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语能源术语传播路径研究

2024-08-06秦艳霞翁晓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5期

摘要:术语是能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能源领域服务社会的资源和媒介。术语的应用与传播是表征和传递专业知识的过程,是提升大众知识水平与科技素养的必要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陕西大众能源知识素养普遍偏低。被调查者对“双碳”目标的认识程度较低,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的概念较为模糊。被调查者最为熟悉的新能源类型是太阳能和风能,其次是核能、氢能和海洋能。男性的新能源认知程度好于女性。陕西大众对我国能源现状、发展趋势及转型目标有一定了解,对能源知识的兴趣较高。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以多语能源术语建设与传播促进并加快能源知识、技术、政策和法规的传播,为陕西能源转型的相关需要提供一定支持,助力国家“双碳”目标。

关键词:多语能源术语传播;大众能源素养;“双碳”目标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5.036

0引言

术语是语言中反映人关于世界认识的核心部分,是凝集一个学科知识系统的关键词。能源术语反映的是能源科学发展的水平。能源术语的准确表达能促进能源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陕西的能源话语能力是建设能源强省和参与全国能源转型不可或缺的支撑之一。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出了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等要求。这势必要发展低碳能源以及新能源等绿色能源技术。但当下低碳和新能源技术发展更新快,陕西省关于常规油气能源术语的认知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绿色能源高效发展的需求。因此,开展陕西能源术语建设与传播的研究可更新和丰富能源领域认知,有助于推进我省能源结构的转型,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和新能源。

而大众对能源领域的认知水平能反映我国“双碳”及能源政策普及的深度,大众对绿色能源的使用情况等。对能源知识的了解能促使人们树立起科学的能源消费意识、能源节约意识,真正践行“绿色消费”,这对于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首先在陕西省范围内进行了能源科学知识素养调查,以期了解大众的能源知识科学素养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能源术语和能源知识传播以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1大众能源知识素养调查

1.1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4—6月进行,对陕西省各类人群分别进行抽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489份。其样本构成为:企业单位人员118名(24.1%)、事业单位人员70名(14.3%)、学生188名(38.4%)、自由职业者101名(20.7%)、退休人员12名(2.5%)。其中,男性301名(61.6%)、女性188名(38.4%)。

1.2调查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对能源问题的认识明显落后于发展。

1.2.1对“双碳”目标的了解

由调查结果得知,仅有34.8%的被调查者了解“双碳”所指概念。多数人只了解“碳达峰”或“碳中和”中的一个概念。

不同职业人群对“双碳”的了解情况差异较大。学生群体对“双碳”较为了解,其次为事业单位人员和退休人员。企业单位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对“双碳”的了解程度最低。

1.2.2对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新能源及我国能源现状的了解

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是可再生能源,7.77%的被调查者认为核能是可再生能源。由此可见,大众对可再生能源种类的认识不是很清晰。66.46%的被调查者认为绿色能源就是可再生能源,这表明大众对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区别认识模糊。近半数被调查者认为氢能和海洋能不是绿色能源,79.14%的被调查者认为核能不是绿色能源。这表明大众对氢能、海洋能和核能的清洁特性和应用场景了解较少。总体而言,大众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的概念较为模糊。

关于绿色能源和新能源相关问题的认识情况,将问卷中部分题目的选项“非常了解、有所了解、略有耳闻、不了解”分别赋值为4、3、2、1。

被调查者对绿色能源益处了解程度的得分为3.02分,64.21%的人认为当今使用绿色能源的领域多,说明大部分人能感受到绿色能源对日常生活的好处和广泛的使用度。

问卷中列举了8种新型能源。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太阳能和风能,其次是核能、氢能和海洋能。对生物质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的了解程度最低。男性对新能源的认知程度好于女性(见图1)。

大众对我国能源现状、发展趋势及转型目标的了解程度的得分分别为2.92、2.93和2.97,可见大众对我国能源现状、发展趋势及转型目标有一定了解。

1.2.3对于能源知识的了解途径和对科普形式的选择

由调查结果得知,绝大多数人通过网络了解能源知识,其次是参观相关科技馆、展览馆和学校宣传教育,实地参观相关能源设施是使用最少的一种方式。8753%的被调查者参加过绿色能源相关知识科普活动或自主观看过互联网上的科普视频,由此可见大众对能源知识的兴趣和科普需求较高。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组织相关的能源科普实践活动、通过日常使用的能源设施进行教育比较有效,其次为文字图片类的宣传,相关能源科学发明大赛对能源知识科普的作用较小。

1.2.4被调查者对绿色能源的态度

8507%的被调查者认为了解绿色能源知识对自己的学业、就业及生活有帮助。8344%的被调查者愿意购买使用清洁能源产品。9202%的被调查者看好未来绿色能源的发展。这表明被调查者对绿色能源的总体态度为赞同,大众愿意了解更多能源知识,积极响应“双碳”战略,践行低碳理念,保护地球家园。

2能源术语建设与传播

能源是全球新闻媒体共同关注的热点领域。能源话语能力是国家话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的能源话语能力是建设能源强省和参与全国能源转型不可或缺的支撑之一。能源话语体系的构建、管理及传播是提升能源话语能力的基础。话语的表达依赖词语。能源话语所包含的概念、范畴、理论都凭借术语来表达。能源术语是能源话语的精髓、基础和核心。因此,构建能源话语体系,必须加强能源术语建设,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刘和平等(2017)考察了22国术语建设情况,赫琳(2021)在分析国家话语能力建设时提出要根据议题的内涵提炼出“系统化的概念”。袁军(2023)指出核心术语是建设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支撑。

