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平四(七年级)篮球传接球+侧身跑教学设计

2024-08-09周杨

体育教学 2024年7期

关键词:水平四;篮球传接球+侧身跑;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7-0077-03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学练要求,围绕技术学习、组合练习和比赛三个方面,采用结构化知识,运用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进行篮球运传组合技术的学习。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有层次的过程性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运动的乐趣,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材分析

1.教材价值:篮球运传组合是比赛中最常用也是完成配合不可缺少的技术动作,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创造得分机会或进攻空间,使进攻方式和手段千变万化。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多种形式的运传组合技术练习,能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参与到比赛中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篮球技术能力。

2.教材功能:能说出运传组合技术的特征和运用价值以及运用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在对抗情境和设置条件的比赛中提高运传组合技术运用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和设置条件的对抗练习和比赛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养成果断、自信的品质及勤于思考和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水平四(七年级)学生,经过水平三的学习,课堂表现活跃,对抗中的好胜心强。90%学生有良好的行进间运球和短距离的传接球能力,40%学生在衔接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后有良好的传接球能力,10%学生协调和灵敏能力比较弱,初中之前很少参与篮球运动。

由于身体素质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初中前篮球基础也不同,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形式中设置条件,限制防守人能力帮助水平弱的学生,增加防守能力让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继续挑战,将集体与个别指导融合,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

四、教学流程

篮球传球+侧身跑教学流程见图1。

五、课时计划

教学反思 本课依据《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学练要求,开展课堂转型下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进行“学练三个一”学练活动,即“单一、组合、游戏或比赛”。通过结构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提高篮球运传组合技术的学练效果。单一练习环节结合传接球时的侧身跑动观察为教学要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传接球与跑动练习,提高学生的传接球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配合意识。组合练习环节结合运传技术,引导学生在运球状态下,进行侧身跑动观察并进行传接球练习,提高学生的技术组合的衔接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运传组合技术能力。比赛环节进行3v1练习,能够结合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让技术练习落实到比赛对抗当中,在比赛中运用技术、发展能力。通过本课的学练活动,学生的篮球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运传组合技术得到了有效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技术进行比赛,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比赛方法,今后能够自主组织、参与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