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向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4-08-09陈刚

大医生 2024年13期

【摘要】目的 探讨万向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LCP)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行外固定架与克氏针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万向掌侧双柱 LCP 与克氏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折复位质量及术后腕关节活动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均增高,关节面台阶降低,且观察组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均更高,关节面台阶更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及旋后腕关节活动度均更大(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万向掌侧双柱LCP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恢复腕关节活动度,且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万向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克氏针;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3.004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3.014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骨科较为常见,青年患者多是由运动伤、交通伤等损伤导致疾病发生,同时伴有韧带损伤等严重合并伤;而老年患者主要是因骨质疏松导致疾病发生,多有骨质脆性增加、感受器反馈减弱等表现[1]。传统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复位丢失风险、肌腱损伤和功能恢复不理想等弊端,容易导致骨折二次移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近年来,随着骨折治疗理念认识的深入及锁定加压钢板(LCP)等新型材料的出现,可以通过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等多种手术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但复位后固定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3]。而万向掌侧双柱基于“三柱理论”,主要固定桡侧柱及中间柱,可有效贴合桡骨远端解剖,具有良好的成角稳定性[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万向掌侧双柱LCP与克氏针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6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5.89±9.74)岁;骨折部位:左侧11例,右侧15例;国际内固定协会(AO)分型[5]:C1型9例,C2型12例,C3型5例;受伤原因:交通伤15例,摔伤8例,高坠伤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5.27±10.61)岁;骨折部位:左侧12例,右侧14例;AO分型:C1型8例,C2型14例,C3型4例;受伤原因:交通伤13例,摔伤9例,高坠伤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6],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⑵AO分型为C型;⑶新鲜闭合性骨折;⑷有明确外伤史。排除标准:⑴病理性骨折者;⑵伴认知功能异常者;⑶伴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⑷合并神经、肌肉肌腱严重损伤者;⑸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者;⑹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

1.2 手术方法 患者术前均行臂丛神经阻滞,止血带置于上臂用于止血,常规消毒、铺巾。对照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在 C 形臂X线机(西安集智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型号:JZ06-1)透视下牵引复位,外固定器临时固定,取掌侧或背侧小切口,克氏针固定骨折块,复位满意后,在桡骨干及第 2 掌骨桡背侧各作两个 1 cm切口,安放保护性套管及单臂式骨科外固定支架(常州华森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型号: WGD-I-FK2A),检查复位良好后, 冲洗并缝合切口。 观察组患者给予万向掌侧双柱LCP联合克氏针治疗,前臂远端掌侧桡骨前侧(Henry)切口入路,自腕横纹在桡侧腕屈肌腱和桡动脉间取合适长度手术切口,切开后沿肱桡肌内侧缘与桡侧腕屈肌间隙分离暴露桡动脉、旋前方肌,沿桡骨附着处切开,将骨折端暴露在视野中,清除血肿、软组织;恢复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平整性及桡骨长度,采用克氏针固定骨折块进行辅助复位,复位满意后于掌侧放置锁定金属接骨板(北京贝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ABLS613),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置入螺钉,修复旋前方肌,关闭创口,放置引流。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对症治疗,于术后2~3周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加特兰德-韦利(Gartland-Werley)评分评估疗效,总分最高23分,优:0~2分;良:3~8分;可:9~20分;差:21~23分[7]。⑵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及关节面台阶,仪器采用医用诊断X线摄影系统(上海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型号:DRX502型)。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度。用关节量角器(日本欧技,型号:GS-103)测量患者术后6个月腕关节的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及旋后活动度。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螺钉松动+创伤性关节炎+肌腱磨损+骨折复位丢失+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关节面台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增高,关节面台阶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腕关节活动度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克氏针具有操作方便、可灵活固定及对软组织损伤小等特点,2.4 mm万向掌侧双柱LCP符合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特征,在粉碎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中优势显著[8-9]。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两者联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两组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这两种术式均有满意的疗效。外固定架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可恢复桡骨长度,借助持续轴向静力牵引外加固定,周围韧带牵张形成内支架有利于骨折复位。韧带牵拉复位具有可保留软组织完整性的优点,利于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对于难以复位的情况,如骨折粉碎严重,外固定架能够进行简单复位和固定,不会出现切开复位无法固定的情况[10]。但其缺点在于治疗时间较长,无法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可能发生掌指关节、腕关节僵硬;轴向牵引力量过大可能导致愈合延迟、腕骨分离及骨不连等;且仅有轴向牵拉作用,不能恢复无韧带附着孤立性骨块的正常解剖位置,因此关节面台阶不平整,稳定作用较差[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高于术前,关节面台阶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高于对照组,关节面台阶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各项腕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愈合良好,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万向掌侧双柱LCP可在直视下操作,复位精确,并能恢复远侧桡腕、桡尺关节协调性,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尽早实现功能锻炼;锁定螺钉与钢板的角稳定性可以减少与骨质的直接接触,保护骨折段血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观察组术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少。长时间使用外固定架或牵引力度过大可能会造成软组织粘连,进而导致患者关节僵硬;针道与外界相通可增加感染风险;外固定架无法复位月骨窝碎骨片,需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并植骨;且其属于间接复位固定,对于无韧带附着的孤立性骨块并不适合[12]。由于掌侧皮质相对较厚,在复位后提供了稳定的支撑作用,有利于维持骨骼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此外,掌侧面的软组织层相对平坦且较厚,为患者的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增强周围组织术后的稳定性[13]。但考虑是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的原因,结果可信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后续需纳入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与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相比,万向掌侧双柱LCP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腕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参考文献

李海波,马宝通.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 2023, 29(3): 406-410.

王同,牛鸣,吴旭年,等. 桡骨远端骨折应用传统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J]. 中外医学研究, 2023, 21(10): 31-34.

CUI X, LIANG L, LI Y Y, et al.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small splint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 complicated with ulnar styloid process fracture[J].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9, 25(18): 73-76.

VARGHESE V D, SMITHAM P, HOWELL S, et al. POWIFF- Prospective study of wrist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 A protocol for a single centre, superiority,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the VRP (2. 0) distal radius plate (Austofix) versus the VA-LCP (Depuy-Synthes)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18, 19(1): 131.

卓金,王莎莎,陈其强,等. 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质量: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外固定架及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 23(32): 5126-5132.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9, 21(2): 93-101.

余霄.桡骨远端骨折的AAOS治疗指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8(22): 1887-1891.

张振军,刘照睿,李惠莲,等.桡骨远端骨折预后的预测和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 2016, 29(11): 1516-1518.

李金平,邓志勇,张崇彬.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 2020, 22(8): 605-609.

姚俊铭. 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D].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23.

吴可晚,林凯路,谢路.外固定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序贯治疗合并干骺端粉碎的桡骨远端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20, 36(6): 441-444.

魏小康,王传舜,李豪青.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与掌侧入路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J].上海医学, 2021, 44(5): 343-347.

何文浩,纪亲龙.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 2022, 46(6): 875-876.

作者简介:陈刚,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关节及四肢创伤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