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逻辑的多维考察
2024-08-07邓正霖顾友仁
摘 要: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辟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75年的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一系列创新突破,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非凡成就的重要展现,标志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进入新阶段。通过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发展的多维考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重大成就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更好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光辉历程。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化;西方文明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24)03-0065-06
作者简介:邓正霖,安徽金寨干部学院教务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安徽 六安 237000);顾友仁,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合肥 230000)。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伟大成就的重要展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的重要成果,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的生动表现,是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伟大创造。准确理解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阐释分析:从理论维度看,是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从历史维度看,是来源于中华传统文明精华的丰厚滋养;从实践维度看,是植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奋斗实践;从世界维度看,是区别于西方现代文明的伟大创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化发展,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一、理论维度: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生动展现,是“两个结合”的重大实践成果。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实现全人类自由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内容丰富、逻辑缜密、论证科学,是“一整块钢”,具有无与伦比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追求人类文明进步,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所在。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事业,矢志不渝、奋斗终身。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矢志不渝地推动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集中体现在其追求实现创造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基于此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本质上就是指导人类不断科学实践,发展社会文明并达到高级文明形态的理论学说,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正是得益于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对人类文明高级形态有着科学构想,他认为在人类的高级文明形态中,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奋斗追求。1835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经典文献中写道:“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1]正是因为选择了为全人类服务的“高尚工作”,才会使得“高尚的人”流下热泪。青年马克思对将来的职业选择,就是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1880年,恩格斯写下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指出:“人终将成为自由的人。”[2]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过往一切文明成果进行继承批判的基础上,最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包含着对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不断向高级形态发展的必然性的科学论证。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这一科学理论,不断向着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奋进的重大成果。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形态进行了科学预测和宏伟构想,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在人类的高级文明社会中,剥削和压迫已经完全被消灭,人们凭着自己的勤劳过上富足的生活,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人。正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描述的那样,在那样的高级文明形态中将是“各尽其能,按需分配”[3]。马克思主义不仅描绘了人类文明社会最高级形态的基本样态,还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论证了人类社会从低级样态发展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人类文明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直到最后实现共产主义,其过程必然充满曲折和挑战,但是总体发展的趋势是恒定的、必然的。正如封建社会经过漫长的孕育演进过程最终取代奴隶制社会一样,人类又经过数千年的封建时代文明,才在近代演进到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文明形态随着生产方式发展变化,不断完善革新、不断向前发展。在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的漫长演进过程中,人类社会必然会历经众多形态的文明样态,而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众多演进样态的重要一环,具有里程碑意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大发展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正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不动摇,从而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4]这一重大成果的生成发展,科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内涵,揭示了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在百年的奋斗征程中,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坚持运用其科学原理来推动中国文明进程的向前发展。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中国共产党才能在百年的奋斗实践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守初心使命取得的重大成果,也雄辩地印证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取得的一切奋斗成果和伟大成就,都是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而孕育生成的,彰显着人类社会文明在新时代发展的新样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分析国情、洞察大势,在服务人民、复兴民族的伟业中掌舵领航。在文明蒙尘的近代历史中,马克思主义成为照亮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的“灯塔”,指导中国的革命事业取得了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且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指导。党和国家事业百年来的飞跃式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的、实践的理论,是为人类文明谋发展进步的理论。历史昭示现实,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向前演进发展。
二、历史维度:来源于中华传统文明的丰厚滋养
作为人类文明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明灿烂辉煌,曾长期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趋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华传统文明的形成、发展、壮大来源于华夏儿女的艰苦奋斗和实践创新。在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中,华夏儿女自立自强、生生不息,创造出包括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在内的一系列伟大文明成果,使得中华民族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传统文明拥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文明属性,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对世界文明发展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当世界文明进程来到近代历史,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下,近代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状态,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也因列强的侵略而受到严重影响。在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中华文明可能会中断的历史关头,一大批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从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农民起义,到洋务运动和皇族立宪的统治阶层自救图强,从百日维新到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等不同道路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的爆发,最终推翻了腐朽落后的清王朝统治。但革命果实很快被反动军阀所窃取,中华大地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这些充满流血牺牲的艰辛探索,是中华民族为传承文明血脉所作的积极努力,也为后来的民族革命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历史呼唤真正的担当者,文明复兴需要真正的英雄。