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功能区”理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
2024-08-09屈冬林
摘 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提质增效”成为体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提高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成为攻坚难点。笔者引入“城市功能区”设计理念,在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设计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特色体育项目等功能区,在功能区内再设分功能区,遵循场地设计、内容设计等基本原则,按照推进策略逐步实施。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功能区;中小学体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7-0039-04
自中小学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以来,各地努力探索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学校体育一种常态化的形式[1]。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确要求“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2],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长从原来的25~30分钟到现在的30分钟,“少部分学校还将大课间时间进一步延长”[3],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长达50分钟[4],部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长超过了一节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提质增效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研究热点。笔者根据“城市功能区”设计理念,提出“功能区”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理念,以便为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新思路。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功能区”设置
城市功能区设计理念基于城市需要的功能和特色等在城市中设置若干功能区,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休闲娱乐区等。根据此理念,“功能区”大课间体育活动根据锻炼目的设置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特色体育项目等“功能区”,在各功能区内再设置“分功能区”,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更为理想的运动场地和氛围,使有限的师资和场地、器材得到集约化运用,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益。
(一)身体素质“功能区”
身体素质“功能区”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能项目或学生身体素质薄弱项目,设置如柔韧素质、速度、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力量、耐力素质、协调灵敏素质、感统训练等“分功能区”。
(二)专项运动技能“功能区”
专项运动技能“功能区”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根据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体育教学中开展的运动项目、课余体育训练项目等,在相应体育场地周边开发出更多非规范的运动场地作为“分功能区”,设置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专项运动技能“分功能区”。
(三)特色体育项目“功能区”
特色体育项目“功能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更多的运动项目,可以把一些占地小、趣味强、易于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集体性游戏等引入大课间,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设置如竹竿舞、呼啦圈、花样跳绳、跳长绳、毽球、跳跳球、轮滑、蹦床等“分功能区”。
二、基于“城市功能区”理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意义
传统单一类型的体能大课间或“一校一品”大课间体育活动,运动项目少,活动内容单一,而“功能区”大课间体育活动运动项目多,活动内容丰富,通过定期轮换,学生可以体验到多种运动项目和练习内容,解决了传统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参与一段时间后积极性急剧下降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
“功能区”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有身体素质“功能区”、专项运动技能“功能区”、特色体育项目“功能区”,学生体验的运动项目成倍增加,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同时特别强调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和学生身体素质薄弱项目,针对性更强,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
(二)有利于学生掌握专项运动技能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专用体育场地和开发新的运动场地,扩展了学校专项运动技能场地,因身体素质“功能区”和体育特色项目“功能区”分流了大部分学生,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场地得到一定保障。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的专项运动技能在大课间“勤练”,形成“学、练、赛”一体化,在各个分功能区内还可以实现运动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高练习效果,有利于学生掌握专项运动技能,对打造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具有积极意义。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功能区”大课间体育活动各种功能区内再设置多种“分功能区”,丰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合理的组织,科学的轮换,分层练习,能满足大部分学生运动需求,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练习效率提高,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学生由抗拒参与到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领导力
