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国战略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2024-08-06欧琳
摘要:人才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而人才强国也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国策。优秀的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他们的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财务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他们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而且还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本文尝试探索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职业生涯培养模式,各方面协同创新合作,培养企业财务转型等多元化创新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践探索提出几点思路。
关键词:人才强国战略;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5.085
0引言
在人才强国战略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而财务一体化等先进的管理方式正在成为推动财务变革的关键因素。这一变化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从传统的分散、标准或集中的信息化系统转变为财务共享的新模式。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吸引各类人才,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人才的合法权益,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同时,要精心策划培养计划,为人才提供充足的施展空间,为国家和组织培养、吸引、使用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1人才强国战略下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实施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强国策略,要积极掌握企业培养财务管理创新人才的主导权,发挥企业在财务管理创新人才竞争中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大力倡导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积极探索财务管理创新人才职业生涯培养模式的优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面向广大财务人员开展教育培养,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搭建各类活动平台,提供竞争创新型财务管理岗位。通过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结构合理、活力十足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大力开发这一人才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努力发挥好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优势的同时,做到用事业造就财务管理创新人才,用环境凝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
2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重大变革,处于从分行业的财务制度向全国统一的财务准则过渡的时期,各项新的财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不断出台。另一方面,国家的财政税收体制也在不断的变化。
目前,基层会计财务人员大多仍把精力放在核算能力上,加班已经成为财务工作者的工作常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智能制造企业缺乏具备创新思维的高端会计财务管理人才,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无法为管理层提供实用的经营指导和最佳决策支持。人才强国战略下,各行各业对于拥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创新人才都有迫切需求。
为了提升财务管理的创新能力,基层财务人员正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大体上从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考试和在职培训三个层面进行,但基本上侧重于对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的培养,财务人员学习也只局限于只学财务的局限性,缺乏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了解。基层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模式不够科学有效,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人才强国战略下,企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职业化财务管理创新人才队伍。
3&nbAXWNB26agq8QmI5oDgcXA==bsp;人才强国战略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原则
3.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企业应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宽广的视野,吸引财务管理创新人才,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须要将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首要标准,这是保证人才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企业应当全面认识和贯彻“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有力的措施,紧密团结在党的核心领导下,确保全面贯彻落实。
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领导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确保只有符合党的要求、忠诚党的事业的人才才能够任职财务领导岗位。同时,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以更好地履行党管人才的责任。还要建立健全政策宣传和解释机制,让广大人才充分了解党的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3.2坚持政策保障原则
针对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企业要切实加强政策保障,确保人才的正当权益得到有力维护。学习成长绝不是少数几个精英员工的事,而必须是全员参与、共同进步。政策保障既是对人才的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关爱。
企业要通过持续优化人才政策,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公正公平的环境,让每一个有才华的人都能够在其最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要深入研究和分析人才政策,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最容易忽视的往往是那些自身学习意识不强,而企业也认为培养价值不大的员工。而这也正是培训要消除的死角,也是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难题。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培训方式和严密的行政系统,确保对各种专业知识的培训到边到位,不留死角、不忽略任何一个员工。
3.3坚持育用结合原则
育人与用人是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需要密切结合,形成有机整体。企业需精心策划并执行各类人才培养计划,要为人才提供充足的施展空间和舞台。在用人方面,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自身的标杆作用。管理者是团队管理的核心,其自身的言行直接影响一个团队的表现。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组织首要就是营造团队学习氛围,而关键又是管理者自身是否坚持学习。一个口头上不断强调学习和培训,行动上却忽视自身成长的管理者是形成学习氛围的最大的阻碍。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人才的潜力和实际表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计划。
4探索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职业生涯培养模式
4.1积极推动企业传统财务会计人员转型
