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跨文化交际课程需求分析
2024-08-06何静
摘要: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学是高职院校实施跨文化教育普遍采取的方式。该文通过调查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高职院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进行了需求分析。调查研究以某高职院校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测评。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融合式跨文化教育,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学生有系统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需求。文献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肩负着为“一带一路”建设输出“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符合时代需要。因此,无论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是为了顺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都应重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跨文化交际课程系统地发展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人交往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跨文化交际课程;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需求;“一带一路”建设;需求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nbsbHa6S/I6zMHUgpo+IIGczw==p;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5(c)-0166-04
Analysis of the Needs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E Jing
(Zhaoto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Zhaotong Yunnan, 657000, China)
Abstract: It's an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 colleg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rough the cours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ut at pres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inly integrate intercultural teaching into English teaching towards the end. Using the methods of both survey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study conducted a needs analysi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survey, with the freshmen from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s subjects, made an assessment of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ail to gain a high level of competenc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fter being trained in an integrated way for one year, and they have the need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result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indicate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er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ized" technical talents for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and that it accords with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us, whether it's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or those of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highly valu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offe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 to systematically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ract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tudents' needs;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Needs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是多样的,其中,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有两种。一种是将跨文化教学融入外语教学,即融合式教学。融合式教学以外语教学为主,辅以跨文化教学;另一种是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跨文化教学独立于外语教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把跨文化交际纳入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1],从此,面向本科阶段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教学受到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最初,跨文化教育的方式主要是融合式教学。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深入,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意识到系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逐步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近年来,跨文化交际课程在本科院校已发展成通识教育类课程。直到2009年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指导性文件才提出,高职英语课程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2],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021年教育部组织研制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首次界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把“多元文化交流”作为“素养”的一方面内容。这一举措无疑肯定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使跨文化教育成为高职外语教育的关注点,但对于高职院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必要性,学界尚有争议,高职院校跨文化教学尚处于融合式阶段。本文从学生需求和“一带一路”建设需求两个角度论证高职院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必要性,以期为高职院校开展跨文化教育提供决策参考。
1 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课程需求分析
融合式教学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判断学生需求的重要依据。如果在接受长时间的融合式教育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仍达不到理想状态,那么学生有系统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需求。笔者调查了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以此检验融合式教学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判定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习需求。
1.1 研究设计
1.1.1 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参与调查的学生来自云南省一所高职院校。发放150份问卷,全部回收,有效问卷142份。142名受试中,59名是少数民族学生。所有受试者都是大一学生,参加本次问卷调查时,他们刚结束整个学年的课程学习。在这一学年里,他们修学了通用英语课程,课程以英语语言教学为主,同时融入跨文化教学。
1.1.2 研究工具
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3]。本文采用Chen和Starosta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4]。该量表被广泛使用于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研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用于初步测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量表采用5个回应等级,从1到5,分别是“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量表共有24个题项(包括正向问题和反向问题),涉及5个维度。这5个维度分别是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
1.1.3 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完成后,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录入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将反向问题还原为正向问题,最后计算描述统计量。样本中部分受试者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比汉族学生拥有更丰富的跨文化经验。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是否不同于汉族学生?他们是否也需要系统的跨文化教育?为了全面了解高职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习需求,笔者另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
1.2 结果与讨论
1.2.1 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由表1的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统计来看,在接受融合式跨文化教育一年后,受试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体均值为3.520 9,其中差异认同感的均值最高(4.005 9),交际信心的均值最低(2.946 5),两者之间,从高到低依次是交际愉悦感(3.744 1)、交际参与度(3.560 4)和交际专注度(3.347 4)。除了差异认同感,其他变量的均值都在中间值3左右。这说明,经过一年融合式的跨文化教育,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理想。虽然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较强,能接受和本国文化的差异,懂得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但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时他们极度缺乏自信,难以感受到交流的愉悦,且参与度和专注度都不高。学生当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与实施跨文化教育的方式有密切关系。