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成立了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这样一个新型的国家形态,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建设成果,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也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现代发展成果。新中国的国家形态、社会形态、文明形态,就其本源本质而言,是与中华传统文明一脉相承、血肉联系的。新的文明形态发源于中华传统文明,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发展,既展现了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民族智慧,更赋予了其独特的时代内涵,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使得中华传统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民族复兴前景光明。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血脉的一脉相承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发扬者。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中华民族的文明本色,致力于民族复兴伟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许下的庄严承诺,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民族复兴的伟大愿景,团结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勤劳刻苦、不懈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推动中华传统文明创新性发展,经过长期努力,终于孕育生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现代新发展。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既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坚守文明传承的伟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具有中华民族文明底色的文明新样态,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现代化新发展。中华文明传承至今,虽然在形态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究其本质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特色的文明发展成果,离开了中华传统文明的孕育熏陶,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人类文明新形态续写了中华传统文明的现代化新篇章,是中华传统文明立足于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过程。既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现代传承过程,也是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发展新阶段。中华传统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发展的根脉所在,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继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也使得中华传统文明在现代展现出全新的生机活力。总之,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中华文明相互呼应、相互促进、相互成就,两者有着继承发展、辩证统一的紧密联系。
三、实践维度:根植于新中国的现代化奋斗实践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不是突然凭空诞生的,也不是孤立向前演进出来的,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新中国七十多年现代化建设奋斗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集中展现。这一新的文明形态,既是新中国七十多年来物质生产力飞跃式发展的客观展现,也是我国在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生动展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根本上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植根于新中国七十多年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是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成就凝结,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服务的体现。没有新中国成立后七十多年的不懈奋斗,就不可能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创造。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
经过七十多年的接续奋斗,孕育生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成果,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建设美好家园艰苦奋斗的火热实践。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孕育生成,正是在七十多年的飞跃式发展中取得的伟大创造,彰显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非凡成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如何在百废待兴的中华大地上,把我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迅速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当时的中国地域面积广大,但是经济基础薄弱,在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人民生活困苦、民族文明衰弱。我国迅速开始“三大改造”,经过这一伟大创举,完成了社会性质的根本转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尽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苏联现代化模式的影响,经历了一些曲折教训。但正如毛泽东指出:“过去我们鉴于他们的经验,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要引以为戒”[5],经过及时调整,从全面的、宏观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建设成就非凡。我们取得的“一五计划”“两弹一星”等一系列伟大成就,为后来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式发展和新的文明形态的诞生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现代化建设新道路,从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是一个关乎全局的重要问题。新中国在长期的现代化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完全参照苏联经验的道路走不通,并开始进行独立自主地探索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这就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辟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做了充分的准备。邓小平强调:“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6]。邓小平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原理,在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进行了科学阐释和原创性发展。这一系列现代化理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伟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准则。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7]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体现了党在现代化建设方面的深入思考,而“中国式”的新论断,反映了我们即将开创的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新道路。随着现代化实践的发展,我国用富含中华传统文化色彩的“小康”一词,用来指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小康社会”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蓝图的科学规划,也是高度概括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层次的基本状态,即基本实现“温饱富足”称为“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及其实践,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生成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发展的认识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孕育生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样态。在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又相继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8]由此可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必须由全体人民共享。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我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举措,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综合发展。经过长期奋斗,我国开辟了一条既区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又与苏联发展道路不同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是中国文明、世界文明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国现代化建设伟业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奋勇前进,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成就。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形态,其发源于党的初心使命,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植于新中国七十多年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实践。人类文明新形态内涵丰富、范围广大,既包含着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充裕的向往,又包含着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态等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丰富的中华传统文明的特征,又包含现代社会的文明属性。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既彻底改变了过往时代文明蒙尘的状态,使得中华传统文明与现代中国社会发展重新有机结合起来;更丰富发展了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形态形式,为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进程树立了新的不朽丰碑。