“功能区”大课间体育活动每一个分功能区都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器材管理和学生管理,使得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学校培养更多的学生体育骨干来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为体育骨干搭建锻炼平台,解决学生体育骨干被弱化的现状,有利于提高学生领导力。
三、基于“城市功能区”理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依据
通过问卷星对中小学体育教师随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样本数303份,其中小学教师216份,初中教师66份,高中教师21份。
(一)体育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价值认识基本到位
如表1,认为“功能区”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占中小学教师的77.23%,小学教师与高中教师比例基本持平,认为“应对大课间评比或体育各种考试”占比最高的是初中教师,占9.09%,初中学段因为体育中考明显体现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为体育中考服务。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教师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的出发点为了学生发展,“功能区”大课间体育活动理念为体育教师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提供一种新思路。
(二)大课间体育场地专功专用比率低
如表2,体育场地闲置比率依次是体操器械场地、乒乓球场地、篮球场地,累计占比21.04%,其中体操场地闲置占40.67%,专用场地开展相应的运动项目均不到一半;体育场地开展相应的运动项目比率依次是体操器械场地、乒乓球场地、篮球场地,累计占比40.39%。以上数据说明专用体育场地没有充分利用且没有专功专用,作为全员参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生均场地、器材不足,学校不但要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地和器材,还要充分开发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体育场地和器材。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单一
如表3、图1、图2,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类型,体能类大课间占59.74%,技能类大课间占3.30%,体能类大课间与技能类大课间交替开展占34.32%,技能类大课间比例低。各年级活动内容相同占52.48%;各年级开展的活动内容有1项的占7.26%,2项占34.32%,3项以上只占58.42%。以上数据说明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以体能类大课间体育活动为主,活动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四)大课间体育活动练习内容变换频率低
如表4,开展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练习内容变换频率“半学期和上级要求更换时”占69.30%,体育教师理想中的变换频率“季节变换时和没有必要”占75.58%。以上两项数据说明体育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与理想中变换频率基本一致,教师对大课间活动内容变换频率认识不高,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认为经常性更换大课间体育活动练习内容增加工作量。
四、基于“城市功能区”理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原则
(一)场地设计原则
1.专用场地专功专用原则
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提高场地使用率,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项目,专用场地“专功专用”。一般在学校专用体育场地设置相应的专项运动技能“功能区”,在学校专用体育功能场室设置相应的身体素质“功能区”,如篮球场开设篮球项目区、足球场开设足球项目区、乒乓球台区域开设乒乓球项目区、体操器械区开设体操项目区或力量练习区,多功能力量房开设力量练习区,而不改变原有场地的主要功能。
2.因地制宜原则
首先要因地制宜设置“功能区”,其次要因地制宜设置“分功能区”。身体素质“分功能区”和特色体育项目“分功能区”场地要求低,学校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发出更多的运动场地,最大限度使用学校空旷区域,提高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生均场地面积。如在篮球场周边空旷区域的非规范体育场地设置运球区、传接球区、投篮区,在学校地面空地设置腹肌力量区、毽球区、跳绳区、灵敏协调区等“分功能区”。如果是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传统体育特色校,优先设置“一校一品”体育项目场地[5],满足学生参加“一校一品”运动项目需求。
3.集群性原则
由于大部分学校同一学段各年级作息时间统一,所有年级同一时间段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因此同一年级各“功能区”尽量集中连片,便于年级管理。同时需要大量器材的“分功能区”尽量安排在器材室周边且不会阻挡学生进退场,便于器材搬运和管理。
(二)内容设计原则
1.统一性与独立性相结合
为了体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统一性,大课间全程统一音乐控制,各环节时长统一,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主要体现在各功能区进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放松部分、退场时长都统一,各功能区准备部分和放松部分活动内容可以统一或不统一。为了发挥各分功能区的独特功能,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各“分功能区”基本部分练习内容各不相同,体现各功能区的独立性。
2.差F7XVM9Tuy1qDzXhCqaz9Fw==异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由于不同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即使同一年级学生也存在差异,各年级练习内容要设置不同的练习难度和评价标准,体现年级差异性。同时以年级为单位,以学期为周期,年级内练习内容的练习难度或运动负荷也要逐步提高,体现层次性。如专项运动技能“功能区”的练习内容,要体现运动技术难度进阶,在身体素质“功能区”的练习内容,要体现评价标准的递进。
