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邀约 融合 同行

2024-08-09倪晨瑾

体育教学 2024年7期

摘 要: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强国的核心工程,各级各类教师研训部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智囊团,而学科名师则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领头雁。为了促进教师队伍发展,近年来,各省市加强了名师工作室的创建与运行。笔者是南京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经过9年的实践探索,工作室以情感的真实交融,心智的协同发展为创建宗旨,以“邀约、融合、同行”为核心理念,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躬耕态度、育人智慧、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全方位促进教师成长,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关键词: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7-0054-0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

强教必先强师。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名师工作室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专业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在名师引领下,青年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触摸课程改革现场,在实践中研究、反思、成长。名师工作室是各级各类教研室和教师发展中心的重要专业支持。

一、名师工作室创建的意蕴

(一)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通过自身成长的路径与经验,可以更好地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专业支持,构建学习共同体与其他优秀教师协作交流。教师在名师工作室团队中,可以不断拓展自身认知领域、提升教学技能、获得更多实践经验,在教学相长的氛围中增强专业发展的内驱与自信。

(二)学科育人的领头雁

名师工作室聚集了一批优秀教师,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鲜明特色。在名师组织策划下,通过导学制(鼓励学员做擅长领域的导师)激活每一位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大家共同探讨、学练和分享,促进彼此之间友情,促进互相借鉴和启发,在“水涨船高”的团队文化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2]。

(三)教学特色的代言人

名师在学科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通过工作室系列主题活动,名师的教学主张就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每一位成员。这些教学优秀案例和创新做法产生的辐射效应,会激活成员的思考、模仿、会意、创新。将成功经验借鉴、复制、改造到自己的课堂中,从而形成良好的带动效应,对整个学校体育教育甚至家庭、社区的全民健身产生积极影响。

(四)素养导向的推动者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了将素养导向作为育人理念,名师工作室对于教师的培养也应该贯彻素养导向,以新时代体育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撬动青年教师合理的成长规划,将师德与师能并重,通识技能与专业技能并重,知识与情感并重,超越学科、跨领域寻求发展,拓宽视野、敞开心扉、协作共赢,丰厚学养、强大自己、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教育改革的排头兵

名师工作室中的优秀教师往往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在教育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他们通过名师的指导,将自己的教学设想实践在课堂,用理论联系实践增设自身修为,磨砺育人的智慧。自身成长的驱动,加上名师工作室的指导与平台的搭建,这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区域教学改革的排头兵[3]。

二、名师工室建设实践探索

倪晨瑾名师工作室是南京市首批名师工作室,创建于2015年,迄今已经近十年。在这近十年的摸索实践中,逐渐形成独有的培训体系。工作室以情感的真实交融,心智的协同发展为创建宗旨,以“邀约、融合、同行”为核心理念,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躬耕态度、育人智慧、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全方位促进队伍成长(图1)。

(一)邀约

1.邀约是平等与尊重

邀约是一种理念,代表着平等与尊重。在工作室建设中,主持人充分尊重每一位成员,以邀约的情感将大家组成“学习共同体”,把学习的定位权、组织权、发生权赋予每一位成员,让各自的经验、理性、特长等实现相应活动的自组织,通过邀请成员全身心参与到成长阶段,丰富教学相长主体间多元关系,赋予成员更多的学习自主,回归生活,回到自然,顺从个性,顺义时代,最终实现整体性发展,培养学习力和综合素养,成就每一个、幸福每一个。

2.邀约是支持的姿态

邀约是一份支持,体现着关爱与呵护。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指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名师工作室率先学习与贯彻大会要求,围绕“支持成长”合理优化身边的资源,拓宽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新思路,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综合素养培养途径,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

3.邀约是智慧的分享

邀约是一种智慧,强调了思辨与协同。从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知道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名师工作室汇聚这一批教育教学的能工巧匠,在邀约的氛围中,大家敞开心扉,热议话题,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经验。工作室主持人虽是导师,亦是学员,在跟随大家一同商议学习活动的路径、方式、资源配备,将学习要素有序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中,自身也在不断更新、增设广泛的思考视角与应对策略,实现共赢。