2.1多语能源术语建设

通过中国能源网和陕西能源网、中国及陕西各类统计年鉴、相关能源数据的统计网站和各大中国及陕西能源类公众号等了解能源术语相关内容和最新资讯。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对能源议题相关原文本的选择和术语的提取及翻译标准进行合理规范制定。收集和翻译能源领域的特色术语表达,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非常规油气资源、地热能资源、海洋能资源、生物质能资源、氢能资源等,并将其分类制作成一对五(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能源术语词表,重点面向公共部门、专业群体。

2.2多语能源术语推广

通过微信公众号“能源有话说”推送能源术语词表中的高频热词。术语推送内容框架为:中文术语名称—多语对照名称—中文定义—所属学科—相关名词—延伸阅读;举办陕西能源领域(科学)知识竞赛(面向大学生)。翻译和优选能源大众读物,为读者推荐趣味性强的能源议题读物,如能源科普绘本、《CCUS相关进展》、《新能源科技》、《能源科学知识》、《科普知识百科全书能源知识篇》、《太阳能学报》、《新能源进展》和《新能源汽车新闻》等,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能源领域相关知识,重点面向大众。

2.3多语能源术语传播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传播的社会功能在不断拓展,传播主体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组织机构乃至个人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

提高“能源有话说”公众号中一对五能源热词转发率。深度丰富公众号内容:以能源漫画、虚拟实验、互动游戏、趣味问答和建议采集为主,重点面向大众。此外,构建能源术语知识共同体,面向公共部门、专业群体。

3对调查结果的其他应对措施

能源素养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的能源使用行为。要实现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除了开发新能源技术,还需要提高全民节能的意识,这都离不开教育。能源教育是指关于能源本身及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能够积极地关心能源及环境问题,提高能源意识;正确理解和把握能源及环境问题跟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养成科学处理能源及环境问题的实践态度及对能源问题的自我价值判断能力和意志决定能力,树立与环境相协调的合理生活方式,并积极参与到共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过程中去。

本次问卷调查表明,大众的能源科学素养普遍不高,能源教育的普及不够充分是主要原因。因此应积极落实能源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能源教育。

3.1利用网络进行能源宣传教育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都会通过网络了解能源知识。融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已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此外,微信能够完成信息的筛选、过滤、传递、推广,能够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给受众带来良好的科普体验。因此,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能源知识宣传和推广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科普方式。

3.2加强高校能源教育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使命,对大学生开展能源教育是其重要职责之一。近年来,全国高校在大力开设新能源相关专业,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化能源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能源教育的重要着力点,但很多高校没有从政治高度认识到大众化的能源教育的重要性,导致高校的能源教育长期缺位。要加强高校能源教育,就要让能源教育真正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高校应制订具体的能源教育方案、大纲、计划,加强能源教育的实践养成,及时推动培养一批能适应、能引导、能引领国家能源转型和碳中和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当前,我国亟须在国民思想教育体系中建立完善的能源教育架构,以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用能观念,增强低碳和节能意识,促使转变能源消费方式,发挥好高校在能源教育领域的应有作用。

3.3借鉴国外能源教育的经验

理清我国能源教育事业的基本课题,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能源教育事业的成功经验,进而构建我国能源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体系,这是推进我国能源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我们能从国外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芬兰、荷兰和挪威等国在教育课程改革中陆续纳入能源教育内容。美国政府每年都举办为期1至5天的“国家能源教师研讨会”(NECE),还向教育工作者和能源专家提供系列培训计划和培训班。台湾地区教师能源教育培训活动十分丰富。日本拥有完善而健全的能源政策法律与法规体系,特别注重相关政府机构在推进与管理能源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中小学能源教育,并有多个民间非营利组织不断援助与推进能源教育事业。土耳其在大学的一些学科里有较为成形的能源教育。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外能源教育的成功经验,将能源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进教育体系中,普及能源教育课程,推广能源教育项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的能源意识。这一系列措施将有助于确保能源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为可持续的能源利用和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能源是生产、生活的基础,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当前,可再生能源、氢能以及核能等新能源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能源领域的发展使得大众对新能源领域的科普需求不断增长。加强能源教育是推动能源革命战略实施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现实要求。各级政府应大力发展社会能源教育事业,全面提升大众能源知识素养,为能源转型和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多语能源术语建设与传播可以促进并加快能源政策法规、技术和知识的传播,为陕西能源转型的相关需要提供一定支持,助力“双碳”目标。

参考文献

[1]郑述普.试论术语的定义,载刘青主编《中国术语学研究与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国外术语立法现状研究”课题组,刘和平,许明.国外术语工作及术语立法现状研究概述[J].中国科技术语,2017,19(01):714+49.

[3]赫琳.国家话语能力建设的四个维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04):3948.

[4]彭澍,袁军.以核心术语构建中国话语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509(002).

[5]迟凤玲,吴根,张月等.新媒体中科技术语规范使用与高质量传播的对策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2,(04):2931.

[6]刘继和,赵海涛.试论能源教育[J].教育探索,2006,(05):4243.

[7]喻倩.科普机构微信公众号的科学传播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2.

[8]李锦鑫.新时代加强高校能源教育的现实意蕴与实践路径探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2,35(03):4446.

[9]刘继和.国际视角下我国能源教育事业的基本课题及对策建议[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11):5054.

[10]吴志功,王伟.国际能源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8,(11):4246.

[11]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05):4446.

[12]刘继和.日本能源教育事业解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09):6971+61.

[13]宋仰泰.土耳其能源教育计划概况及述评[J].农业网络信息,2012,(0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