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项目的语言学习模式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8-06刘璐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5期

摘要:PBLL模式以项目为载体,构建以语言文化学习的项目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商务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PBLL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本文阐述了该模式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优势。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PBLL模式有助于构建商务语境,促进合作式学习,提升学生对翻译问题的认知及语言外知识的自主学习,为深化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PBLL模式;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5.023

0引言

依托项目的语言学习(Project-basedlanguagelearningandinstruction,简称:PBLL)作为一种语言学习模型,旨在通过一系列任务或子项目使学习者获得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项目式学习受到了各类学科研究学者的关注。在商务英语翻译领域,商务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变体,融合了商务知识、交际技能、文化认知等内容,其商务属性决定了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但包括提高学生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翻译各类商务文本的专业技能,更应加强培养学生在商务翻译实践中识别并尊重文化差异的素养,提升跨文化翻译能力。目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在探索改革新路径方面运用项目式模式已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如:基于微课的项目式教学改革,基于语料库的项目式分解教学,项目式毕业设计等。然而,以项目为载体结合各校校本特色专业,构建商务语境,利用跨学科知识,开展以商务翻译产品为导向的翻译实操的相关研究还很匮乏。在新文科背景下,在翻译能力和商务交际能力层面构建以语言为产出的项目式学习,实现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并重,深化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依托项目的语言学习模式(PBLL)研究综述

项目式学习在20世纪六七年代引入二语习得,是“对当时盛行的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语法教学的一种对抗方式。”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项目框架要进行沟通所需的整合式项目”。项目框架为学习者与他人互动提供机会,在交流互动中提升语言的流畅性和精准度。初期的项目式学习研究侧重于语言习得研究,忽视了将语言作为意义建构的语言观。然而,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来看,活动是构建语言社会化的基础。活动即情景,为语言文化学习构建真实语境。同时,活动具有鲜明的目标性。构建以语言、文化学习为目的的项目活动,为学习者重构思维,交流思想,习得社会文化发挥重要桥梁作用。Beckett提出项目式学习是一系列教学或学习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规划、研究、分析数据,通过比较、对比等方法,以口头或笔头的形式反思整个过程和结果。”同时,这些研究也受到杜威体验式哲学的启示,将知识构建视为社会实践。以实践为契机,在真实语境中,通过一系列任务构建项目式学习,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形成“边做边学”交互式学习,自主构建知识链,解决项目问题,按照项目预期,产出理想的项目成果。

1.1PBLL显著特征

项目的成功完成要经历项目规划、实施和成果产出等一些列过程,持续周期较长,可贯穿于整个教学周期。不同于任务式学习,项目实施过程是学习者形成的长期协作互助的学习模式。以项目为“脚手架”,长期的学习促使学习者不断地整合跨学科知识,有助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项目难度高于任务,这就迫使学习者自主搜寻和整合项目所需的信息和资源,为形成优质的项目成果,不断提升知识储备和各类技能。以项目问题为驱动,“做中学”的过程能够充分激发学习者开展实践学习的主体意识,同时发挥个体学习者在团队中的主体性作用,在团队互助中共同解决项目问题。在项目框架下,以语言学习为载体,可搭建特色专业领域知识,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跨学科知识融合,为学习者产出有创新价值的项目成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项目式语言学习模式为学习者创建学习语境,拓展学习领域,提升学习者创新能力,形成共创共建的学习体系。

1.2PBLL实施步骤

项目的实施方案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基石,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这些阶段为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开展项目活动,提升学生执行力和项目质量发挥重要导向作用。

(1)第一阶段:确定项目主题

项目主题在项目活动中至关重要,决定着项目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及创新性。这一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参与的创业项目、社会热点、个人兴趣等激发学生对项目主题的思辨与讨论,与教师开展对话与交流,进一步了解项目的可行性以及潜在的难度与挑战,帮助提升学生对项目主题的认知。

