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学”在跨境电商本科专业教改中的应用

2024-08-06陈胜男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5期

摘要:跨境电商作为新兴本科专业,其专业建设伴随着持续性的教学改革。浙江外国语学院作为全国首批获批跨境电商本科专业的唯一公办高校,以全国跨境电商专业能力大赛和浦江县跨境电商创业大赛“阿里巴巴国际站”实战赛的评价指标促进专业学习。本研究根据其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即服务地方经济,突出专业特色,以明确发展路径;建立联动机制,打破信息壁垒,以丰富教学资源;以项目为导向,实现新旧更替,以深化校企合作。

关键词:以赛促学;跨境电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5.009

0引言

“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预计未来五年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达985万。人才短缺是跨境电商从规模性增长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首要突破的困境。目前已有近500所高职院校提供跨境电商专业,随着国家对跨境电商产业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要求,跨境电商产业的进一步成长急需能适应产业发展的、掌握企业管理和洞察前沿动态的中高端人才。基于此,2019年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全国7所高校获批开设跨境电商本科专业,浙江外国语学院是该7所高校中唯一一所公办院校。到2023年,全国共计98所高校开设跨境电商本科专业。高校本应是人才供给的主力军,但高等教育的滞后性与新兴产业的战略先导性特质导致了跨境电商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因为目前跨境电商专业的高等教育尚处在初级阶段,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并不完善,教学改革实践不深入。已开设跨境电商本科专业的相关高校表示当前跨境电商本科专业建设遇到以下困难:首先,专业特色不鲜明。学生对于跨境电商的发展前景比较模糊,他们认为学习内容比较广泛,但不够深入。其次,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学资源受限。跨境电商产业具有迭代迅速和实操性强等特点,教学实验主要是虚拟仿真,学生在教学版的软件平台上很难得到真实的运营体验,而提供大量真实平台账号一来会加重合作企业的负担,二来会受到平台规则管制。第三,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目前大多校企合作还停留在宣讲招聘、职业规划讲座、订单班等较浅层次的合作,校企之间缺乏保障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为了丰富人才培养方式,高校将参加大学生竞赛作为补充方式。目前跨境电商相关专业学生参加的大学生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参赛选手的主要参赛方式是提交项目申报书,所阐述的项目可以是已落地的,也可以是一份蓝图,参赛者具体的执行能力和操作技能并不能充分体现。并且,参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申报书的过程并不会被纳入比赛评价。

浙江外国语学院作为跨境电商专业建设经验最丰富的高校之一,多年来一直引领着跨境电商本科专业的教学建设,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参与、组织和举办符合专业特色的大学生竞赛,逐步摸索出“以赛促学”的教学改革实践道路。本文以浙江外国语学院的跨境电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深入探讨高校以参赛促进专业学习的路径,以期解决专业特色不鲜明、教学资源受限、校企合作不深入以及竞赛评价不充分等问题。

1文献综述

相对于跨境电商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相关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因其新颖性、复合型、跨类性等特质,深入的教学相关研究相对比较稀少,现有研究基本都局限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的探讨。或者以跨境电商为背景,对跨境电商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单元的研究。参加大学生竞赛可以有效促进学习效果是各界的共识。当前将比赛融入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融合方法和策略,比如“课岗证赛”融合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式,“学赛研产”四位一体的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模式。除了把参加竞赛视作教学手段之外,也有研究者针对某一赛事,探索参赛经历与学生后续创新创业行为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更多聚焦在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学改革,针对本科层次的研究较少,而且缺乏对跨境电商本科专业体系化的教学改革研究。本文旨在将适合本科专业课程的竞赛与教学内容充分融合,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设计等环节提供新思路。

2浙江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商本科专业“以赛促学”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

2.1跨境电商本科专业课程内容

目前,浙江外国语学院的跨境电商本科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大一阶段的跨境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电子支付、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和报关报检;大二阶段的跨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B2B理论与实践、跨境电商B2C多平台运营、独立站运营理论与实务、跨境电商视觉营销与美工和网络营销;大三阶段的跨境电商直播、客户关系管理、跨境电商数据化运营分析和跨境电商新兴市场与实战;大四阶段的任务主要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2.2打造与专业高度契合的竞赛

打造与专业高度切合的竞赛才能充分体现本专业特色,“以赛促学”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力。浙江外国语学院积极协办和承办与跨境电商专业紧密相关的赛事,即全国跨境电商专业能力大赛(以下简称“专业能力大赛”)和浦江县跨境电商创业大赛“阿里巴巴国际站”实战赛(以下简称“实战赛”)。

