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体育课堂“四化”转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4-08-09韩宝意蒋新成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提出了“四化”转型的要求,即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评价精标准,并积极推进实践。文中首先论述了体育课程“四化”转型的内涵,随后就新课标下的课堂“四化”转型探讨了教学设计的撰写,并结合参加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审——排球多种垫球技术及运用为例,阐述体育课堂“四化”转型要求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期促进体育课堂教学中新课标理念的落地。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课堂转型;“四化”转型;排球垫球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7-0010-03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要达成课程标准这一目标,必须改变以往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动作技术、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现状,所以,体育课堂教学转型势在必行。在《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省纲要》)十几年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核心素养目标要求,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确立了浙江省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体育课程改革重点为课堂教学转型。转型的两条原则:教学内容化零为整、教学组织化整为零[1]。一线教师要把握好转型的两大原则,使用好《省纲要》,设计好单元、课时教学设计,构建高效优质的体育课堂。本文以《排球多种垫球技术运用》教学设计为例,围绕课堂教学展开讨论。
一、体育课堂“四化”转型的内涵
体育课堂“四化”转型是指依据体育新课标理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践行四种新样态,即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评价精准化。“四化”转型中结构化是核心、小组化是基础、问题化是关键、精准化是难点,四个要求相辅相成形成整体[2]。
二、体育课堂“四化”转型要求下的教学设计撰写
《省纲要》指出体育教学规范性的重要标志是教学的计划性,从课程内容转变为课堂教学内容,必须以单元计划为中介,同时重视大单元构建是体育课堂“四化”转型要求下的教学设计撰写的前提。笔者认真阅读归纳2022年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评审课堂教学部分的设计评价标准(表1),围绕核心素养,结合排球运动特征,撰写《排球多种垫球技术及运用》单元的第5课时《多种垫球技术及运用运用方法2:垫球组合过网》的设计(对照省赛评价准则截取部分要素见表2)。
笔者围绕评价标准的四个方面展开设计。第一,教学内容结构化,课时内容都有一个单一身体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和以此为核心的游戏或比赛,“学练三个一”体现结构化。第二,组织小组化,从课堂热身活动到整理活动,整堂课都以4人为一组,在队长带领下进行课堂练习,全课小组学练时间远大于30分钟。第三,教法学法问题化,在每个环节都有问题设计,形成任务串,如在组合练习中设计问题2“如何合理地运用三次触球机会组织进攻”。提高小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成“学生在隔网1v3练习中能较好地控制球的方向和力度,做出一接二调整三进攻的垫球配合,表现出进攻配合意识,发展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判断、分析、决策等综合能力”目标的达成。在小组指导中对完成困难的环节进一步进行关键问题追问指导,促进学生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落实。第四,教学评价精准化,在组合练习“接发球+垫球组合过网”环节中提出学练标准“1人方发球开始,3人方做出1-2-3节奏必须3次配合过网,1方触球次数不限,配合做出一接二调整三过网节奏+3分,9分以上换位。”动作规格、组织要求、任务指标,都明确且量化,教学评价精准化。
三、“四化”转型要求下的体育课堂实施
(一)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重视实战运用,实现“完整性”教学
重视实战运用,实现“完整性”教学是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的基础,教学内容结构化,课时教学以“学练三个一”体现。重视实战运用,打破碎片化、割裂式、拼凑式的样态,建立关联、递进的呼应关系,实现“完整性”教学新样态。
知识结构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度体验和不断联想的过程,不仅在内容上有组合,还要看学生能不能将所学技术在比赛中进行合理的运用。《多种垫球技术及运用运用方法2:垫球组合过网》在单一身体练习、组合练习、比赛运用时间安排分别是6分钟、8分钟、13分钟,增加了运用课时和比赛运用时间,让学生真正有时间和空间在比赛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4v4比赛环节,笔者安排4分钟一场比赛,中间1分钟组内讨论时间,在这一分钟时间里,各小组会分析在比赛中出现抢球、让球现象怎么办?小组讨论后得出可以语言提示,或是区域划分接球。课堂中增加比赛的时间,让学生在实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育课堂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形成“完整性”教学样态。
(二)教法学法问题化设计:创新任务打包,实现“思维型”教学
教法学法问题化力求打破单项命令、指挥、机械的“填鸭式”教学样态,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建立双向体验、互动、探究的“思维型”教学新样态。创新任务打包,教师给学生营造讨论氛围,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带着任务合作。问题的设计指向性明确,实现学生深度参与,很好地解决了本课关键问题“合理运用垫球配合组织进攻的意识”,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表3)。这种任务打包式教学方法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会学、会用的“思维型”教学新样态。
(三)教学组织小组化设计:挖掘项目特征,实现“常态化”教学
让学生多组成学习小组,始终在小组练习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常态化分组,实现“常态化”教学新样态。
小组化教学很好地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小组化教学也很好地改变了技术动作从分解到完整练习模式,增加了练习密度。排球课中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始终以四人为固定小组,指定小组长,每个练习都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分组学习。小组化教学中,学生不仅自己学会了技术,更重要的是一部分学生还知道了怎么教别人,“教会教”是学习的最高层次,是真正的学会。小组化实施改变集中指导,增加小组或个别指导。排球课中在组合练习中,发现一接二调整三进攻的垫球配合练习连贯不起来,有些组是个别学生垫球方向和力度不够到位,有些小组是配合意识不够,针对小组存在的问题,笔者分小组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将一次大集中讲解分成四次分组讲解,将指导从面上真正落实到点上,帮助学生真正解决问题,挖掘项目特征,实现固定小组“常态化”教学新样态。
(四)教学评价精准化设计:明确量化指标,实现“自主性”教学新样态
教学评价力求融入到学练效果的每一个环节,也就是需要明确每个学练内容的具体要求,即学练标准,实现“学、练、评”一致性。在学练标准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任务要求做到量化,特别关注完成组合、游戏或比赛的质量。如在排球4v4比赛中,设计评价标准,三次垫球过网成功得3分,比赛胜利得1分,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所学技术在实践比赛中的运用,在运用中不断改进提高技术。学练标准的量化指标,让学生明确任务内容,以及任务达成情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自主性”教学新样态[3]。
体育课堂“四化”转型践行新课标理念,突出素养导向,让教师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进行精准指导;能让学生发挥潜力,有时间进行深度学习。本课曾获得浙江省2022年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评审一等奖。笔者在“排球多种垫球技术及运用”设计与实施中始终以“四化”转型为要求,实现“完整性”“思维化”“常态化”“自主性”教学新样态。
参考文献:
[1]祝芳.以课改的名义推动体育教师快速成长——浙江省衢州市中小学体育课改研修团队发展策略[J].体育教学, 2022,42(01).
[2]余立峰.课堂转型让“以体育人”真正落地——在“衢州市课题成果推广暨长三角体育名师工作室联盟启动活动”中的发言[J].体育教学,2022,42(05).
[3]蒋新成.“四化”转型:素养导向下体育大单元“学·练·评”一致教学[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07).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体卫艺课题:“基于大单元的体育‘学、练、评’一致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STWY03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