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视角下城市老年群体学习需求调查与分析
2024-08-06黄海芸毛秀华
摘要: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社会层级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以期为老年教育资源建设和精准服务提供有效参考。本研究通过自编“东莞市老年群体学习需求调查问卷”,对东莞市区9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实地访谈等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872份。结果发现,不同老年群体在学习需求各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统计学差异。因此,老年教育应该坚持共性和差异性原则,归类不同层次的老年人学习者,并以此为依据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的、丰富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形式。
关键词:社会分层;老年群体;学习需求;东莞市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5.044
0引言
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随着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及文化素养的提高,老年教育的需求量将不断增长,这既给老年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是老年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机遇。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是将老年人作为一个同质性的整体来看待,忽视了老年群体内部的异质性。由于不同区域、性别、教育水平、职业背景等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健康状况、社会参与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从而使其在教育观念、需求状况和参与程度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鉴于此,本研究聚焦学习需求,针对东莞市老年人群进行深入的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与数据分析,探索社会分层视角下不同城市老年群体学习需求的特征,以期为老年教育资源建设和精准服务提供有效参考。
1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为保证科学性和严谨性,首先以街道为单位在东莞市城区随机抽取了6个街道,以所抽取的6个街道的60岁及以上老人为调查对象。
(2)调查工具:调查采用的主要工具是调查问卷,经过文献研究,参考了已有相关调查,自行编制了“东莞市老年群体学习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个人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退休前职业、婚姻状况、经济水平等;二是学习需求调查,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业评价方式和支付意愿5个维度。
(3)调查方法:2023年7月12日至2023年8月16日,课题组对东莞市城区6个街道60岁以上老年进行调查,总计发放问卷900份,在剔除无效样本后最终进入分析的为872份,问卷有效率为96.89%。本次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27.0进行了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研究,本研究从可支配收入、职业背景、教育程度等3个维度对老年人进行社会分层,再结合定量研究数据,按照职业背景、受教育程度、可支配收入3个维度进行分析社会分层的老年人群在学习动机、内容、方式、评价方法和支付意愿等方面的需求。
2.1被调查老年人总体背景
表1显示不同变量在所有样本中的比例,总有效样本数为872份。在性别比例方面,被调查的老年人群中,女性高于男性,分别占比5344%和4656%。在年龄段方面,占比最大的年龄段为65~75岁之间。在婚姻状况方面,绝大多数老年人处于已婚状态,共795名,占比9117%。在受教育程度上,老年人的学历水平多集中在初中和高中(中专),分别占比2833%和3716%。在职业背景上,占比最大的是办事人员,占比为3498%。在每月可支配收入上,占比最大的是4001~6000元之间的老年人,占比为4106%。
2.2不同职业背景老年人群的学习需求
每个人的职业背景对于自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次研究将老年人群体的职业背景按自雇佣者、工人、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5大类进行分类。调查结果显示,东莞市不同职业背景的老年人群在学习支付意愿(P值<001)、学习动机(P值<001)、学习内容需求(P值<005)、学习方式需求(P值<005)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性;但是不同职业背景的老年人在学业评价方式需求(P值>005)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体见表2。
2.3不同教育程度老年人群的学习需求
本次调查将老年人群体进行了本科及以上、大专、高中(中专)、初中和小学及以下5个不同受教育程度层次的分类。分析结果显示,东莞市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老年群体在学习支付意愿(P值<0.01)、学习动机(P值<0.01)、学习内容需求(P值<0.05)、学习方式需求(P值<0.05)、学业评价方式需求(P值<0.01)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性。具体见表3。
2.4不同可支配月收入老年人群的学习需求
本次调查将老年人以2000元/月的可支配收入差距为依据进行了5个不同阶层群体分类。分析结果显示,东莞市不同可支配月收入的老年群体在学习支付意愿(P值<0.01)、学习动机(P值<0.01)、学习内容需求(P值<0.05)、学习方式需求(P值<0.05)、学业评价方式需求(P值<0.05)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性。具体情况见表4。
