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会志愿者”助力“时间银行”互助型公益养老模式研究
2024-08-06朱恬冰
摘要:老龄人口增加,老年人对陪伴服务的需求量增大,公益性活动产业发展迅速。现在针对老年人的志愿服务已经存在很多,但大多缺乏互联网平台的构建,使他们的活动效率,活动区域有所限制。而“云养娃”——开启养老新模式所运用的机制,可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搭建网络平台,不受空间限制,将互联网、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促进养老服务持续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志愿者;时间银行;互助型公益养老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5.042
1老龄化加深背景下的养老现状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的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为19064万,占总人口的1350%。据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这将导致我国社会面临由轻度老龄化转变为中度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我国作为全球老年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亿,占据了全国人口的187%,而其中有191亿年龄达到65岁及以上,占比达到了总人口的135%,这说明我国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老年群体。相较于2010年,2020年时我国的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的老年比例增加了544%和463%,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人口流动和迁移导致农村地区老龄化率高于城镇地区,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在人口老龄化进程缓慢的国家,养老、医疗、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等问题相继出现。在我国,这些其他国家近百年来逐步、分阶段应对的老龄化问题,将在短时间内集中、同步爆发。这些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解决起来十分复杂。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规划,还未足够完善和制定,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机制也尚未建立,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水平仍然偏低,农村地区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研究发展也明显滞后。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问题也受到了公众的重视。现阶段,高科技的互联网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同时,数字化也在慢慢地融入养老服务行业。《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20〕45号)提到我们需要坚持传统服务模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更贴心、更直接便捷的养老服务。数字化养老服务已成为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2与“互联网”及“社会志愿者”相结合的公益养老服务发展前景
2.1人口老龄化拉动
人口老龄化拉动行业需求增加,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重要的社会发展趋势和基本国情。1999年以来,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老龄事业和养老行业发展,银发经济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产业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因此,随着老龄化发展,“云养娃”——开启养老新模式中运用到的“互联网+社会志愿者”助力“时间银行”互助公益养老的特殊形式满足陪伴式养老需求的前景广阔。科技创新助推行业加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科技创新将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战略手段。随着科技发展,更加助力其以一种便捷灵活的方式开展,可以使得老人与社会志愿者跨越空间的限制,利用互联网科技更加直接地相互陪伴沟通。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提高社会养老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的高效对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促进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2.2“志愿者”助力的互助型养老社区成效显著
以Z镇、Y市养老院为例,Z镇区域化养老服务中心努力构建专业化团队与志愿者团队相结合、常态化工作与集中活动开展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组织架构。提供上门订制式服务,建立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一对一”互助制度,实现互帮互助,以老助老,互相关心生活,解决生活琐事、难题,满足老年人对陪伴和温暖的心理需求,填补老人心理情感空缺的弥补,让老人们过上幸福安详的晚年生活。2023年重阳佳节,Z镇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系列活动,营造欢庆重阳、敬老爱老的浓郁氛围。Z镇结合现实需求,精心挑选“文化套餐”,志愿者们以形式多样的演出轮番上演。节目精彩纷呈,气氛热烈,给老人们视觉与听的双重享受,给老人们带来了“文艺盛宴”。一批热心公益的统战志愿者将一块块刚刚出炉、香甜软糯的重阳糕送到老人们手中,志愿者还不忘叮嘱老人要细嚼慢咽。此外,志愿队的同志们为老人整理床铺、剪指甲、梳头,老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加强。Y市养老院的志愿者团队的成员们也耐心倾听老人们的诉求,为老年人排忧解难,送去温暖与关怀,以实际行动关爱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2.3互联网与养老服务融合空间广阔
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位居全球领先地位,这为“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线上与实体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养老行业的创新潜力,将其中的潜在资源有效地整合到社会养老服务中,从而为养老市场持续注入活力。
互联网“菜单式”服务,让多元需求有保障。Z镇结合城郊优势,鼓励村居因地制宜,利用好村镇(社区)公益设施,完善好村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做到交通便利,方便老人出行、娱乐、交流,力所能及地提供特色餐饮、康复医疗、日间照料等的同时,还通过12349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理疗、助餐助农、代买代办等,制作成电子“菜单”。老人按需通过互联网“下单”,村镇(社区)助老员根据老人需求,精准服务,确保老人居家也能享受到服务。
Z镇依托村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内老人普及智能产品使用、移动支付、网上购物、扫码出行等知识,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
2.4老年人对互联网及互助型养老的接受度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用户的数量达到了1067亿,互联网使用率达756%。观察网民的年龄结构分布,60岁及以上老年网络用户数量达到了153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分析,大约每两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接触了网络。
根据《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数据来看,只有大约20%的老年人会参加正式的活动或社会活动。通过实践可以看出,互助型的养老方式能够增强他们对社会资源的使用能力,同时也能满足他们在社交互动、心理慰藉等方面需求。各种丰富的文娱活动也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社会的热情,因此它不失为一种能够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方法。
