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研究成果 推介会在北京召开
2024-08-09李海燕
由教育部组织申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研究员牵头研制的《足球课程学生运动能力测评规范》等22项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 近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7月10日,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研究成果推介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体卫艺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服务业标准处处长屈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主持。来自全国部分省市体育教研员、部分试点区(校)负责人、国标起草核心成员等一百余人参加了推介会。
教育部体卫艺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指出,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高度重视,该套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标准化发展的空白。强化体育标准化建设将对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希望研究团队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更加客观、精准和便捷地开展学生体育评价,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司服务业标准处处长屈昊在回顾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进展的基础上,强调了新时代背景下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推进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教育部提出并组织研制的《足球课程学生运动能力测评规范》等22项国家标准,为优化和完善体育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希望进一步加强标准宣传推广,以标准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建立工作闭环机制,不断完善标准,助力学校体育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指出,研制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是中国教科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目标的重要举措。历时5年完成的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开创了中国教科院科研成果转化的新维度,是教育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具体体现。中国教科院将持续推进该套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宣传落实工作,加快推动标准数字化和普及化的步伐,为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会上,国标起草负责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研究员,从标准研制背景、研制目的、研制过程及标准文本释义、标准应用场景、标准推行策略等方面对22项学生运动能力国家标准的研制与推行进行解读。2018年9月,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研究推进会召开,这也是运动能力评价相关研究的缘起;2019年,启动运动能力评价相关研究;2020年,组建标准研究项目组;2021年,教育部提交国标申报函;2022年被列入国家标准委专项计划;2023年,测试实验与文本再优化;2024年5月28日,国标正式批准发布。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首任院长毛振明教授作了题为“确认制定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意义和难点,远望标准的完善发展方向”的专题报告,毛教授对22项学生运动能力国家标准的发布表示祝贺。同时,他指出,制定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是一个天然的难题,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发布是从0到1的突破,但面临着应用的考验,并提出了从1到N的发展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李佑发教授作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体育与健康监测说明”的专题报告,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周期等作了解读。李佑发指出,这22项国家标准的出台,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提供了直接依据和标准,对完整监测和评估全国中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具有重大意义。
四川天府七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刚以天府七中体育课程实践为例,谈运动能力标准对学校发展的意义。陈校长认为,标准为分项选课、分层教学和12年一贯体育课程一体化提供了决策依据。
与会代表聚焦“标准化引领体育学科发展,一体化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主题进行了圆桌会议研讨,进一步明晰了该套国家标准的后期发展方向和推进路径。
22项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包含1个基本运动能力标准和21个专项运动能力标准,涉及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软式棒垒球、滑板、健美操、滑雪、排球、滑冰、排舞、田径、体操、游泳、五体球、中国式摔跤、跳绳、轮滑、武术、网球、蹦床等。
22项学生运动能力标准作为我国首个用于评价学生运动能力的国家标准,开创了我国学生运动能力国家标准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套国家标准的正式发布必将为强化体育学科的标准化建设,推行体育教学的一体化改革,助力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