222220104,型号:LC-6200)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LGF水平。采用全数字超声显像诊断仪(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72061762,型号:CTS-5500)测量两组孕妇的双侧UTPI水平,最终结果取双侧的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孕妇临床资料。⑵分析影响单胎妊娠孕妇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胎妊娠孕妇发生PE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孕妇的孕周、分娩孕周、孕产次占比、不良孕产史占比、合并高脂血症占比、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占比和PE家族史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PE组孕妇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占比高于未发生PE组,血清PLGF水平低于未发生PE组,UTPI水平高于未发生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影响单胎妊娠孕妇发生PE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将可能影响单胎妊娠孕妇发生 PE 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单胎妊娠孕妇是否发生PE为因变量(否=0,是=1),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为自变量,合并2型糖尿病(否=0,是=1)、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否=0,是=1)、血清PLGF、UTPI为连续变量原值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血清PLGF降低和UTPI升高均是影响单胎妊娠孕妇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2。

3 讨论

PE作为妊娠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引发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其生理和病理机制主要涉及胎盘缺氧、缺血状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胎盘浅着床,同时孕妇的遗传背景及免疫失衡改变也可增加易感性[6]。从临床角度来看,PE属于胎盘源性疾病。针对PE的发生,积极寻找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和及时治疗该疾病,进而改善其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健康。PE孕妇胎盘异常、炎症反应可激活其血管内皮细胞,临床多出现各种血清标记物的水平改变,在母体胎盘中的PLGF水平较高,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PLGF水平在整个妊娠期间会出现波动,且与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均存在密切联系[7];UTPI能够有效反映子宫血管痉挛程度,也有研究显示,UTPI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8]。因此,临床中常采用多指标联合检测对PE行早期筛查。

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PE组孕妇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占比高于未发生PE组,血清PLGF水平低于未发生PE组,UTPI水平高于未发生PE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血清PLGF降低和UTPI升高是单胎妊娠孕妇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范明林等[9]在单胎妊娠孕妇发生PE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中也提出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妇妊娠期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时,产妇全身血管内皮细胞已被损伤,可影响体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合成,并削弱绒毛外滋养细胞的增殖、浸润能力,阻碍血管重塑,造成胎盘缺血、缺氧,进一步加剧孕妇全身血管内皮损伤,引发全身小血管痉挛,最终导致PE发生。PLGF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最初在胎盘组织中被发现,在胎盘血管重塑、胎盘绒毛组织生长过程中,不仅能有效促进孕妇胎盘新生血管的形成,还能与膜表面的受体可溶性酪氨酸激酶相结合,共同促进滋养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维持胎盘功能的正常运作,从而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若孕妇血清PLGF水平出现异常,则可能与早产、自然流产、PE和胎儿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结局有关[10]。分析原因为,孕妇罹患PE会引起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的硬化,导致孕妇胎盘出现缺血和缺氧现象,并对血管内皮细胞和滋养细胞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PLGF水平降低,干扰胎盘血管床的正常发育和子宫螺旋动脉的重塑过程,若未得到及时纠正,最终可演变为PE[11]。孕妇从孕5~7周开始,胎盘滋养细胞可对子宫螺旋动脉进行侵袭,从而引起动脉管腔扩张,并造成管壁弹性降低,导致血管阻力的降低,此过程可持续至孕22~28周。与此同时,子宫动脉由非妊娠时的高阻低排状态转变为妊娠后的低阻高排状态,动脉由非妊娠时的屈曲状态逐步变直,管腔扩大,血流量增加和血流速度加快[12-13]。但发生PE孕妇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降低,使子宫-胎盘循环仍处于高阻低排状态。血流阻力增大,子宫动脉多普勒频谱显示为舒张期血流速度变慢,呈现高阻力血流改变的特征,导致UTPI水平升高[14]。有研究表明,子宫动脉血流可反映子宫胎盘的循环阻抗,UTPI高水平有助于临床对不良妊娠结局进行预测[15]。

综上所述,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血清PLGF水平降低和UTPI升高均是单胎妊娠孕妇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单胎妊娠孕妇孕检中,临床应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监测,以便于及时、有效采取处理措施并降低PE发生情况。

参考文献

蓝湘鑫,宋宁宁,张迅,等. 201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子痫前期的妊娠早期筛查与预防指南要点解读[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0, 29(5): 385-388.

宋素香,徐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ERK1/2信号通路调控子痫前期滋养层细胞侵袭和增殖相关机制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 2023, 38(7): 1045-1050.

梁结明,刘国成.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3, 50(4): 405-408, 420.

徐晓冬,尚丽新,曲冬颖.孕早期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妊娠相关蛋白-A、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联合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子痫前期预测价值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 2021, 49(1): 44-46, 49.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妊娠期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 56(11): 737-745.

谢芳,张晓燕,苏敏,等.子痫前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和风险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7(12): 1400-1406.

陈佳,郭静,韩悦,等.联合检测妊娠早中期孕妇血清PAPP-A、PLGF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预测子痫前期的临床意义[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 33(2): 60-64.

王程锦,邢忠兴,刘静. PP13、PAPP-A联合PLGF对子痫前期早期筛查的价值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1, 22(1): 74-75.

范明林,韦惠,陈丽萍,等.孕中期血清sFlt-1/PLGF联合高危因素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中的应用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18(3): 91-94.

祝淡抹,刘雪琼,卢丹.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胎盘生长因子预测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0, 47(4): 384-387.

孙文苑,马利娟,吴思沂,等.孕中期血清sFlt-1、PIGF和补体系统激活因子对子痫前期危险因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0, 21(5): 489-491.

贾丽娅,袁媛,李卫文,等.胎盘生长因子联合子宫动脉、脐带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妊娠妇女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 22(1): 54-58.

刘纪君,李雪蕾,陈红波,等.孕早期PlGF联合PAPP-A、MAP、UtPI预测子痫前期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4): 476-481.

孔凡静,王莉,杜趁香,等.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孕中期血清PLGF、sFlt-1、ET-1水平的临床预测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2, 40(5): 572-575, 580.

蔡莉娜,刘剑波,吴树彪,等.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胎盘生长因子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7): 827-830.

作者简介:张春联,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子痫前期预测、临床观察及综合防控区域管理。

通信作者:肖继贤,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子痫前期预测、临床观察及综合防控区域管理。E-mail:32972478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