此外,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出了目前Z镇、Y市养老院老年人对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接受程度和对互助型养老的认可程度,发现老年人对该模式及互联网技术接受程度较高。
2.5“互联网+社会志愿者”助力互助公益养老模式的特殊形式及优势
在老龄化背景下,“云养娃”——开启养老新模式以“互联网+社会志愿者”的特殊形式来满足老年人对陪伴的需求。用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加速发展,用更多便捷灵活的方式帮助老人和志愿者超越时空的界限,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更直接的陪伴式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公益活动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互联网思维将对公益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同时,公益慈善信息化平台将有助于突破时空、行业的界限,促进公益资源对接,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常态化。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公益事业,更多的机构愿意为公益项目提供融资、建设、宣传等支持。因此,“云养娃”公益项目发展潜力巨大。
3互助型养老公益服务中的“时间银行”
3.1“时间银行”的概念
以互助养老为特色的“时间银行”,正在国内悄然兴起。美国的埃德加·卡恩是最早倡导“时间银行”概念的人,他的目标是通过这种互惠互利的社会方式来产生一定的精神及经济效益。“时间银行”的特色是以时间为新的分配方式,在金钱短缺,劳动力不缺乏的情况下,帮助团体更好地运转。各自发挥所长,提高劳动者积极性。目前,北美、欧洲和亚洲2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社区已试行“时间银行”模式,这种模式正在逐渐地走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中。
3.2助力社区互助型养老模式——以南京“时间银行”为例
中国的“时间银行”通常依托政府机构设立布点。目前,中国的“时间银行”主要依托社区开展,以社区共有的形式存在,以此服务老年人。
与传统的养老模式相比,“时间银行”更经济、更公平、更利于互利、更利于循环。实践证明,基于“时间银行”模式的养老服务可以有效解决低收入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
南京建邺区的“时间银行”在支付宝上线,这是全国首个将“时间银行”放在区块链上的地区。志愿者做公益服务的时间,可以像存钱一样存入支付宝,在不同机构、地区之间,为自己或他人兑换等额的养老服务,更加精准便捷。
截至2021年7月,南京“时间银行”已在全市12个区对“时间银行”进行全面的开发运营,已建成“时间银行”服务点1327个,已储存服务时长124416小时,累计兑换服务时长121623小时。截至2022年1月,南京“时间银行”服务对象587万人,完成服务订单294万个,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为独居空巢老人的服务累计128万人次。
3.3“时间银行”带来的效益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时间银行”的志愿者获得的权益,除了用时间换时间、用服务换服务,社区还在与支付宝进行对接,用时间积分兑换阿里旗下的一些权益券,同时还可以参加共享社区组织的一些公益团购,兑换更多的折扣权益。
目前,大多数地区的“时间账户”无法跨区域通兑,这也是其他国家的“时间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
跨部门成果的取得既需要动力因素,也需要程序因素,跨部门合作要想取得预期成果还需要党的领导和中央政府的支持。所以,为了推动“时间银行”的跨领域协作,我们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的核心角色。除了要签署标准化建设的协议外,还要建立专业的运营团队来执行,以便达到“时间”储存交换的公开透明,其可以永远存在于区块链上而不会丢失,也无法遭到篡改,实现跨领域跨地区无障碍兑换的目标。
4“云养娃”——开启养老新模式的服务构建
以互联网为依托,将老年人与志愿者联系在一起,为老人提供陪伴与温暖的公益服务。利用公益资金进行设施建设,根据服务老人的需求,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服务老人并进行公益宣传。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联系平台,将参与的老年人和志愿者进行个性化匹配,每位老人对应1到3名志愿者,形成长期或短期陪伴关系,让老年人能通过互联网得到对陪伴和温暖的心理需求,也会根据老年人需要,为其提供生活上的相应照顾。
我们倾力打造一支志愿者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借助情感包装、情感设计来实现我们的宣传目标。线上鼓励已加入到志愿者团队的人在朋友圈、空间里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团队,为老人送去温情,通过展示志愿者与老人相处间的真挚情谊打动更多的人,进而树立良好的活动口碑,由此激励二次宣传(即被此打动的人向周围的朋友自发进行谈论和交流);线下集中在校园、社区开展宣传活动,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我们。通过将平常的一些志愿者与老人相处,交谈的视频和照片,老人的感想,志愿者的感想剪辑成精美的视频或短片,放置于网络平台,将项目理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其中,获得流量和良好的宣传。后期,有机会的话尽量与品牌联名互动,争取赞助商,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同时为品牌树立良好的口碑,达到双赢的目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搭建线上平台,线上平台提供多样的服务,其中主要专注于打造为老人与志愿者提供连接桥梁的服务。愿意参与此活动的志愿者们需要将个人相关信息如年龄、性格(不涉及重要隐私)等登记至平台的相关区域,由平台运行者和项目组织团队将需要并接受此项服务的老人的相关信息和相关的陪伴需求同样登记在指定区域,并通过一定的分析程序进行数据匹配找到适合的志愿者,项目组织团队为老人和志愿者安排时间和地点进行会面或直接为志愿者和老人搭建网上交流平台。此外,将把志愿者们的付出与贡献以“时间货币”的形式计入到“时间银行”中,“时间货币”可用来进行后续的使用和兑换。
5总结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引进互联网平台有助于促进互联网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这不仅可以推动养老服务的进步,也有助于互联网在公共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另外,本研究与相关志愿服务对接,采用互助型养老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去更好地服务于高质量养老,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及时有效地解决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以实际行动关爱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足老年人对陪伴和温暖的心理需求,填补老人心理情感空缺的弥补。“时间银行”与养老服务的融合也有利于建立起互帮互助的互惠性规范,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供给的可持续发展,但未来还需要党建引领、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以及规范化建设来实现“时间银行”的理想状态。本研究将互联网、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促进养老服务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娟美,张嘉琳,洪铱婷,等.“互联网+”背景下社区养老服务与高校志愿服务模式研究[J].社会与公益,2019,(07):5356.
[2]张薇,张嘉琪,何祥旭,等.“互联网+人工智能”养老服务模式探索[J].产业创新研究,2023,(20):8183.
[3]敖妙.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2,(11):7982.
[4]周在霞,吕强.志愿者服务、公益银行与社区居家养老运行机制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09):5254.
[5]曹海军,闫晓玲.“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项目跨部门协作结果解释——基于多案例的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3,(02):3341.
[6]李琳琳.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重要标准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3,(20):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