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效果观察
2024-08-09王福建
【摘要】目的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接受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FD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酪酸梭菌活菌散,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胃消食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生长抑素(SS)]水平、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表(FDDQL)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整体疗效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GAS和MTL水平均升高,SS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更优(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FDDQ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能有效缓解FD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未增多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健胃消食口服液;酪酸梭菌活菌散;胃肠激素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3.0017.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3.00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主要表现为饱胀感、腹部疼痛和烧灼感等症状,由于儿童脏腑娇嫩,肠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更易发生FD[1]。当前,临床主要采用抑酸药、促动力药和消化酶药物等治疗FD,其中酪酸梭菌活菌散能够平衡体内肠道菌群,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胃肠道功能[2]。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FD患儿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中医认为,FD发病与脾胃功能失调相关,而健胃消食口服液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和胃的功效,在治疗FD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3]。基于此,本研究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采用健胃消食口服液与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FD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62±1.34)岁。观察组患儿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6.34±1.22)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法定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西医FD的诊断标准[4];⑵符合脾胃虚弱证的中医辨证标准[5](主证:脘腹胀满、食少纳差、胃脘隐痛、大便溏软;次证:嗳气呃逆、头晕乏力;舌脉象:舌质淡,舌苔白逆,脉细弱);⑶年龄1~12岁;⑷既往1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或促胃动力药物。排除标准:⑴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儿;⑵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儿;⑶伴有呼吸道感染疾病或代谢性疾病患儿;⑷患有先天性智力缺陷患儿。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88,规格:500 mg/袋),500 mg/次,3次/d。观察组:加用健胃消食口服液(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94,规格:10 mL/支)治疗,3岁以下患儿5 mL/次;3岁或以上患儿10 mL/次,2次/d,服用时间为餐后30 min。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儿疗效。显效: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基本消失,食量恢复为发病前的3/4,中医证候积分>70%;有效: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有所缓解,食量恢复但小于发病前的3/4,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及食量无恢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⑵比较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主证分为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总分范围0~24分;次证分为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总分范围0~12分,分值与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7]。⑶比较两组患儿各项症状改善时间。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改善标准:无恶心呕吐出现)、腹胀腹痛(改善标准:无右上、右下腹疼痛,无夜间痛醒)、食欲不振(改善标准:食量完全或基本恢复至发病前水平)和大便性状(改善标准:无水样便等,大便性质正常)。⑷比较两组患儿胃肠激素水平。采集患儿静脉血(采集时间为治疗前后,采集量为5 mL),用离心机离心20 min(转速设置为3 000 r/min,半径设置为12 cm),取上清液,检测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生长抑素(SS)水平,采用上海赛培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放射免疫法)。⑸比较两组患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表(FDDQL)评分。FDDQL评分包含43个条目,共8个领域,总分最高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佳[8]。⑹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口干+皮疹+头晕)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整体疗效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主证、次证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主证、次证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各项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AS和MTL水平均升高,SS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5 两组患儿FDDQ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FDDQ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DDQ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发生1例口干、 2例皮疹和1例头晕;对照组患儿发生口干、皮疹、头晕各1例,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000,P值=1.000)。且未经处理自行消失。
3 讨论
近年来,FD已成为儿科门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症状反复发作。中医将FD归为“胃痛”“痞满”等范畴,其认为小儿稚体娇嫩,脾胃薄弱,御邪能力较弱,易出现胃脘隐痛、脘腹胀满等症状,治以健脾理气、消食化积、益气养胃,达到疾病向愈的目的[9]。
本研究观察组患儿疗效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症状改善时间均更短,提示FD患儿采用健胃消食口服液与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的效果更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原因为,酪酸梭菌活菌散中的活菌能够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同时能够刺激肠道黏膜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肠道免疫功能,加速肠黏膜再生和修复,进而缓解消化不良症状[10]。健胃消食口服液方中以太子参为君药、以山药为臣药,主要功效是补脾益气、强健脾胃,加上炒麦芽、山楂消食化积、散瘀行滞,陈皮通调脾胃气机[11]。诸药合用,有利于增强药效,缩短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的时间。有研究指出,胃肠激素通过调节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食欲和营养吸收等功能,维持着胃肠功能的平衡与稳定,其水平异常与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后GAS和MTL水平均升高,SS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GAS和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S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可更有效调节胃肠激素水平。究其原因在于健胃消食口服液中太子参、山药有利于健脾养气,改善胃肠环境,促进消化酶的分泌,从而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山楂能够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进而维持胃肠激素的正常水平[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FDDQ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更高,提示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究其原因,加用健胃消食口服液症状改善时间更短、症状改善更明显,且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更佳,进而能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差异,提示加用健胃消食口服液安全性良好。分析原因为,健胃消食口服液中的药材医食同源,诸药配伍,共奏健脾益胃,理气消食之功,安全性理想。
综上所述,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能有效缓解FD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改善时间,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同时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吴捷,王雪峰.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2, 37(1): 7-11.
何祖蕙,杨辉,杨光.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2, 37(12): 2804-2807.
李文元,李小芹,于静等.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 18(6): 523-52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6): 423-42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7, 25(12): 889-894.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8): 3619-362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356.
吴宇航. 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中文版再考核及其临床应用评价[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王垂杰,姜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3, 31(10): 739-743.
严海燕,李小芹,秦凌云.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复方胃蛋白酶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1, 36(11): 2351-2355.
俞萍.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对儿童功能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22, 41(36): 163-166.
乔肖伟,王甦.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异常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 42(5): 1093-1096.
张冲,万荣,杨云志,等.健胃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血清神经肽Y水平、摄食情况的影响[J].临床消化杂志, 2022, 34(6): 422-425.
作者简介:王福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