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索
2024-08-06刘彩凤
摘要: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中职化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此科目学习中的核心素养培育,更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间的融合;文化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思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响应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职教师要帮助中职阶段的学生平衡好知识学习与品德提升的关系,实现更加科学、更可持续的科目学习。在此背景下,该文旨在简要分析当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化学内容相结合时所面对的一些教学上的机遇与挑战,以二者结合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为启发,深入探究如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有机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实现“德技双修”,逐渐培育起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职教育;化学教学;传统文化;化学实验;核心素养;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5(c)-0118-04
Exploring the Path of Infilt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Vocational Chemistry Teaching
LIU Caifeng
(Tianj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Tianjin, 3019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eachers should carry out secondary vocational chemistry teaching, not only e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in students' learning of this subject, but also emphas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teaching content. Cultural foundation courses are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vel. In order to better respond to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ful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virtue and nurturing talents",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should help students in the vocational stage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learning and moral improvement, and achieve more scientific and sustainable subject learning. In this context, the article aims to briefly analyze some teach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when combin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chemical content. Inspired by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it delves into how to organically infiltrat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tent in vocational chemistry teaching, enabling students to achieve "dual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and technology", and gradually cultivate core subject literacy.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mistry teaching; Traditional culture; Chemical experiments; Core competencies; Path exploration
中职化学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基础化学知识及拓展化学知识这两大重点板块内容,不同板块又由不同小章节构成,内含许多趣味性和实践性强的实验课题,这些实验课题中均包含着大量综合化学科目知识,以及基本化学常识、拓展性化学知识等,均能够帮助新时代中职学生培育化学科目核心素养,提高化学水平和能力。新时代信息化、科技化的教学环境下,开展科目教学务必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教师为教学“引导者”,使其更加人性化、更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平衡好科目学习与品德提升之间的关系,实现科学且可持续的科目“教与学”。
1 中职化学核心素养特点及其落实原则
1.1 中职化学核心素养特点
1.1.1 化学思维能力
重视中职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目的是让学生在接触复杂化学方程及棘手的化学实验前,通过教师给出的实践课题进行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其间将所有的思维都调动到化学层面上进行思考,以此解决相应的化学难题。同时,教师也时刻鼓励学生将这种化学思维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将化学问题与实际问题、专业知识进行结合思考,领悟化学对生活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将化学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生活知识储备[1]。
1.1.2 严谨的态度与实验素养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是促使事情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在接触高实践性、与社会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认真、严谨且负责的态度正是应该及时培育的优秀品质。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更需要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实验操作方法正确;对器材的使用也要完全遵守实验规则,仪器才不会被损坏,也不会发生任何危及人身安全的意外。在实践过程中时刻秉持着一种负责的态度,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同学和实验设备负责。此外,学生还需具备专业的操作素养,由于化学物质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实验危险无处不在,若是没有充分的理论知识支持及严谨专业的操作素养,很容易对自身或是同学造成不可估量的实验伤害[2]。
1.2 中职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原则
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坚持教学的系统性,帮助学生实现品德与专业层面上的双修;其次,要立足于基础性的原则,在新的形势下开展化学教学,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开展创新形式的教学设计,以满足新时代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再次,还要重视教学的实用性,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多元发展;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坚持发展性原则,帮助中职学生跟上社会各行业发展与变动的节奏,使其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契合各专业岗位的要求,在学习科目知识的同时,学习新发展思想、新的工艺、新的科技。另外,更要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心的培育与提升,这需要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大力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与所用的教材内容相结合,开展创新教学[3]。
2 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化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2.1 提升国家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来说,此阶段除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还有民族情怀的培育。只有民族自信才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坚定地前行。因此,在开展中职化学科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及时地产生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认同感,这样此阶段的学生才会有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感。只有建立了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中职阶段的学生才不至于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出现不辨是非、偏听偏信的问题,才不会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迷失了自我。只有新青年有强大的内心,有坚定的信念,才不至于被不良思潮入侵,才能够去承接不同的文化和各种有益思想。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渗透于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有利于帮助学生爱上自己的民族文化,发掘民族灵魂的力量,未来能够更好地保护国家文化[4]。
2.2 树立正确三观,抵御不良思潮侵袭
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变革与发展的时代,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比普高的学生更早接触社会,因此有一系列需要及时发现和干预的问题。作为一支新鲜的社会力量,他们不仅带着朝气蓬勃的标签,还被国家和民族寄予了厚望。然而,近几年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新思潮来袭,这些年轻人在接触社会或是接触新思想的过程中被影响,甚至被拉离了正确的人生道路。他们因为年纪较小,接触社会时间较短,没有太多OS+ovkDfmX7DCu4BL5dghQ==辨别是非的经验,所以迷失了自己。因此,在中职阶段教育教学当中,有意识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扬与传承,也是为了利用这些优秀的思想帮助年轻人抵御不良思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
2.3 培育学科素养,明确个人价值取向
在中职阶段开展化学教学,教师不仅要传递更深层次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有多元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根据新时代与时俱进的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培育与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应试,而是真正帮助学生了解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化学知识,并用这类知识武装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并由此创造出新理念、新文化。在帮助学生培育核心素养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未来想要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要为社会做出何种贡献,为其指明正确的道路。
3 中职化学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机遇与挑战
3.1 传统教学模式急需创新