现代化企业开展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以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人员可以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大部分会计人员需要向业务前端转型,企业应设置对应的管理会计岗位,全面促进会计人员转型。
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开展内部培训、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特别是在大中型企业,应该组织专题研讨会,深入了解管理会计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培养和发挥财务管理的创新人才。其次,在业财一体化等现代化管理手段下,推动传统会计人员向创新型管理会计转型,促进企业价值的持续提升。
从长远而言是要全员培训、全面提升。但在具体实施时,又要把握重点、精准突破。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可以找准两个重点,一是企业急需却又短缺的某个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已经具有了良好的基础或潜在的可能,只要再稍加激励便可实现突破的领域。
4.2搭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强国战略下,财务职业团队建设和人才培训是一个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素。没有人才就没有团队的未来,这已经是众所周知并深以为然的。然而,对于由谁来培训教导,如何进行培训教导,却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误区。
有的企业认为,既然是培训就得请最好、最专业的老师进行,因此花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专注于外部培训资源的搜寻和邀请;有的企业则认为要将内部最优秀、最有潜力的员工派出去进行学习深造,学成归来必然能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这两种方式和途径都没有错,也必然能起到相当好的效果。但也有弊端,即费用高、效率低,有效期较短,整体性不强,特别是外部的培训往往难以精准地契合到企业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
搭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并且有利于建立更为有益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内部培训,激励企业资深专家承担教导的主体职能,建立内部专业导师团队。推广企业财务管理内部培训,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导师团队,激励财务管理专家导师成为后备人才培训的主力,必须从道德素养和管理机制两方面进行发力。培养和激励那些随着企业共同成长,具有忠诚度和归属感的资深员工。让他们更加热爱企业和团队,志愿为企业奉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一名优秀的员工和专业的导师的身份,指导和帮助其他年轻员工成长。
企业则要营造良好氛围,提供更多的资源予以支持。让老同志当好师傅,多形式激励年轻员工的创新与热情,让年轻人自选攻关课题,带着问题下基层调研、锻炼,要多给青年员工担重任,在重大项目和活动中能尽显所长,让大家在相互学习与成长中收获快乐,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联结中展现更多精彩,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4.3财务管理创新人才三阶段培养模式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一般可以分为三的阶段:开始进入职场,首先是学习的阶段,学习各种岗位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其次是实践运用,通过解决各种问题、奋发努力从而获得不断提升的业绩;最后是培训教导阶段,将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转化为培训资源并用于教导年轻后辈。不仅传统的手工业中的“师徒制”体现了这一点,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导师制”也是运用的这一模式;不仅生产一线的操作技能人才可以采用,企业综合管理领域和财务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同样适用。
对于职业生涯的学习、践行、教导三个阶段,每个人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也有区别,所能做到的程度也就产生很大的差异。关于学习阶段,大家都没有异议,所以广泛认同和努力学习。对于践行阶段,则存在两种不同的认知。一种观点认为,践行就是目的、是终点。王阳明都说过“知行合一”,如果真的实现了“笃行”,那也就是实现了获得“真知”的目的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知”和“行”都只是过程、是手段,其目的是“果”,即成果。这种成果不仅是自己的,更是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所以,要将自己的成果进行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传授。也就是进阶到第三阶段,教导的阶段。
在财务管理创新人才的职业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作者简介:韦应莉(1989-),女,甘肃白银人,新疆理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娅(1990-),女,新疆阿克苏人,新疆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通讯作者)。
中,“专才”和“通才”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帮助财务管理者开阔眼界,超越传统的管理范畴,增强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够更好地把握和利用“跨界融合”的核心技能,从而达到更高的水平。
达到教导阶段是职业生涯的高阶,应该成为广大财务人员的目标和荣耀。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具有培训教导能力的财务管理专家导师并不容易,不是仅具有知识、经验和能力就足够。其核心的素质还是在“德”。如果一名专家导师仍然将自己的传授定位于功利的目标,没有为团队服务和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意识,则是缺乏职业素养的体现。
4.4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要想获得长远、持续的成长,最关键的还是科学有效的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企业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必须将员工的专业技能成长、岗位工作业绩与薪酬增长、岗位晋级有机结合起来。其中要有主观定性的评价,也需要科学定量的评定。一个好的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不仅要符合管理者的团队建设思想,还必须能获得广大员工的认同和响应。这是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否可行,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宣传工作是打造财务专业化团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团队职业化建设的每一个进步,员工在专业技术方面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以及对于这些进步和成绩所给予的奖励、表彰等,企业都应该公开大力地进行宣传。这不仅是对取得成绩的员工的充分肯定和积极的反馈,更是对其他观望、等待的员工一种提醒、鞭策和鼓励。榜样和标杆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发挥出其示范带动作用。
5结语
无论对什么样的企业或财务团队,财务创新人才职业化团队建设和财务管理创新的人才培养都必定是其重点工作之一,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企业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和确保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础。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是财务管理职业化团队建设的关键。也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下,才有可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断激励财务人员的自我学习和成长,最终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唐勇.财务共享服务下传统财务人员的转型[J].财会月刊,2015,(19).
[2]左占卫.加强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6,(03).
[3]李红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12).
[4]刘金彬,赵蓓,曹明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8,(20):101107.
[5]彭少杰,裴潇.“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师,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