(二)融合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从核心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个维度进行立体化构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定离不开教师的全面素养的影响。工作室围绕培养新时代体育教师设计了体育教师成长新样态“施工图”(图2),

强化德行力、启动内驱力、发展教学力、提升科研力、增强协同力[4],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担当。

1.融合助资源优化

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因为人的需求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资源具有稀缺性。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借鉴经济学资源优化原理,工作室通过“融合”,优化时间空间的重组,为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最优资源配置。例如,在体育教师专业运动技能培训上,工作室借助“体教融合”的模式,走出校园来到专项运动的业余体校,在国家级教练员、运动员现场指导下,在具身体验学习中,细磨运动技能学习的重难点和学练策略,丰富自身运动能力,更好地服务学生。

2.融合助素养提升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它包括政治思想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方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素养导向”的育人理念,促动工作室对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新思考,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跳出体育学科规划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笔者还是一所学校的党支部书记,创新成立了“薪火未来”党建共建联盟,共有周边14家企事业单位参与。为了提升体育教师政治思想素养,我们与励志阳光基金会、中国惠基金等单位合作,定期去云南、江西、青海希望小学送教,坚定教育信念、增强服务意识、促进价值观理解。

3.融合助思维生长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值得体育教师认真思考的历史遗留问题,破译的方式唯有强大自己、整体提升体育教师的思维品质。工作室在培养规划中,为了促进体育教师思维生长,不仅仅依托备课、说课、演课、上课、评课等传统教研模式加强培训,每学期还为大家设置了一项必修课:跨学科听课,要求体育教师走进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外的课堂听课,听课节数必须满足听课总数的四分之一,听课后将这位教师的教学流程图绘出来,了解分析他们的结构化设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有条件的成员学校,还可以组织青年教师跨学科主题培训活动,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真实场景的思维碰撞,从思维习惯养成走向思维能力增长、思维品质提升。

(三)同行

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说:“一个人,你的精神上有着青春密码,永远就有用不完的劲!”名师工作室平台在支持青年教师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主持人的持续学习和理想追求。同行,是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成长。

1.互助共学是同行编程

走进工业发展4.0时代,工作室建设也应该与时俱进,实现跨时代的转型,借助更多信息技术的力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了增强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工作室邀请南京市电教馆专家为大家带来生成式AI、VR、AR等软件技术的分享,拓宽青年教师的视野,通过灵活运用,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努力。例如,在教学评价改革中,工作室将智能测试仪引进校园,无人式测试仪可以更好地跟踪服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促进学生持续关注和改善体质健康状况。

2.实践共研为同行筛选

沉浸式教研是工作室日常教研的基本形式,工作室主持人深入一线课堂,与青年教师一起围绕研究主题,听课观察、数据统计、分析评课、筛选路径、修订完善等,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一起成长。“好课一定是上出来的”,这是笔者给青年教师的行动指南,鼓励他们坚守课堂,持续打磨修正,增长教学技艺,实现远大志向。

3.思维共进促同行迭代

一位成熟型教师的显著标志就是学会“思考”,思维能力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思维品质,工作室教会大家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围绕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用思维导图绘制整节课学练流程,帮助老师们增强思维的逻辑性、系统性、灵活性等。

三、结语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9个教师节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指出,以教育家精神涵养大国良师。这不仅仅是名特优教师努力奋进的方向,而且应该是每一位人民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当我们向上有了崇高的志向,向下夯实基本功的根系,纵向横向打通学段、学科的知识体系,带着育人智慧的创新点,我们才能将平实的教师职业推向教育事业的精神高度!

参考文献:

[1]殷从建,陆生宁.区域体育“微课例”结构教研的探索与实践[J].体育教学,2023,43(03).

[2]吕娟.区域体育教研活动存在问题的举隅与分析[J].体育教学,2017(10).

[3]周建荣.“三启进路”,促进区域体育名师的群体生长[J].四川教育,2023(02).

[4]姜宇航,杨帆.基于“双新”课堂教学改进协同提升教师培训效果达成[J].体育教学,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