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成功延续,又丰富发展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为世界各国追求实现现代文明提供了新的参考、新的选择。而这两种效果的成功实现,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人类文明新形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实践,又反过来充分证明了中国百年奋斗取得了伟大成就。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和人民选择,也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四、世界维度:区别于西方现代文明的伟大创造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既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也推动着世界文明发展进程进入全新的样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这就从本质上同西方现代文明截然不同,是超越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文明形态的伟大创造。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以前,人类文明形态经历了多个阶段。随着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现代文明的孕育生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文明社会发展中,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文明形态。但从本质来分析,由于西方近代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文明体系成为众多国家参照的对象。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出的生产力比人类过往一切时代创造的还要多、还要大。”[9]在这样的社会发展中,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文明形态逐渐占据了人类文明形态的重要部分。随着资本的无限扩张,西方文明的固有矛盾开始充分暴露,促使世界各国开始探索新的文明形态,追求实现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新的现代化道路。
世界历史来到近代社会,随着旧的文明形态被打破,新的文明形态在逐渐形成。西方现代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特殊的积极作用。在近代文明的衍生初期,西方现代文明打破了过去时代封建文明的统治,使得人类从封建文明中解放出来,推动了人类文明社会的向前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西方现代文明明显导致财富两极分化严重,随之而来的政治危机、生态危机等严重挑战了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西方现代文明的本质是以“资本”为中心,资本的逐利天性导致其必然无序扩张,完全抛弃了“人”的存在。资本主义 “物”化一切,通过剥削、掠夺等手段不断膨胀自身。在自然界,西方资本主义通过掠夺自然资源和无休止地开发,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难以为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首先就是从对的自然占有开始。”[10]在社会发展中,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现代文明体系就是通过对自然界、无产阶级的压榨来不断扩张,所以西方现代文明体系的本质决定了这个文明形态只有少数大国才能实现,并且难以长期发展和存在。
西方现代文明形态既不可能适合世界所有国家的发展需要,更不可能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充满着曲折和磨难。有些国家完全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的模式,以至于国家经济社会没有得到发展,贫富差距却不断拉大,社会矛盾也急剧尖锐化。有些国家盲目跟从西方现代化的步伐,最后却是原材料被掠夺、市场被侵占,现代化发展举步维艰。恩格斯对西方现代生产方式进行了彻底批判,指出西方现代化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那些长远的影响,则被他们丢在一边”[11],看不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不重视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西方现代文明在形成发展的同时,也无意识地为预期截然相反的文明形态生成做了准备,这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明形态。在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成功实现了“卡夫丁峡谷”的跨越,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俄国的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的禁锢 ,也为世界各国进行现代化建设、追求现代文明提供了新的选择。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明一经诞生,就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文明。
二十世纪末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无产阶级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与此同时,关于两种制度、两种文明形态的论争甚嚣尘上。西方国家的“御用文人”开始鼓吹“历史终结论”“文明终结论”,这些人把苏联现代化的失败,引申为社会主义的失败,高呼人类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人类文明终结于西方文明。在各种思潮错综复杂的论战中,一大批国家转向西方现代文明体系,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充满困难和挑战,人类文明发展也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在这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决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断探索既摒弃苏联模式弊端、又超越西方现代文明的文明新形态。经过党的百年奋斗、新中国的七十多年积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中,孕育生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证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推进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2],这是区别于西方现代文明形态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现代化实践的重大成果集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成果的集中凝结,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建设现代化事业、追求实现现代文明坚定了信心,为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提供了新的样态,为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五、结语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文明形态的孕育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锐意进取、生生不息的独特品质,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现代化新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既是新中国75年来现代化建设非凡成就的集中展现,也是新征程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新表达、新概括”[13],还为世界各国追求实现现代文明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完整正确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生成逻辑,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参 考 文 献]
[1]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5.
[2]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0.
[3]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6.
[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5]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8.
[7]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7.
[8]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
[9]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
[10] 马克思.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1.
[11]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
[12] 刘同舫.社会主义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道义制高点[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4(1):57-63.
[13] 王水兴.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本质、理论内涵和实践深意[J].学术界,2024(2):75-82.
A Multi-dimensional Examination of the Logic Behind the Emergence of New forms of Human Civilization
Deng Zhenglin, Gu Youren
Abstract: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opening up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form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fter 75 years of great modernization practic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has achieved a series of innovative breakthrough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creating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ew forms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rking a new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civilization.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examination of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forms of human civilization,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us to better grasp the glorious history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Key words: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modernization; western civi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