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用于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4-08-09王卫军
【摘要】目的 分析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用于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ROM)、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Lysholm 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评分、髋-膝-踝角(HKA)、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IL-1β]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ROM均增大,VAS疼痛评分均降低,LKS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ROM更大,VAS疼痛评分更低,LKSS评分更高(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HKA均增大,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HKA更大,SF-36评分更高(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TNF-α、IL-8和IL-1β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用于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病变患者可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理想。
【关键词】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病变;关节活动度;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3.0051.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3.017
膝骨关节炎会导致膝关节内侧发生明显疼痛和肿胀,严重时会限制患者的行动能力[1]。对于内侧间室病变的治疗,通常采取手术治疗等方法,手术治疗重点在于修复或重建受损的关节结构,以达到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2]。单髁关节置换术通过植入人工关节来替换受损的关节面,从而恢复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可以选择活动平台或固定平台两种类型的假体进行置换[3]。相较于传统的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仿真度,能够更精确地模拟自然膝关节的运动模式[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病变的效果并观察其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59.21±7.35)岁;患膝:左膝14例,右膝1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59.31±7.11)岁;患膝:左膝13例,右膝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病变的诊断标准[5];⑵疼痛均为膝关节内侧;⑶膝关节屈曲畸形<10°,内翻畸形<10°;⑷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结构和功能完整。排除标准:⑴合并精神病或认知障碍者;⑵有膝部骨折史者;⑶合并严重感染者;⑷合并其他膝关节疾病者。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利用间隙定位法,在关节间隙插入金属垫块,去除内侧髁及髁间窝、内侧副韧带下方、胫骨前侧的骨赘。患者屈膝后,选择适合的股骨截骨导板,在紧贴远端股骨髁的截骨面后处固定。对后髁与其后斜面给予截除,完成假体试模安装,即可开始对关节伸屈运动的测试。安装胫骨侧和股骨侧假体并固定,以骨水泥(上海意久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130546,型号:ARJ0130)固化后,使用1 500 mL的0.9%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植入引流管。最后逐层进行伤口缝合。观察组患者行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髓内定位股骨侧后手动插入空心髓内杆,使其与股骨长轴平行,后安装截骨导板,行股骨后髁截骨,以0号研磨杆对股骨进行研磨,研磨至膝关节的屈伸间隙完全相等。两组患者术后均静脉滴注青霉素钠[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377,规格:0.48 g(80万单位)]200~2 000万单位/d,分2~4次给药,持续用药3 d。通过冰敷减轻渗血、肿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规格:1 mL∶5 000 AXa单位)1.0 mL/次,48 h/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6020480,规格:0.3 g/片)0.3 g/次,3次/d,至术后1个月;术后48 h内拔除伤口引流管,术后1周逐渐进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均持续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ROM)、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Lysholm 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评分。使用关节量角器(上海瑞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Baseline)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ROM;于术前和术后1年采用VAS[6]疼痛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最高分10分,分数越低代表疼痛越轻;LKSS[7]评分包括疼痛、活动度和稳定性,最高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⑵比较两组患者髋-膝-踝角(HKA)、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测量两组患者HKA(测定时间点均是术前和术后1周):确定髋关节中心点和膝关节中心点,并连接这两点形成一条线段,确定膝关节中心点和踝关节中心点,并连接这两点形成另一条线段,计算这两条线段内侧所成的角度,并将此角度减去180°,即为HKA。采用SF-36[8]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测定时间点是术前和术后1周),SF-36评分总分最高为100分,评分越低代表生活质量越差。⑶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采集两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集时间点为术前与术后1周),采用离心机离心5 min(转速为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5 cm),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鲁械注准20192220157,型号:BK-400)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IL-1β水平(试剂盒均来自天津肽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方法均为酶联免疫吸附法)。⑷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肿胀、 疼痛和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各项并发症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ROM、VAS疼痛评分和LKS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ROM、VAS疼痛评分和LK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ROM均增大,VAS疼痛评分均降低,LKS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ROM更大,VAS疼痛评分更低,LKS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KA、SF-36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HKA、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HKA均增大,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HKA更大,SF-36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各项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TNF-α、IL-8和IL-1β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单髁关节置换术以人工关节替换受损的关节面,恢复关节的正常结构与功能[9]。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设计相对简单,植入后的稳定性较高,但当承受较大的压力和摩擦力时,关节面磨损较严重,可能引发假体松动等问题。而活动平台假体的设计允许关节面在活动时发生细微的位移,有助于分散关节承受的压力和摩擦力,进而减少磨损[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ROM均增大,VAS疼痛评分均降低,LKS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ROM更大,VAS疼痛评分更低,LKSS评分更高,提示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可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分析原因为,活动平台的股骨髁假体与内衬的接触面积较大,可避免局部应力过高而加速磨损等问题,确保植入物稳定性。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能够精准去除病变的关节组织,恢复关节至正常的解剖结构,提升关节稳定性并提高承重能力,减少疼痛感[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HKA均增大,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HKA更大,SF-36评分更高,提示活动平台在恢复下肢力线方面表现出优势,能够快速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缩短康复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活动平台的稳定运作依赖于内侧副韧带的适宜张力,通过实现股骨与胫骨组件间的紧密贴合,有效防止垫片脱位,从而确保活动平台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对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术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将更自然、流畅。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TNF-α、IL-8和IL-1β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术后的炎症反应较轻。分析原因为,手术均会对机体造成创伤性刺激,抑制免疫功能,促使机体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引发炎症反应,加重疼痛;而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自身的关节组织,机体稳定性更佳,减少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并缩短恢复时间,炎症反应更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能够降低对周边组织的侵害,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能更精确地锁定病变区域,实现更细致的手术操作,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用于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病变患者可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理想。
参考文献
章晓云,曾浩,孟林.膝骨关节炎疼痛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3, 29(1): 50-58.
雷雪枫,张文正,涂意辉,等.骨水泥型和生物型Oxford假体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 2023, 29(10): 929-933.
芦浩,王鹏,王智勇,等.单髁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围术期指标和膝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河北医学, 2023, 29(2): 317-322.
李金凤,路玉峰,乔锋,等.活动与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术短期疗效对比[J].实用骨科杂志, 2022, 28(10): 892-897.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骨科学专家委员会.膝骨关节炎阶梯治疗专家共识(2018年版)[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 13(1): 124-130.
孙兵,车晓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6): 645.
黄乐春,胡惠民,梁宇翔.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述[J].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13): 50-53.
杨小湜,王阳,李秀君,等. SF-36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 解剖科学进展, 2009, 15(4): 383-385.
薛华明,马童,文涛,等.膝单髁置换术治疗外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中期随访研究[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3, 16(3): 206-212.
谭红略,于进洋,王啸,等.膝关节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后衬垫脱位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2, 43(5): 267-271.
张仁卓,荆琳,潘丽,等.固定平台假体与活动平台假体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 2021, 61(13): 84-86.
作者简介:王卫军,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