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推拿联合常规治疗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2024-08-09王佩瑶黄文珍方座华

大医生 2024年13期

【摘要】目的 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接受小儿推拿联合常规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小儿推拿联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体质量、身长、进食奶量、胃激素[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体质量、身长和进食奶量均增加,且观察组患儿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MTL和GA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推拿联合常规治疗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明显,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促使体格发育,还能改善其胃激素指标,且安全性理想。

【关键词】小儿推拿;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体质量;胃激素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3.0001.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3.001

由于早产儿在母体内发育的时间较短,其身体各系统和器官尚未成熟,可能增加喂养不耐受的风险[1]。目前,西医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通常以肠外营养、静脉给药和早期微量喂养等非药物疗法为主。而静脉通道长期开放易增加感染的发生风险[2]。早产儿由于脏腑发育尚未完善,中医认为,该病因脾脏功能相对不足导致,多为脾气虚证,治疗原则以消除积滞、调补脾胃为主[3]。小儿推拿可通过专业手法对特定穴位和经络进行刺激,旨在平衡气血、协调脏腑、顺畅正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本研究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应用小儿推拿联合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胎龄33~36周,平均胎龄(35.01±0.62)周;出生体质量1.72~2.15 kg,平均出生体质量(1.86±0.11)kg;开奶时间22~45 h,平均开奶时间(32.01±6.21)h。观察组患儿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胎龄32~36周,平均胎龄(34.98±0.85)周;出生体质量1.65~2.05 kg,平均出生体质量(1.81±0.13)kg;开奶时间21~46 h,平均开奶时间(31.95±6.32)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东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法定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5];⑵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胎龄<32周者;⑵出生体质量<1 kg者;⑶存在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⑷存在遗传性代谢疾病患儿;⑸存在新生儿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⑹存在肝、脑、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患儿。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即:早期以母乳结合配方奶,多次少量、间断喂养。再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3065,规格:210 mg/粒)口服治疗(将粉末溶解在水或母乳中服用),210 mg/次,2次/d;同时,予以肠外营养:胎龄<34周患儿经口置胃管,34~36周患儿经口试喂,于生后12~24 h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4AA)(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2959,规格:250 mL∶7.5 g)从1.0 g/(kg·d)开始使用,每天以0.5 g/kg逐渐增加至3.5 g/kg;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10,规格:500 mL/瓶(大豆油50 g与中链甘油三酸酯50 g与卵磷脂6 g)]从出生后24 h开始使用,从0.5~1.0 g/(kg·d)开始使用,每天以0.5 g/kg逐渐增加至3.0 g/kg。依据患儿进食情况尽早开始经口喂养,当奶量能量值达90~100 kcal/(kg·d)(1 kcal=4.184 kJ)时,停止肠外营养。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推拿治疗。治疗前准备:推拿人员站于暖箱一旁,以婴儿油润滑患儿皮肤并参考《小儿推拿学》[6]进行推拿。于患儿进食母乳后1 h且清醒时进行,操作如下,补脾经:推拿人员拇指指腹放置于患儿左手穴位,顺时针旋推200次;清胃经:推拿人员用食指和中指夹住患儿左手拇指,随后使用拇指沿着赤白肉际处向拇指指根方向推动,重复操作200次;调五脏:推拿人员一手捏取患儿小天心和一窝风部位,另一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儿一手指,捻揉3次,拔伸1次。随后,从患儿拇指开始,推拿人员按手指顺序逐一进行上述操作。最后,推拿人员使用拇指指甲,掐患儿拇指至小指,左右手共计进行3~5次;腹部操作:推拿人员揉、摩、荡、拿腹部5 min,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按摩(摩法),掌根揉腹(揉法),拇指及剩余四指捏拿腹部(拿法)。双手重叠,掌根拨动(荡法);背部操作:两手沿脊柱两旁,捏起背部皮肤,边提、边捏从骶尾部至枕项部,共5次。再在脊柱正中第四腰椎棘突向下推至尾骨,以潮红为度;揉、按足三里200次。上述操作20 min/次,1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显效: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喂养后无胃潴留,肠鸣音恢复正常;有效:呕吐等症状有所缓解,胃潴留量<前一次喂养量的1/3,肠鸣音趋于正常;无效:呕吐等症状及肠鸣音无改善,胃潴留量≥前一次喂养量的1/3[7]。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⑵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胃潴留的检测方法:观察是否出现典型的胃潴留症状,如呕吐、进食困难、腹部膨胀等;并经触诊、超声检查等确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观察饮食量是否逐渐增加并保持稳定;监测生长和营养吸收情况,包括体质量增长速度等)及住院时间(出院标准:能自主呼吸,体温正常,且呼吸功能稳定,无需外部的呼吸支持及保温设备;能经口进食,耐受母乳或配方奶;体质量正常,营养状态良好。⑶比较两组患儿体质量、身长及进食奶量。记录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体质量、身长、进食奶量。⑷比较两组患儿胃激素水平。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2 mL,使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的转速、10 cm的离心半径,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222220860,型号:Ellume-A)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 水平。⑸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血常规指标、肝功能、肾功能异常和皮肤损伤。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体质量、身长及进食奶量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体质量、身长和进食奶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体质量、身长和进食奶量均增加,且观察组患儿增加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胃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胃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MTL和GA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血常规指标、肝功能、肾功能异常,且未出现皮肤损伤。

