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用于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2024-08-09吕丽琴高永华尹浩浩牛潇雅
【摘要】目的 研究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在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榆林市榆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8例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将患儿分为重症组(34例)和非重症组(54例)。另根据预后不同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12例)和预后良好组(76例)。比较不同病情程度和不同预后患儿的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征象在判断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中的价值。结果 重症组患儿肺实变影分型为大叶性占比高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患儿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与树芽征占比均高于非重症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肺实变影分型为大叶性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与树芽征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实变影分型为大叶性、磨玻璃样改变与支气管充气征是影响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预测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结论 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有助于判断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程度,可为预后不良的判断提供依据,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评估;预后判断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3.0007.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3.003
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5岁以上的学龄儿童,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有发热、干咳等症状,若病情迁延,可造成高热、肝功能障碍、心肌炎等后遗症,甚至导致患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1]。因此,对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进行早期评估,对指导临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是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方法,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具有分辨率高、耗时短、辐射小和扫描范围广的特点,逐渐应用于临床各类肺炎患儿的诊疗中[2]。但有关其在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应用的报道还较为少见。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榆林市榆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8例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即可判断为重症:⑴存在低氧血症征象,即血氧饱和度≤92%或可见中心性发绀、呼吸困难;⑵发生间歇性呼吸暂停;⑶临床可见脱水征或发生胸腔积液、脓毒症或肺外感染等并发症;⑷意识障碍[3]。根据病情程度将患儿分为重症组(34例)和非重症组(54例)。重症组患儿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90±2.45)岁;BMI 16.10~21.00 kg/m2,平均BMI(18.25±2.10)kg/m2。非重症组患儿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87±2.51)岁;BMI 15.50~21.20 kg/m2,平均BMI(18.10±1.97)kg/m2。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自入院后开始记录,出院后继续进行随访,以电话、微信或入院复诊形式进行,记录3个月内预后情况。患儿治疗后咳嗽、发热症状均无缓解,X线见肺部病变无变化需转上级医院,或患儿发生心肌炎、支气管炎或病情复发等后遗症,甚至死亡即为预后不良。治疗和随访期间,88例患儿中12例预后不良,其中5例转上级医院,3例发生心肌炎,2例发生支气管炎,2例病情复发,将其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患儿纳入预后良好组(76例)。预后不良组患儿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73±2.30)岁;BMI 16.00~21.20 kg/m2,平均BMI(18.20±2.49)kg/m2。预后良好组患儿中男性48例,女性28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86±2.25)岁;BMI 15.50~21.00 kg/m2,平均BMI(18.15±1.74)kg/m2。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榆林市榆阳区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患儿均经病原菌检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感染[4];⑵年龄≤12岁;⑶患儿均接受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检查,且图像质量清晰。排除标准:⑴合并脑膜炎、病毒性肝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先天性心脏病和脑瘫患儿;⑵合并手足口病、腮腺炎和感染性痢疾患儿;⑶合并免疫缺陷或染色体异常患儿;⑷合并恶性肿瘤或脏器先天性畸形患儿。
1.2 研究方法 采用16排螺旋CT(西门子,型号:SOMATOM Emotion 6-slice configuration)进行检查,患儿取仰卧位,自横膈至肺尖进行检查,设置管电压为110 kV、管电流为25 mAs、层厚为8 mm、层间距为8 mm。观察患儿肺部病变特征,记录相关数据,并将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组技术处理图像,记录肺部病变的影像特征。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征象。⑵比较不同预后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征象。⑶分析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征象判断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价值。⑷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典型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征象介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以曲线下面积(AUC)表示,以AUC>0.75表示准确性高,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病情程度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征象比较 不同病情程度患儿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肺实变影分型为大叶性占比高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与树芽征占比均高于非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不同预后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征象比较 不同预后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肺实变影分型为大叶性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与树芽征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影响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将可能影响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是否发生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否=0,是=1),以肺实变影分型(小叶性或节段性=1,大叶性=3)、磨玻璃样改变(无=0,有=1)、支气管充气征(无=0,有=1)、树芽征(无=0,有=1)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实变影分型为大叶性、磨玻璃样改变与支气管充气征是影响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3。
2.4 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征象判断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ROC分析 分别以各CT征象与联合检测为检验变量,以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检测判断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AUC为0.814(P<0.05),见表4、图1。
2.5 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典型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征象介绍 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典型影像特征,见图2。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经飞沫传播的病原体,调查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有升高趋势[5]。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病情若不能及时缓解可能造成脓毒症、心肌炎和坏死性肺炎等多种严重后果[6]。因此,急性期病情评估对指导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与常规CT比较,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不但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探查病变形态,而且空间分辨率更高,能清晰观察病变区域组织的细微结构,为病情评估提供依据。另外,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定位准确,可直接反映肺组织、气道、管壁等病变情况,从而为病情评估提供依据[7]。
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组患儿肺实变影分型为大叶性占比高于非重症组,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与树芽征占比均高于非重症组;预后不良组患儿肺实变影分型为大叶性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与树芽征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实变影分型为大叶性、磨玻璃样改变与支气管充气征是影响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为,肺实变影分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早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病变区域较为局限,仅可累及肺小叶,分型以小叶性为主,而随着病情恶化,可累及更多肺组织,在CT影像中则可见大叶性阴影[8]。磨玻璃样改变多是因肺部炎症引起,尤其是在患儿进展至间质性肺炎、坏死性肺炎等严重阶段时,炎症细胞浸润扩展、液体聚集、肺泡壁增厚,形成磨玻璃样改变征象,使病情恶化,提高预后不良风险[9]。此外,支气管充气征多提示肺泡内炎性渗出、充血,病情恶化,肺泡内气体减少[10]。出现支气管充气征多提示支原体肺炎患儿局部炎症反应加重,病情更难控制,更易发生预后不良[11]。本研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预测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AUC为0.814,提示联合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征象有助于提高预后不良早期筛查的准确性,对指导临床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征象能反映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联合各CT征象有助于判断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李娅,王倩,袁刚,等.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与预后的相关性[J].放射学实践, 2020, 35(2): 234-237.
赵成伟.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断[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 27(6): 157-159.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肺炎联盟.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制定)[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 32(12): 881-88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检验学组.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实验室诊断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9, 42(7): 507-513.
许沙沙,郭连峰,吴妍,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14): 3307-3310.
桑希智,盛华西.儿童细菌性坏死性肺炎与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J].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1, 44(4): 395-400.
梁玉鑫,邢学君,刘贵林,等.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扫描在重症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10): 61-63.
王俊芳.高分辨率CT、X线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特征及诊断效能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 6(18): 151-153.
张苗,黄世廷,王涛,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分辨率CT特点[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 20(2): 181-183.
尹伟栋,童江民,高春新,等.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结合胸部CT征象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3, 33(3): 467-470.
谢国栋,邓倩烨,时晨辉,等.低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变化及HRCT表现特点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 18(10): 34-36.
作者简介:吕丽琴,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影像诊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