同时,教师提供有关项目主题的信息渠道以及可借鉴的项目实施方法,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项目主题可行性的探索。反复推敲和探讨后确立项目主题,建立项目活动的信心和兴趣。

(2)第二阶段:设计项目活动

第二阶段的项目活动涉及合理分组、制定项目日志表、任务分配、实施步骤等内容。学习者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整理、分析与讨论,明确项目活动各个环节的任务。这个阶段教师需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人所长和优势,激发每个组员的参与热情与兴趣,最终形成人员分配合理,确保项目活动顺利完成。

(3)第三阶段:项目实施

学习小组按照项目计划、方案和要求,开展项目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小组撰写项目日志并阶段性地向教师汇报项目进度、阶段性成果、组员的贡献度、遇到的难题以及拟解决的方法等。教师及时给予反馈,通过协调与指导项目小组加大资料搜集,对相关信息进行再加工、再处理,同时深化学习者之间的合作,有效推动项目实施进程。

(4)第四阶段:项目成果评价

项目成果是项目成绩或成效的高度凝练与展示,成果评价涉及项目目标的达成度,过程考核、学习者的自我反思与评价等。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发现问题,检验项目阶段性成效。由于课堂教学的受众群体单一、数量少,导致质性评价受限。在评价阶段,可将项目的最终成果可投放至网络学习平台,接受广泛的目标观众评价。多方位、多视角的评价机制为形成高质量项目成果提供依据。

2PBLL模式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优势

翻译既是言语符号的交际转换,也是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译者的翻译素养与交际素养。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者通过翻译实操将商务翻译认知转化为交际能力,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商务翻译项目,有管理、有计划地在解决真实的商务问题中过程中培养商务翻译人才素养,PBLL模式具有显著的优势。

从商务语境建构视角来看,离开商务语境的实践教学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商务实践的首要目标是构建真实的商务语境。以项目为学习框架,构建贴近学生专业学习、校园生活的商务活动,弥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商务语境的缺省问题。在真实的商务项目实践中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的跨越。

从课程特征来看,商务英语翻译专业性强,大量行业术语及语体特点、中西商务文化差异等方面存在学习难点,这就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课程参与度低,学习信心受挫等问题。在项目框架下构建符合学情、学生兴趣的翻译项目,鼓励学生在项目实践中通过商标设计、广告语创新等活动开展翻译操练,在合作式学习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从教学模式效应来看,混合式教学通过在线学习拓展课堂教学,同时通过“翻转课堂”活动链接线下学习并检验在线学习的成效。项目式语言学习能够驱动学习者将商务翻译项目所需语言知识和项目技能迁移到课前在线的自主学习中,不断地填补知识盲区,通过项目成果形式翻转于课堂。PBLL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项目周期优势,连续构建翻转课堂,形成优势互补,在师生交流与互动中驱动学生完成知识的整合与内化。

3PBLL模式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设计与实施

在新农科背景下,我校农业特色专业大力发展。借助校本专业优势,围绕创业项目以及校园调查等方面收集信息,分析问题,经过小组内部研讨和教师协商,构建以农业技术与产品、网络旅游平台招商合作(创新项目)、学位服租赁广告推介等内容,同时符合班级学情的翻译项目主题与演示形式并撰写项目方案与计划书。结合翻译教学,教师提出项目的翻译问题提纲,包括译文的委托人、译文的受众者、译文的规范及翻译的功能,引导学生结合项目主题与成果形式,深化对翻译问题的认知。在商务翻译实践中,以小组项目“雪香”梨的直播售货为例,阐释PBLL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3.1确定项目主题,构建项目框架

“雪香”是我校梨育种课题组,经过20年攻坚克难,培育出的新品种,具有对深冬性低温冻害的耐受性高、耐盐碱的特性,其肉质细嫩酥脆,味甜爽清香,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项目小组选择以“雪香”为素材,同时基于雪香特性与优点的介绍,增加直播营销话术,经过反复修改与讨论,形成原文脚本。同时设计广告语、商标、海报、链接等内容,初步完成项目框架。