3 讨论

中医认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多因脾胃功能不足所致,胃肠运化功能不佳,导致乳汁或食物积滞于腹部,引发腹胀等症状。中医推拿秉承调理肠胃、健脾助运的核心理念,疏通阻塞部位,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维护机体健康的目的[8]。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体质量、身长和进食奶量均增加,且观察组患儿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提示小儿推拿联合常规治疗用于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改善患儿症状及体征,促进其体格发育。分析原因为,推拿中的清胃经可消食化积、消除中焦湿热、和胃降逆。同时,通过推脾经、按揉板门,可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另足三里穴具有健脾和胃、益气补虚的重要功效。在推拿过程中,通过以点带面、由表及里的手法,不仅可促进患儿调和脾胃的气机,还可强化其脾胃运化[9]。此外,捏脊手法能促进患儿气血运行、阴阳平衡、改善脏腑功能,并增强其抵御外部的能力。综合运用上述穴位和手法,可调节虚实平衡、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以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10]。现代医学认为,在小儿推拿过程中,操作者以适当力度,双手施术于患儿腹部,随着推拿动作的逐渐深入,能有效作用于患儿的胃肠系统,有效增强其胃肠动力,促进胃肠蠕动和胃排空[11]。这不仅有助于缓解患儿胃潴留、腹胀、呕吐等临床症状,还能增加进食奶量,提高喂养耐受性,进一步促进患儿的体格发育,促进其尽早出院。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MTL和GA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更高,提示小儿推拿联合常规治疗用于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改善患儿胃激素水平。分析原因为,推拿手法能够通过反射机制增强迷走神经活动,促进MTL、GAS等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和释放,加强胃肠蠕动,促进患儿胃肠消化功能的成熟,有效预防和治疗喂养不耐受引发的腹胀、呕吐、胃潴留等症状[12]。此外,本研究推拿中的捏脊手法能够作用于患儿背部皮下神经,借助神经反射机制,调节患儿胃肠功能[13]。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小儿推拿用于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性良好。分析原因为,小儿推拿是一种无创治疗方式,不会增加胃肠道负担,患儿基本可耐受。

综上所述,小儿推拿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明显,不仅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体格发育,还能改善其胃激素指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郑水英,罗艳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4): 461-464.

李敏敏,司在霞,刘进,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8): 1163-1168.

吴雪芬.中医宫音联合腹部按摩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 36(4): 679-681.

董桦,韩景献.小儿推拿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23, 38(7): 1206-1209.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363-364.

刘明军,王金贵.小儿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60-62.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循证专业委员会.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2020)[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0, 22(10): 1047-1055.

刘会,张少媚,袁浩,等.穴位推拿联合口腔运动干预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 23(5): 91-94.

张毅.小儿推拿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48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 2021, 17(2): 83-86.

粟姣,崔星,刘超,等.中医“五部推拿法”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 36(9): 113-115.

赵可意,戴向楠,孙雅静,等.早期干预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发育落后合并喂养困难患儿的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 2022, 44(3): 468-471, 475.

肖建佳,章秀桃,蔡伟泽,等.小儿推拿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 2020, 28(24): 50-52.

石福斌,曹松霞,陈辉洁.小儿推拿治疗35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 2022, 45(6): 22-25.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编号:20222242)

作者简介:王佩瑶,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及新生儿科相关疾病的诊疗。

通信作者:方座华,大学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及新生儿科相关疾病的诊疗。E-mail:678144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