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 高中网球模块教学设计研究

2024-08-09刘贝李小伟侯雪萌李继超王诗朦

体育教学 2024年7期

摘 要:落实“学、练、赛”一体化理念,是构建高质量体育课程的重要抓手。本研究依据新课标要求,以“高中网球技战术比赛及文化体验”为主题,从“学、练、赛”一体化角度,设计出18课时的学习计划,同时精选和开发模块学习的具体内容,旨在为推动高中网球一体化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内容借鉴。

关键词:高中网球;模块教学;“学、练、赛”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7-0016-03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新时代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培养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贯彻落实“学、练、赛”一体化机制要求,强化“四个特性”(基础性、实践性、选择性、综合性)基本一致,共促学生身心健康高质量发展[1]。但目前网球教学设计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孤立的偏向技术教学,内容环节未遵循运动技能的递进规律,设计模块框架未体现“拓展提升”,选项内容中缺乏考虑对预设内容的有机衔接等[2]。因此,亟待进一步对高中网球模块教学进行深层次认识。

基于上述认识,本研究提出“‘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高中网球模块教学设计”的命题。考虑有三:(1)网球项目集观赏娱乐、竞技健体和个性爱好于一体,可更好地促进高中学生多样化校园运动的个性化需求,满足新课标对学生自主选择兴趣项目的开放要求;(2)高中网球模块教学设计始终落实“学会、勤练、常赛”一体化要求。其“学”体现“知”的要义,其“练”蕴含“行”的成效,其“赛”展示“知行合一”的结果,因而本设计的落脚点重在落地的成效[3]。(3)考虑到“如何有效落实高中网球教学课程中核心素养”,本研究在具体内容的设计层面充分落实新课标要求、遵循球类技能形成规律,在学业及教学任务、教材及学情分析等环节中,将核心素养的要点贯穿模块其中。

一、模块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新课标将网球项目列为专项技能球类运动的重点项目之一,要求日常球类的技能教学要融游戏或比赛情景,紧贴球类项目特点和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球类核心素养的形成[2]。本研究设计模块网球教学的内容始终以“立德树人,健康第一”为体育指导思想,遵循新课标要求,型塑“健康行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爱好,其背后隐喻着青少年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爱好的逻辑。即“人无德不立”,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首在“立德树人”,其次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培养时代新人的政策方针,并以“健康第一”为重要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健康行为,以此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因此,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本模块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高中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理念,并以校园网球技战术的学练赛及进阶特点为主线内容,在遵循学生运动兴趣和身心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学生通过认识网球、学习网球、欣赏网球以及享受网球这一系统传输过程,在丰富其校园生活的同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图1)。

图1 模块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逻辑图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模块紧密围绕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分析,认为学生定期参加网球运动,不仅能提升身体素质,还可以使各项运动机能得到锻炼。网球项目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的持拍类运动,对提升学生的力量、柔韧度、爆发力、耐力及心理抗压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4]。同时,网球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多数人终身喜欢并坚持这项运动,也因此被世界公认“网球是提高一般人身体活动水平最佳的运动[5]。”学生定期参加网球运动能够促进体质健康,包括改善氧运输系统、降低心血管疾病、增加骨矿物质密度、塑造健康生活方式等[1]。例如,大范围移动正反手击球(第9课时)可强化学生对空间思维、利弊判断、动作技能和重心控制等,通过18课时网球的“学、练、赛”可充分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和竞技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奋进、互相尊重、挑战自我的优良品质。

(二)学情分析

本模块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男生。通过前期走访调查发现,该阶段学生对网球项目的学习多处于零基础或者简单了解程度,同时他们又刚刚经历初中三年级体育中考,身体素质相对较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高,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以北京中学为例,新高一学生选择网球专项共计32人,三分之二学生均无基础,如何更好地协调有基础与无基础间学习网球的进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因此,本单元课程的目标教学里常用到分层教学(如设置不同水平组、不同难度系数要求、不同教学目标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个性化游戏内容、多层级比赛选择、体验式教学设计等),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分层评价、口头和书面相结合评价、师生互评等),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提高网球学习的积极性。

三、模块设计思路

本模块设计思路详见图2所示。

首先,本模块学习主题是利用网球正反手组合技术、发球及接发球技术以及相关技战术参与比赛,并体悟网球的文化。其中网球正反手组合技术包含基础技术和复杂技术,前者主要是简单的关闭式正手击球和反手击球,后者主要是基于开放性环境,利用上旋球、下旋球和平击球特性以及不同组合性步伐展开的较为复杂的击球技术。需要强调的是,该学习主题是在充分考虑体育核心素养、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整体设计。

其次,根据该学习主题再次确立本模块学习目标。于运动能力目标而言,学生可以说出正反手击球、发球与接发球、相关技战术等动作要领,掌握移动击球正反手组合技术等,其组合性击球的成功率不低于40%,发球成功率不低于50%,亦可独立执裁比赛,提升综合运动素质和体能储备;于健康行为目标而言,学生可自主进行校园网球活动,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运动习惯和情绪稳定,在提升自我能力的路上走的更远;于体育品德目标而言,诚信果敢、尊重他人、互帮互助、礼貌待人等优良品质孕育其中。

最后,本单元根据学习目标和分配原则,又设置基本知识与技能、技战术综合运用两个整体性学习板块,共计18(3+8+7)课时(表1)。一方面,考虑到授课群体为初级水平的高中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板块的课时相应增加至11课时(3+8课时);另一方面,为贯彻“学练赛”要求以及完整性体验,分别设置技战术综合训练与比赛等7个课时安排。

整体而言,统合一个开放性学习环境与两个及两个以上内容领域的完整性体验过程,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及体育教育都大有裨益。

四、模块“学、练、赛”一体化内容设计

研究表明,“学、练、赛”一体化设计的要旨在于协调一致和高度统一,三者有机结合方能增益体育课程[3]。即全面把握“学、练、赛”特点及相互关系,合理分配和组织其练习内容是本模块内容板块设计的逻辑起点。

具体内容设计之初,本研究将北京中学“合而不同,乐在其中”的先进理念也贯穿始终,并与“学、练、赛”一体化设计互融。其目的就是潜移默化中促进“学什么、如何练、怎样赛”转向“个性化学、探究性练、快乐中赛”的创新性进阶。一方面,本模块具体教学内容并未脱离“学、练、赛”一体化设计的核心范畴;另一方面,从“学、练、赛”的多维角度融入个性自学、小组探究、幸福教学等,是对高中网球模块分层教学再发展的又一种理念思考。在练习活动层面,诸如“自导自演”“自学探究”“人人战术板”等环节,促进高中生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自我提升;在比赛活动层面,诸如“擂台赛”“大师赛”“创纪录战”“一球制胜”等多样化比赛类型,促进学生比赛兴趣和文化熏陶(见二维码)。

参考文献:

[1]李小伟,于素梅.论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一体化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7).

[2]季浏.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推进过程中的疑惑、问题和回应[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35(04).

[3]于素梅.从一体化谈“学、练、赛”及其应用[J].体育教学,2020,40(08).

[4]刘贝,李继超,李小伟等.模块化体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学校体育,2023,42(06).

[基金项目: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时代网球拔尖创新人才的“小初高”一体化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ZX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