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2024-08-09吴蓝津
【摘要】目的 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和观察组(50例,给予注射用rhBNP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B型脑钠肽(BNP)水平、尿素氮(BUN)水平、血肌酐(SCr)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R、SBP和DB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NP和SCr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组间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注射用rhBNP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助于保护心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
【关键词】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3.007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3.024
急性心力衰竭多因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缺血诱发,可造成心肌收缩力降低和心功能迅速降低,若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通过扩张血管达到改善局部血流的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2]。但单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如何优化治疗方案是临床研究重点[3]。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属生物制剂Sueif1VMCxYfgY1D7GJ2Ig==,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提高心功能,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理想,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rhBNP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8例、18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0.45±8.72)岁;BMI 18.50~28.00 kg/m2,平均BMI(22.76±2.27)kg/m2;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5]: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12例、14例、2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35例、15例;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61.70±10.38)岁;BMI 19.00~27.50 kg/m2,平均BMI(22.29±1.85)kg/m2;NYHA分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14例、18例、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6];⑵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⑴妊娠期、哺乳期或备孕期妇女;⑵合并肺结核、肝肾综合征、消化性溃疡和炎症性肠病等疾病者;⑶合并恶性肿瘤者;⑷合并精神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经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2 L/min,无二氧化碳潴留时,可调至6~8 L/min,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90%可停止吸氧。将呋塞米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310,规格:2 mL∶20 mg)40 mg与0.9%氯化钠溶液100 mL混匀后进行静脉滴注,24 h用药量<80 mg,1次/d,连续用药3 d。给予对照组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Novartis Farma S.p.A.,国药准字HJ20170362,规格:50 mg/片),25 mg/次,2次/d,治疗4周。给予观察组患者rhBNP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rhBNP(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规格:0.5 mg∶5 000 U)首次给药剂量为1.5 μg/kg,最大用量为500 μg,缓慢静脉推注,3~5 min完成,完成首次给药后,剂量改为0.007 5 μg/(kg·min),最大用量为5 000 μg,持续静脉滴注,连续用药3 d。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用法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呼吸困难、低血压、气短心慌等)消失,NYHA分级较治疗前改善≥2级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1级≤NYHA分级较治疗前改善<2级为有效;临床症状与NYHA分级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7]。⑵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采用超声诊断系统(飞利浦,型号:EPIQ 7C)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⑶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采用监护仪(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国械注进20163072540,型号:BSM-6301C)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⑷比较两组患者B型脑钠肽(BNP)、尿素氮(BUN)与血肌酐(SCr)水平。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肘静脉血3 mL,采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8.5 cm),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国械注进20172221042,型号:日立 LABOSPECT 008 AS),以比色法测定血清SCr和BUN水平;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肘静脉血2 mL,抗凝后取血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BNP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均升高,LVEDD和LVES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R、SBP和DB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BNP、BUN和SCr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NP、BUN和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NP和SCr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能抑制脑啡肽酶活性,以发挥扩张血管、利尿等功效。同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还有助于抑制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对减轻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具有显著作用[8]。但单用效果有限,因此,联合用药成为研究热点。rhBNP能有效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而减轻心脏负荷,缓解病情[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治疗方案能显著提高疗效,这可能是因两者联合用药,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rh-BNP能扩张肺循环血管,降低右心压力,控制肺毛细血管楔压值,减轻肺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另外,rhBNP可补充外源性脑利钠肽,抑制交感神经递质的分泌释放,进而抑制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提高疗效[10]。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均升高,LVEDD和LVES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治疗方案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分析原因为,rhBNP能抑制心肌纤维母细胞的复制,进而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微循环,提高正性肌力[11]。临床还有报道显示,rhBNP可通过与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结合,改善环磷酸鸟苷水平,保护心肌细胞[12]。rhBNP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用药可增强利尿作用,这也有助于改善LVEF、LVEDD与LVESD水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R、SBP和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rhBNP的应用有利于心肌细胞和冠脉血管的保护,减少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进而减轻血管痉挛,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BNP和SCr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提示rhBNP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心脏负荷,保护肾功能,这可能与rhBNP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和三磷酸腺苷的利用效率有关[13]。
综上所述,rhBNP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可靠,能改善血流动力学,保护心功能。
参考文献
刘静,刘恒亮,白树鸣,等.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冠脉病变特点[J].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20): 3424-3428.
邵夏炎,刘洪智,杨贝贝,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用药策略[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0, 36(3): 248-252.
张小红,薛竟宜,李俭强,等.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8, 34(12): 1215-1218.
付龙,郭亮,张月兰.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17): 1984-1988.
PONIKOWSKI P, VOORS A A, ANKER S D, et al. 2016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J]. Kardiol Pol, 2016, 74(10): 1037-1147.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8(10): 925-930.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心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诊急性心力衰竭单元建设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6): 532-537.
涂克祥,王岳松,邵旭武,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应用[J]. 安徽医药, 2021, 25(3): 611-613.
尹成龙,丁佳佳.沙库巴曲缬沙坦与重组人脑利钠肽序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预后[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 31(8): 34-38.
黄俊娇,梁玉,林杨葵.重组人脑利钠肽和沙库巴曲缬沙坦序贯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5(11): 1296-1300.
李科,王国兴.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5(16): 1646-1650.
闫述钧,韦国千,夏洪远,等. rhBNP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25): 4899-4901.
李娜,盛柯杰,白梦蝶,等.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 2019, 40(4): 333-335.
作者简介:吴蓝津,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内科相关疾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