与严肃的思政课、传统文化课相比,中职学生更愿意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德教育,更希望教师深刻把握大数据时代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课堂中,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创新探究。
不同年龄段或是不同教学阶段的学生存在的共性之一,就是都更愿意接受富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化学与思德渗透教学也是一样。如何根据中职化学教材内容,利用时代特点开展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是数据时代背景下,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同样,新时代环境下所赞扬的“创新精神”,与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要求也息息相关。在与职业规划、思德教育相关的课堂上,学生需要掌握相应的职业道德准则,对新时代特点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同时能够有娴熟精湛的专业技能。无论是从道德、专业还是精神层面来看,“创新精神”都是当前学生应当培养的一种时代精神。如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教师所面临的教学挑战[6]。
3.2 整合与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有待提升
实际调查发现,个别教师在对线上资源进行整合与应用时,目光不够长远。互联网上的资源应有尽有,教师却只选择学生当节课所需的内容,并未做更多的资源补充,导致学生知识面窄,不能融会贯通。教师应合理引导,对学生所需的拓展资源进行整合,并打包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供学生选择。这些都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或是利用线上资源辅助教学时需要优化的问题。
4 中职化学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路径
4.1 立足新时代特点,提高知识储备与资源应用水平
4.1.1 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与应用水平
要想在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化学教师首先需要立足于自身专业发展,提高自身认识,这样才能够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在新时代开展渗透教学,教师还需要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搜寻资源以及应用资源的能力,为学生带去更加丰富多元的化学知识,同时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由于化学囊括了与物理学、生物学、自然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可以说是一门可学度很高的科目。教师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教学时,不要仅局限于化学这一学科的知识,而是要兼顾其他学科,让学生发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潜藏着许多化学知识需要人们去挖掘、认识和学习。因此,在应用资源时,教师可以从“古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开始介绍与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是如何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就应用于日常生活;使学生在未来学习化学知识时,能够更多地聚焦生活、聚焦社会、聚焦身边的化学环境[7]。
4.1.2 发挥技术优势,丰富化学知识接触形式
中职的学生从初中时期开始对化学知识有了入门级的学习与了解,但是化学作为一个所含甚广的学科,不仅包含科目内的知识,还包括了与自然科学、天文地理相关的知识。若是教师仅依照教材去开展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新时代信息网络十分发达的大环境下,开展渗透教学时,教师务必要懂得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去优化和提高自己,通过对线上资源的灵活运用,丰富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化学知识的形式和途径。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探究欲的最好方式,更是帮助学生培育化学科目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中职化学教师务必要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及实验课题教学时,懂得应用好优质的资源去丰富课堂环节,深化教学主题,让整个化学教学过程变得更有学术氛围,更具趣味性,更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8]。
4.2 把握教学主渠道,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4.2.1 结合化学主题,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由于初中阶段才开始开设化学学科,因此学生在此方面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要结合所学的主题,有机渗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元素,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化学课堂。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这个教学的主渠道。虽然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有限,但是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灵活编排,让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之后再辅以具有主题性和指向性的化学教学主题任务,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化学难题。要想充分营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懂得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通过各种各样的趣味环节创设,发挥出文化育人的效果,帮助学生集中于课堂,学习体会从古至今的化学魅力[9-10]。
4.2.2 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应用传统文化资源
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就不得不提到几部著名的史籍著作了。例如《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神农本草经》一类的古代史籍,这些著作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共鸣。此外,教师在PPT上展示自己提前搜寻到的史籍材料,让学生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比如,《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其“石灰”是什么?让学生回答,或是向学生拓展《本草经集注》中便有的区分硝石和朴消的办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整个过程辅以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古代化学有简单了解,之后再围绕具体的案例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中国化学史的认识,感悟它在自然、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3 完善化学实验设施,感悟化学实验魅力
将学校已有的化学设备及用具进行及时更新换代,确保化学用具状态良好,不会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学校可以通过此行动强调化学实验对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供师生顺利开展化学实验。如此一来,学生也会更加重视实验教学,更愿意参与化学实验活动,提升化学核心素养[11]。
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先进的化学设备及设施开展化学实验,此外,还要用心挖掘传统文化中与化学相关的内容,开展更具趣味性、实践性的化学实验。例如,学生对古代的“印染工艺”并不陌生,教师可以先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视频以及模拟动画,向学生介绍印染工艺整个流程及其背后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同时,辅以相关的史籍讲解,如《天工开物》对此工艺就有记载。之后再借助实验设备进行简易复刻,让学生体验更具趣味、更通俗易懂的化学实验学习。
此外,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还可以准备几个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对实验课题进行选择。在实验开展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课题所要准备的材料、实验步骤、原理、过程等内容做详细的资料收集,整理成简易的实验报告。在后续开展趣味实验课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组内课题进行自主实验。趣味实验有“点水成冰”“让可乐颜色消失”“鲁米诺发光实验”等,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己动手开展实验的机会,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12]。
5 结束语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因材施教”,将“德育”和“教育”相结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化学知识相关的内容,用其武装新时代的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助力培育科目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林晓甜.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职化学教学设计[J].教育艺术,2023(12):59-60.
[2] 王露.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化学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3(19):67-69.
[3] 张正英,陈元.科学素养视角下的中职化学教育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3(9): 53-56.
[4] 陈德强.化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3(39):123-126.
[5] 董维玲.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探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13): 170-172.
[6] 陈标.中职化学课堂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15):22-24.
[7] 周倩雯.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初步探索[J].学周刊,2023(29): 30-32.
[8] 姚广林. 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项目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9):160-162.
[9] 王露.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药剂专业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24):99-101.
[10]洪兹田,陈女婷,王锋. 化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研究:以“从文物中学化学”复习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3(15):73-79.
[11]袁珍,姜建文.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印染工艺[J].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44(21):23-34.
[12]林文海. 中职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法的探索和分析[J].学周刊,2023(30):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