专业能力大赛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联合全国电子商务数字教育发展联盟和国家电子商务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举办,浙江外国语学院是26个发起院校之一。大赛内容覆盖跨境电商整体业务,包含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两个模块,体现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强调跨境电商综合业务素养。专业知识是初赛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大赛知识库后参加初赛,以检验专业基础知识。业务能力是复赛内容,分别是跨境电商B2C公共平台运营、跨境电商B2B公共平台运营、独立站构建与运营和跨境电商物流等4个赛道。学生在赛事组织方提供的网络空间平台上进行跨境店铺的模拟搭建和运营以完成复赛。初赛成绩中的前60%参赛者可通过组队形式(3名学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晋级复赛。大赛一般从8月开始报名,10月份进行初赛。浙江外国语学院连续参加第五、六、七届三届赛事,累计报名人数近300人,120余人获得20多项奖项,指导教师共有12人。由于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和组织教师们热心指导,以及优异的比赛成绩,浙江外国语学院分别获得第五届、第六届组织二等奖和组织银奖,获得第七届组织金奖。

实战赛由浦江县委组织部主办,浙江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商浦江研究院和国际商学院(创业学院)联合承办,浦江县经济商务局和阿里巴巴浦江服务中心等机构协办。该赛事的评价标准包含4个方面,即运营考核标准,由询盘和TM增长和阿里国际站实力优品增长两个指标体现;直播考核标准,由直播场数和阿里国际站直播粉丝通视频投放数量体现;信保订单成交金额,由RFQ报价数、成交金额和成交订单数体现;“一企一策”,主要由参赛团队根据以上3个方面的内容为企业提供分析报告的质量体现。该赛事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实践平台,开展国际站平台运营。运营过程中,以浦江企业的产品为对象,同时开展直播的选品策划、脚本撰写、视觉设计、营销预热、直播执行、复盘分析等直播全流程实践以及企业店铺运营,结合店铺实际和企业经营目标,充分展开讨论分析,并对全过程进行考核。该赛事以团队形式报名,共4名成员,包含1名指导老师,1名企业指导老师。每个团队对接一个产品,和浦江县的企业合作,结合企业经营目标和店铺实际情况,参与该企业阿里国际站平台上的店铺运营。除运营外,每个团队需要用外语(英语为主,也可选择小语种)至少完成5场直播,每场不低于2小时。赛事从5月开始到11月结束,历时半年,总报名人数约140人,组成共30个团队,首届赛事共产生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和4个优胜奖。

2.3“以赛促学”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

专业能力大赛适合大一和大二阶段的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该赛事初赛快速建立跨境电商知识体系,夯实专业基础。11—12月进行业务能力模块里的模拟建站和演练,帮助学生应用上一阶段学习到的知识并获得和模拟跨境电商运营所需要的能力,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实战赛作准备。次年1月全部赛程结束,参赛者也可以第二年再次报名参加该比赛,进一步巩固知识和能力。大二阶段的学生是参加业务能力模块赛的主力。实战赛适合对跨境电商专业知识已经有系统性了解,对该领域需要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同时需要据有真实项目经验加强专业性。赛事以真实运营数据为评价标准,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能力情况。该赛事以大三阶段的学生为主,大二阶段的学生为辅。大四阶段的学生以专业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为主。由于在前期的赛事中,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到真实的项目运营中,当地企业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已有了解,学生对企业的业务也有一定的熟悉度。因此实战赛间接促成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实习意向,真实的项目经验也加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学生在长达半年的赛程中,对跨境电商相关业务和环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真实的项目运作掌握了真实的交易数据和商业现象,为其毕业论文撰写提供了颇具价值的研究素材。学生撰写论文的过程更是梳理和复盘比赛项目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参见下图1)。

3讨论与建议

3.1服务地方经济,突出专业特色,以明确发展路径

服务地方经济,突出专业特色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的关键路径。截至2023年6月,我国全国高等学校超过3000所,其中包含了本科院校1275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本科教育体系,是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池。然而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特色显著,本科院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更加需要深入地方的现实需要,扎根于区域经济发展,鲜明的专业特色才能帮助学生清晰化未来的发展路径。

县域经济一直以来都是浙江省对外形象和高质量发展实力的重要体现。浦江县地处金华北部,西北接杭州,电商发展起步较早,但近几年在新业态电商蓬勃发展的时期一直发力不足,主要是因为周边电商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杭州、义乌等地产生虹吸效应,通过更为完善的人才、产业体系的优势把原先在浦江发展的电商企业带走。为扭转浦江电商发展的趋势,浙江外国语学院主动对接浦江县政府,以举办实战赛的方式创新政校企合作模式。依托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多语种+跨境电商的专业优势,实战赛将学生、教师和浦江当地企业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培育扎根地方产业、多语种跨境电商运营和直播能力的专业特色。