3讨论
3.1老年人对学习需求的整体性
通过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整体上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以满足兴趣爱好(52.64%)、提高身心健康(52.52%)及拓宽社交(40.25%)为主要的学习动机;以健康保健(60.55%)、家庭教育与安全、休闲技艺为主要学习内容;以体验学习(46.33%)、在线学习(34.75%)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在学校或机构内部展示(54.82%)为主要学业评价方式。从整体数据来看,老年人对学习的经济投入意愿较低,多处于“300元/月及以下”(74.77%)的低支付意愿状态,老年人的教育投资意愿有待提高;老年人对身体健康问题普遍比较重视,并且希望通过体验式或在线学习的方式获取更多的关于健康保健的知识,以便达成对老年健康生活的需求;在满足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多考虑休闲技艺、安全和家庭教育等内容以满足兴趣爱好,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而不是以职业或者谋生为目的,与我国的儒家文化和重视家庭关系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家庭结构由“数代同堂”向“两代同堂”和“小夫妻”型转变,现代高楼居住环境的封闭性、老年人退休后社交圈子缩窄、兴趣索然、自娱乏术等原因,促进了老年人认识朋友、拓宽社交范围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而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丰富性、便捷性的特点受到老年人的青睐,使得在线学习方式亦成为老年人的重要需求之一。
3.2老年人对学习需求的差异性
不同群体的老年人在学习支付意愿上存在着差异,每月支付意愿100元以下的职业背景为工人(54.3%)、自雇佣者(45.8%)的比例较高,而随着职业声望的提高,每月学习愿意支付的金额也会增多;而可支配收入越高、学历越高学习支付意愿就越高,低学历、低收入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每月支付100元以下。职业背景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自雇佣者,在学习动机上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较高的老年人选择更多的是“满足学习兴趣”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等“求知驱动型”内容;受教育程度较低、可支配收入较低、职业背景为工人的老年人在“打发空暇时间”等“消遣驱动型”内容上的选择较高。在学习内容方面,职业背景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自雇佣者以及受教育程度高、每月可支配收入较高的老年人希望学习生活技能和信息技术方面内容的比例较高;职业背景为工人以及高教育程度、中等可支配收入的老年人希望学习家庭教育与安全类方面内容的比例较高。在学习方式上,在线学习方式的选择率随着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学历越低、收入越低的老年人越倾向于体验学习方式。在学习评价方式上,低收入、低学历老年人更加倾向获得结业证书或其他证书,而不同职业背景的老年人差异性不大(P值>0.05)。
3.3老年人学习需求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老年人对学习的内容、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受到职业背景、受教育程度及月可支配收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职业背景、受教育程度及不同的可支配收入的老年人无论是在思维方式、生活需求方面,还是在可支配时间、家庭支持程度、人际交往范围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多方面的社会因素在长期的生命历程中以结构化的形式不断地影响着老年人的价值观和教育认知体系,从而决定着不同群体老年人对学习需求的取向和差异性。
4可行性建议
4.1多渠道、大力度宣传,提高老年教育参与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老年教育旨在通过提供终身学习,满足老年人的知识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我实现感。然而,目前老年教育普及率、学习支付意愿较低,部分有意愿参与老年学习活动者不能有效获取相应的教育信息,社会舆论与学习氛围可以明显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所以,现阶段亟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年教育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为了增强宣传效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发布老年教育宣传广告;利用社区、公益机构、志愿者组织、老年大学等组织的资源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扩大老年教育的宣传覆盖面,提高老年教育的参与率。
4.2引导树立科学的老年观和学习观
积极开展、参与老年教育活动,使老年人充实精神生活、更新知识、继续发挥社会余热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项基本措施。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将“健康、参与、保障”三位一体的积极老龄化举措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多重因素明显造成了各老年分层群体之间的老年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的明显差异,个别阶层老年群体普遍存在学习意愿不高、动机不足,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一部分老年群体相对不愿承担教育费用;一部分老年群体相对倾向于“消遣驱动型”老年教育,旨在消磨时光。针对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老年人自身必须形成正确的认知,认识到自我知识提升和实现社会价值的必要性、自主性和可实现性;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积极老龄化、全民终身教育相关政策与措施的宣传工作,让全民意识到老年教育的重要性;还有,社会各机构组织多维宣传、老年学习成绩展现等积极引导老年人树立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科学学习观。