3.多样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在分功能区设置多种练习内容,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可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多种练习内容定期组织轮换,练习内容尽量游戏化,增加竞赛、对抗性、小组合作等组织形式,既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又能提高趣味性。
4.特殊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在室外进行,受气候、气温因素影响非常大,安排练习内容要充分考虑季节性,如高温季节尽量安排运动负荷小的练习内容,在冬季尽量安排运动负荷大的练习内容,在雨季尽量安排不需要器材或少量器材的练习内容。由于大课间是全员参与,在选择练习内容时,要尽量选择集体练习,多分组,减少学生等候时间,提高个体运动密度。
5.“学、练、赛”一体化原则
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设计要遵循“学练赛”一体化原则,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教学内容,课中“教会”,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勤练”,大课间体育活动或课外体育活动“常赛”,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6.“一校一品”优先安排原则
作为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传统特色校,在师资、体育场地和器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上级文件要求学生每周参加1次以上“一校一品”大课间体育活动,因此在场地设计时应优先考虑“一校一品”功能区,在各分功能区优先设计“一校一品”练习内容,保证全体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一校一品”运动项目,打造学校体育“一校一品”。
五、基于“城市功能区”理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推进策略
(一)从单一“功能区”到多“功能区”逐步推进
不同的功能区实施难度不同,身体素质“功能区”对学生的运动基础要求不高,易学、易练、易组织,因此学校首先设计身体素质“功能区”,在身体素质功能区内设计柔韧素质区、速度区、上肢力量区、下肢力量区、腰腹力量区、耐力素质区、协调灵敏素质区、感统训练区等“分功能区”,充分利用现有专用场地和器材,积累一定经验。学生熟悉开展流程后逐步推进,再实施专项运动技能“功能区”,最后实施特色体育项目“功能区”。
(二)根据学生兴趣变化特点合理安排轮换周期
大课间体育活动属于群体性活动,学生对练习内容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容易产生“羊群效应”,因此要合理确定练习内容轮换周期。身体素质“功能区”和体育特色项目“功能区”的练习内容一般学生练习几次后容易厌倦,在相应的分功能区内宜高频率轮换。身体素质“功能区”内各分功能区轮换周期一般以“天”为单位,年级内以班级为单位在各分功能区之间进行整体轮换,班级内以组为单位在分功能区内各活动内容之间进行轮换。特色体育项目“功能区”内分功能区轮换周期宜以“星期”为单位。专项运动技能“功能区”内分功能区运动项目学生通过系统化的练习才能体验到运动项目的乐趣,不宜高频率轮换,轮换周期一般以“月”为单位,但练习内容的难度要循序渐进,学生不断有挑战性。学生不适宜在专项运动技能“功能区”内分功能区之间轮换;身体素质“功能区”与专项运动技能“功能区”一般适宜同一年级统一轮换。
(三)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源共同参与大课间活动
“功能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运动场地分散、运动项目多、练习内容复杂,比传统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难度明显增加,一般每个“分功能区”都需要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和指导。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将决定“功能区”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功能区”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需要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体育教师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同时要调动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参与,还要培训体育骨干成为体育教师的助手,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人力资源力量共同参与。
(四)根据“功能区”特点和目的确定组织形式
“功能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群体主要以行政班为组织单位,如身体素质“功能区”主要以行政班为单位,专项运动技能“功能区”和特色体育项目“功能区”根据锻炼目的,即可以行政班为组织单位,也可以以体育兴趣小组为组织单位。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引入“城市功能区”设计理念,能否落地的关键是体育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意识的转变,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提质增效”,落实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春燕,李青,谭华.热现象中的冷思考——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再认识[J].体育学刊,2014,21(01).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1(06).
[3]于素梅.从体育课程一体化谈大课间的有效开展[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06).
[4]任海江,杨魁,杜灿彪.清华附小“四轮驱动”下的体育自主选修课实践探索[J].体育教学,2021,41(4).
[5]罗潘,江来明.面积狭小学校篮球大课间的开发与实施探索——以广州市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篮球大课间为例[J].体育教学,2019,39(10):64-66.
[6]霍鹏飞,史冬博.足球操“热”现象的“冷”思考——对大课间体育异化的审视[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0,35(01).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暨学生体质提升专项课题“基于城市功能区设计理念的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研究”(22SXZPT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