3.2解决翻译问题,实现语码转换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小组理解翻译的目的以及翻译的委托人。在此项目中,商家作为委托人希望通过主播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促成交易的达成。因此,电商直播原文脚本中添加诸如“亲们”“家人们”“宝宝们”等这类用于亲属、伴侣的昵称的开场话术,亲近目标客户,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在翻译过程中,指导项目小组从交际语境的角度探究,理解译文应顺应读者的认知心理与社交规范,才能实现交际目的,因此项目小组将这类称呼译为“Dearfriends”,避免了直译带来的误解。

在项目方案策划中,项目小组为电商直播售货设计了广告语,旨在发挥广告语在产品宣传过程中的促进、劝服、增强、提示的作用。根据“雪香”特征,项目小组运用比喻创作了简短精练,言出意达的广告语“香甜雪香梨,与你心相依”,将产品特点与人的情感建立关联,创造温馨、亲切的美感形象。同时,“梨”和“依”押韵,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在文本翻译过程中,项目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查阅学习皮特纽马克翻译理论文献,了解广告语的呼唤功能。同时,以翻译为视角,项目小组展开分析与讨论,如何以译文读者为中心,通过达意传神的英文表达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等效的阅读体验,进而激发目标读者的购买兴趣。项目小组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最终确定译文为“"SweetandfragrantXuexiangpear,long-lastinginyourheart.”该译文前半句自然、流畅地传递了产品的品质,后半句展现原文种雪香梨与人们内心持久影响,传递了原文的意境之美,能够触发目标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涉及产品介绍以及销售话术方面的语码转换,指导项目小组应考虑语言层面的因素,如:用词贴切,语法准确,搭配得当等。如:项目小组结合图片介绍雪香梨的优点,即:“继承了早酥早熟的遗传特征,8月成熟,最早7月中旬即可食用。”原文包含从句、短语以及专业术语,具有复合句特征。教师鼓励学生打破汉语式思维及表达方式,采用英文惯用表达的结构,同时考虑专业术语翻译的准确性。项目小组采用非谓语形式,将其译为:“Xuexiang”inheritedthegeneticcharacteristicsofearlycrispandearlymaturing,ripeninginAugustandbeingreadytoeatasearlyasmid-July.”通过地道的译文忠实、准确地传递了原文意义。

3.3构建跨域知识,产出项目成果

在项目成果产出阶段,项目小组自主学习并构建直播售货所涉及的社交媒体、营销技巧、品牌建设等领域知识。通过团队分工协作,共同制作直播售货视频,自信自如地展示项目成果。通过自评与互评形式反馈项目成果质量、小组成员的特长与贡献度,团队收获与反思等,共享学习经验,取长补短。同时,教师从育人的视角引导学生思辨学习心得,小组成员反馈。我校科研团队的创新精神和不懈努力是雪香梨的成功研发的重要因素,在项目的驱动下,激发了自己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结语

以项目为框架中,构建校本专业、校园生活等内容与商务翻译实践有机结合的商务项目,使学生了解商务沟通的规范。通过教师指导、项目反复推敲与修改,深化对原文的理解,通过翻译准确传达商业信息。通过团队协作,从项目所需知识技能的获取到隐性育人的成长,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培养学生翻译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和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和人格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BeckettGH,SlaterT.Project-basedLearningandTechnology.InChomsky,NJ.I.Liontas(Ed.).TheTESOLEncyclopedia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Oxford:Wiley-Blackwell,2018.

[2]BrumfitC.CommunicativeMethodologyinLanguageTeaching[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4.

[3]BeckettG.Project-basedinstructioninaCanadianSecondarySchool′sESLClasses:GoalsandEvaluations[D].Ph.DDissertation.Vancouver: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1999.

[4]孙宏扬.基于微课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化教学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4):118119.

[5]吴娴.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口译项目式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6):6466.

[6]张丹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式毕业设计模式探索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