4.3优化老年教育课程,充实课程内容
不同老年群体参与教育的动机存在明显的多样性,对学习内容需求具有明显性差异。在实施老年教育过程中,各部门和机构应该遵循有效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解决个人发展问题的基本原则,设置多样性、应用性、兼容性为主要特征的老年课程。提供补偿型教育,满足低学历老年人继续教育的需求;提供发展型教育,提高老年人再社会化的能力;提供闲暇型教育,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教育的内容既要有生活保健、休闲技艺等闲暇生活类,也要有生活技能、科学技术等发展类,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选择,努力维护各阶层群体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老年群体的积极社会作用。
4.4创新灵活多样的老年教育教学方法
基于不同阶层老年群体对学习方式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老年人提供在线学习、线下班级学习、互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个性化送教上门等丰富的学习方式尤为必要,同时应该在学习的时间、地点等各方面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老年需求,实现就近学习、方便学习,让每个不同老年群体都可以方便地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迅速发展,积极推动老年教育模式的转变。应重视互联网在城市老年群体学习中的作用,促进老年人融入信息社会,为老年群体的学习打破空间与时间上的壁垒,为实现自主性、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由于老年互联网学习平台使用水平相对较低,尤其应该考虑数字化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老年人可访问性问题,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老年教育中的作用。
低收入、低学历老年群体具有相对较强的提高再就业资格和能力的意愿。在具备相应教学条件、教学资质的情况下,结合人才市场需求现状,积极开展补偿型、发展型老年课程,为部分老年群体提供学历、职业技能证书的学业评价方式,符合老年人力资源再循环、提高整体社会效益及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需要。老年教育的评价不但可以采用颁发证书、作品展示、比赛、参演等常规方式,还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培养老年人的老有所为意识,增强老年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发老年人的学习热情。
4.5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经济驱动协同促进老年群体学习发展
党中央对老龄工作非常重视,把这项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实施了一系列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措施。但是相关政策内容多为鼓励和宣传,依然存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工作落实不到位、目标定位不清晰等现象。要促进新时代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明晰全域各部门协同共治机制,加强总体规划和行政考核督导。强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本路线,引入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建设多渠道老年教育,促进多渠道办学,增加老年教育供给。老年教育属于社会公益性质,收益较低。政府有关部门应设置老年教育专项经费,加强经费管理,可以通过提供学习资源支持、项目服务资金、教学设施建设经费、特定群体学习补贴与减免等方式给予老年教育充足的资金支持,减小低收入老年群体的经济压力,增加低收入老年群体的学习参与率,缓解老年教育不均衡问题,促进教育实现平等性、普遍性、包容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2]赵沙沙.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研究[J].戏剧之家,2020,(05):227.
[3]赖发明.信息化背景下老年生命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J].财富时代,2021,(01):205206.
[4]傅蕾,吴思孝,周翠萍,等.老年群体学习需求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成人教育,2023,43(03):2229.
[5]何滟姣.农户视角下“益村”平台对益阳市农村公共管理综合效果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0.
[6]黄家乐.社会分层视角下城市老年群体学习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
[7]闫盼.基于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农村老年课程内容审思[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23(03):2428.
[8]楼枫.基于老年群体学习需求差异的老年教育策略探索[J].山西青年,2021,(16):5354.
[9]范华.新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内在要求与重要举措[J].教育与职业,2023,(11):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