首先,通用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夯实英语语言基础、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渗入跨文化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而非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其次,融合式教学侧重介绍文化差异,例如: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的差异,文化差异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对差异的敏感性,但它仅是跨文化教学的部分,而非全部。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培养起来,学生需要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简单概念和基本理论、跨文化交际技能、本国文化知识和异国文化知识,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跨文化实践。只有经过“理实一体”的系统的培养,学生才有底气和勇气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去,才能自如处理文化差异,并从中收获快乐。
1.2.2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将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在总变量和5个分变量上,少数民族学生的得分都高于汉族学生,且除了交际专注度的均值差值,其他变量的均值差值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这说明,少数民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汉族学生要强。少数民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拥有更多的跨文化体验和经历,他们对不同文化的态度更开放、更包容,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去,因此,少数民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相对较高。这个结果与前人研究的结论一致:跨文化接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表2数据还可以看出,他们在差异认同感上的得分略微高于数值4,在其他变量上的得分都小于数值4。这说明,即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跨文化体验,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跨文化交际指导,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没能达到理想水平。
综上所述,经过一年的融合式跨文化教育,无论是否具有丰富的跨文化经验,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未达到理想状态。可见,融合式跨文化教学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高职学生有系统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需求。他们需要学习基本的跨文化交际理论、跨文化交际技能及中外文化知识,需要参与有教师指导的跨文化实践,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2 “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赋予了国内高职院校什么使命?多元文化交流方面对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什么要求?以此为出发点,笔者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沿线国家高技能人才供给现状、“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文献研究。
2.1 “一带一路”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笔者查阅了国家“一带一路”官网——中国一带一路网,网站开设了项目库等若干栏目,全面地、客观地介绍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项目库包含了2016年至今的重大建设项目。对项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的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涉及金融、贸易、交通、信息通信、能源、水务、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沿线国家对财经商贸、土木建筑、水利工程、工程管理、能源动力、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等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有着迫切而巨大的需求,且在未来几十年需求持续旺盛。
2.2 “一带一种”沿线国家高技能人才供给现状
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一带一路”建设急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严重不足,导致人才供求失衡;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教育水平普遍不高,高等教育存在着高等学府数量少、入学率低的问题。如根据2020年版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老挝全国共有高等院校5所,柬埔寨63所,巴基斯坦51所,吉尔吉斯斯坦55所[6]。在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里,职业教育占比不高,人们接受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机会有限,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规模达数以百万计,沿线多数国家却因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工业化水平低、教育落后等不能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因此形成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
2.3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以高职教育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截至2021年9月全国有1 486所高职院校[7],2020年在校生人数已达14 595 488[8]人。根据教育部202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高职教育专科专业有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744个专业,覆盖了大部分行业领域[9]。为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对接科技发展趋势、适应产业发展需求,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推行“1+X”证书制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加快了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内高职院校有能力担起补齐人才缺口的重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是时代赋予国内高职院校的使命及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情各不相同,建设者是否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是影响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参与建设的人才,无论来自哪个专业领域,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术、精湛的技能,还须熟悉项目所在国国情,具备与当地居民交流沟通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质量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10]。尤其是在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方面,他们缺少对沿线国家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法律、民族、宗教、习俗等的全面了解,缺乏与当地人们交往的技能。因此,兼顾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通晓国际规则、熟悉沿线国家国情、具有良好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是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带一路”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巨大的需求缺口,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支撑的使命;高职院校在把握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挑战——“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规格的要求,要求毕业生不仅要专业化,还要国际化,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技能,还要具备国际视野及较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实施跨文化教育,使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3 结束语
“一带一路”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为国内高职院校迎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文化各异,对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规格的要求,要求参与建设的毕业生具有全球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跨越文化的沟壑和当地人顺利沟通交流。然而,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国际化”要求还有距离。怎样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肩负起人才支撑的使命,是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跨文化教育的融合式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即使接受了长时间的融合式跨文化教育,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仍达不到理想状态。因此,有必要改革当前的跨文化教育方式,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给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大学教学,2004(1):8-14.
[2] 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J].中国外语,2010,7(4):4-7.
[3] CHEN G M,STAROSTA W J.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a synthesis[J].Annal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1996,19(1):353-383.
[4] CHEN G M,STAROSTA W J.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J].Human communication,2000(3):1-15.
[5] 段心垚.大学生跨文化接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6] 中国一带一路网.2020年版《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EB/OL].(2020-12-25)[2022-05-04].https://www.yidaiyilu.gov.cn/zchj/zcfg/159005.htm.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2021- 10-25)[2022-05-04].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 s5744/A03/202110/t20211025_574874.html.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2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40.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EB/OL].(2021-03-19)[2022-05-04].http://www.moe.gov.cn/s78/ A07/zcs_ztzl/2017_zt06/17zt06_bznr/zhijiao/.
[10]王荣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