3.2建立联动机制,打破信息壁垒,以丰富教学资源

建立联动机制,打破专业壁垒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跨境电商作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高校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各部门的联动机制,打造良好的协同文化氛围。同时,实现3个层次的协同,即“新商科”“新工科”“新文科”的协同,跨学科和跨专业协同,以及课程元素之间的协同。在横纵向协同的大平台中,教学资源才得以充分共享,发挥效应。

在“以赛促学”的浙江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重点推动的两个赛事,以跨境电商专业学生为主,但也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参赛者除了跨境电商专业学生外,还有来自计算机、西语、东语、中文、教育和艺术等专业的学生。这主要依赖于学校宏观层面的支持,使得赛事信息得以在各个学科专业间被广泛传播。更重要的是,浙江外国语学院已经培养了七届一年制跨境电商“3+1”实验班毕业生,即3年不同专业+一年跨境电商业务能力培养。这也是浙江外国语学院成为首批获批跨境电商本科专业的重要依据之一,更使得学校在建立联动机制和打破专业壁垒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课程的微观层面,专业能力大赛的专业知识模块融合了学科概论知识、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报关报检等课程,业务能力的模拟建站和运营以及实战赛融合了平台运营、独立站、客户管理、网络营销、直播等课程。专业教师既要负责课程教授还要指导比赛项目,形成了参赛项目和课程教学的矩阵。可见,适用于新兴产业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自上而下的机制保障和从宏观到微观的一致贯通。

3.3以项目为导向,实现新旧更替,以深化校企合作

以项目为导向,实现新旧更替确保在实战赛中由学生、教师和企业组成的项目团队具有连续性,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不会因学生的退出而结束,在持续合作中各方的信任得以积累,从而深化校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论述中提到如何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指出“关注代际、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平”;“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平等”;“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等。

大三阶段的学生是实战赛项目团队中的骨干成员,在他们退出项目进入大四阶段之前需要选好继任者,完成新老交替。继任者主要来自大二阶段的学生(参加过专业能力大赛业务能力模块),专业能力大赛复赛是继任者的人才池。选拔继任者也是运营管理的内容之一,该环节除了能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时巩固和当地企业的信任基础,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4总结

浙江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商本科专业的“以赛促学”教学改革模式通过专业能力大赛和实战赛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真实的企业项目3个赛程模块打造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模拟练习—综合素质提升的人才培养链条。为企业方面缓解人才短缺提供了解决方案、增加了项目投资的选择以及寻找到新增长点的方式方法。而项目成员的吐故纳新规则使得该人才培养链条形成了良性循环,为企业和高校双方走上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提供路径。

参考文献

[1]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EB/OL].(20211027)[20240114].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0/27/5645853/files/90b38fda32dd4e27aa6080b0bf35266d.pdf.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本).[EB/OL].(20200225)[202401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4930/202003/W020200303365403079451.pdf.

[3]浙江工商大学.数智跨境,共赢未来.[EB/OL].(20231122)[20240114].https://sme.zjgsu.edu.cn/2023/1122/c316a149399/page.htm.

[4]姜宇彤.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模式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13116.

+POsSRTeXN8s44V007e9UQ==

[5]李泉水.基于校企合作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2,(12):151153.

[6]杜卓彧.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路径创新与实践YB3443MtVCNKyCZNoWIkwg==研究[J].商展经济,2022,(12):108110.

[7]谭小燕.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困境及校企合作培养路径探析——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3,(15):119122.

[8]刘红雨.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公关世界,2021,(22):123125.

[9]王静怡.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1):183185.

[10]战菲,徐加,谢荣军,等.基于OBE模式的跨境电商在线教学研究——以“物流能力”单元为例[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01):97100.

[11]曹树新.基于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同“课岗证赛”融通结合模式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07):3436.

[12]左燕茹.“学赛研产”四位一体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08):2627+45.

[13]黄远香,张真.学科竞赛驱动跨境电商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经济师,2023,(03):162164+167.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20230619)[20240114].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A03/202306/t20230619_1064976.html.

[15]光明思想理论网.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EB/OL].(20230930)[20240114].https://theory.gmw.cn/202309/30/content_36866764.htm.

[16]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开辟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科学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EB/OL].(20211116)[20240114].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1/1116/c4053132283179.html.